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756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8:15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置有单片机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升温模块、降温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升温模块、降温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分别与单片机模块连接,在工作时通过温度检测模块检测温度并且通过单片机模块设定预设的温度值或者范围值,当温度过低时候,升温模块启动工作,当温度过高时候,降温模块启动工作,显示模块对应显示实时环境温度的具体值,按键模块进行功能中的具体温度值进行设定,电源模块提供电源;该系统,不仅能对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用户可自行调节温度区间的设计更为人性化,且适用于多个需要进行温度调控的领域,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A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ingle-chip computer is presented, which consists of single-chip computer module, display module, key module, heating module, cooling module, temperature detection module and power module. Display module, key module, heating module, cooling module, temperature detection module and power module are connected with single-chip computer module respectively, and the temperature detection module is used to detect the temperature during work. Temperature and set the preset temperature value or range value through the single chip module,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too low, the heating module starts work,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too high, the cooling module starts work, the display module displays the real-tim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the key module sets the specific temperature value in the function, and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provides power; the system can not only provide the temperature, but also provide power supply. The degree is controlled effectively, and the user can adjust the temperature range by himself. The design is more humanized, and it is suitable for many fields which need temperature regulation. It is easy to use and easy to ope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温度调控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温度控制系统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普及,其用途广涉及领域多,是科技研究中炙手可热的话题。如家用电器里的电热水器、电饭煲等都涉及温度控制系统的应用,在医疗领域方面可应用于初生婴儿的保温箱内,维持婴儿所处的环境温度于一定的范围内,在生产线上可应用于需要处于特定温度范围内生产的食品或工艺品,使生产工艺得以多元化发展。由此可见,温度控制系统已经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工作中,人们对其的依赖日渐增加,其用途也随之渐渐广泛。温度控制系统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内传统的测温方法是采用热电偶或者热敏电阻来模拟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效果,然后输出的温度模拟信号经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再通过A/D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才能从端口传入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继而进行温度调控[1]。这样的方式不但使得整体电路和系统变得复杂繁琐,而且耗费的成本较高,不适宜普及到各个领域。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该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能根据在温度传感器感应范围内自定义控温区间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实现了智能控制温度于设定区间内,同时根据实时温度的变化进而驱动升温或降温电路,实现对温度的调控,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置有单片机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升温模块、降温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升温模块、降温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分别与单片机模块连接。优选的,显示模块设置有显示器LCD1以及滑动变阻器W1;显示器LCD1的1脚接地,显示器LCD1的2脚连接电源VCC,显示器LCD1的3脚分别与滑动变阻器W1的1脚、滑动变阻器W1的2脚连接,显示器LCD1的4脚、显示器LCD1的5脚、显示器LCD1的6脚、显示器LCD1的7脚、显示器LCD1的8脚、显示器LCD1的9脚、显示器LCD1的10脚、显示器LCD1的11脚、显示器LCD1的12脚、显示器LCD1的13脚、显示器LCD1的14脚分别与单片机模块的A1点、单片机模块的A2点、单片机模块的A3点、单片机模块的A4点、单片机模块的A5点、单片机模块的A6点、单片机模块的A7点、单片机模块的A8点、单片机模块的A9点、单片机模块的A10点、单片机模块的A11点连接;显示器LCD1的15脚连接电源VCC,显示器LCD1的16脚接地。优选的,按键模块设置有开关K1、开关K2、开关K3,,开关K1的一端与单片机模块的A12点连接,开关K2的一端与单片机模块的A13点连接,开关K3的一端与单片机模块的A14点连接,开关K1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K2的另一端、开关K3的另一端连接,开关K1的另一端接地连接。优选的,温度检测模块设置有芯片U2、电阻R1,芯片U2的1脚接地,芯片U2的2脚与单片机模块的A15点、电阻R1的一端连接,芯片U2的3脚与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2的3脚连接电源VCC。优选的,电源模块设置有接口DC1、发光二极管D2、联动开关SW1以及电阻R2,接口DC1的1脚与联动开关SW1的2脚连接,优选的,接口DC1的2脚分别与接口DC1的3脚、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接口DC1的2脚接地,联动开关SW1的3脚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单片机模块的A16点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优选的,升温模块设置有电阻R3、电阻R6、发光二极管D2、三级管Q1、接口J1以及感性负载RL1;优选的,电阻R3的一端与单片机模块的A17点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级管Q1的基极连接,三级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感性负载RL1的4脚连接,三级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VCC,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感性负载RL1的5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连接,感性负载RL1的1脚与接口J1的1脚连接,感性负载RL1的3脚与接口J1的2脚连接。优选的,降温模块设置有电阻R4、电阻R7、发光二极管D3、三级管Q2、接口J2以及感性负载RL2;优选的,电阻R4的一端与单片机模块的A18点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级管Q2的基极连接,三级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感性负载RL2的4脚连接,三级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VCC,电阻R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感性负载RL2的5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连接,感性负载RL2的1脚与接口J2的1脚连接,感性负载RL1的1脚与接口J1的1脚连接。优选的,单片机模块设置有芯片U1、开关K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晶振Y1以及接口J3;优选的,芯片U1的1脚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2脚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6脚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9脚分别与电容C1的负极、电阻R5的一端、开关K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联动开关SW1的3脚连接,芯片U1的10脚与接口J3的1脚连接,芯片U1的11脚与接口J3的2脚连接,芯片U1的18脚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晶振Y1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19脚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晶振Y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20脚接地连接,芯片U1的21脚与开关K1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22脚与开关K2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23脚与开关K3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25脚与显示器LCD1的4脚连接,芯片U1的26脚与显示器LCD1的5脚连接,芯片U1的27脚与显示器LCD1的6脚连接,芯片U1的39脚与显示器LCD1的7脚连接,芯片U1的38脚与显示器LCD1的8脚连接,芯片U1的37脚与显示器LCD1的9脚连接,芯片U1的36脚与显示器LCD1的10脚连接,芯片U1的35脚与显示器LCD1的11脚连接,芯片U1的34脚与显示器LCD1的12脚连接,芯片U1的33脚与显示器LCD1的13脚连接,芯片U1的32脚与显示器LCD1的14脚连接,芯片U2的31脚连接电源VCC,芯片U2的40脚连接电源VCC。优选的,芯片U1为STC89C52单片机。优选的,芯片U2为DS18B20。优选的,显示器LCD1为LCD1602液晶显示器。本技术的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置有单片机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升温模块、降温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升温模块、降温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分别与单片机模块连接,在工作时通过温度检测模块检测温度并且通过单片机模块设定预设的温度值或者范围值,当温度过低时候,升温模块启动工作,当温度过高时候,降温模块启动工作,显示模块对应显示实时环境温度的具体值,按键模块进行功能中的具体温度值进行设定,电源模块提供电源;该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不仅能对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用户可自行调节温度区间的设计更为人性化,且适用于多个需要进行温度调控的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单片机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升温模块、降温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所述显示模块、所述按键模块、所述升温模块、所述降温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以及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单片机模块连接;所述显示模块设置有显示器LCD1以及滑动变阻器W1;所述显示器LCD1的1脚接地,所述显示器LCD1的2脚连接电源VCC,所述显示器LCD1的3脚分别与所述滑动变阻器W1的1脚、所述滑动变阻器W1的2脚连接,所述显示器LCD1的4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5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6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7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8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9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10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11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12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13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14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1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2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3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4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5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6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7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8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9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10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11点连接;所述显示器LCD1的15脚连接电源VCC,所述显示器LCD1的16脚接地;所述按键模块设置有开关K1、开关K2、开关K3,所述开关K1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12点连接,所述开关K2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13点连接,所述开关K3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14点连接,所述开关K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K2的另一端、所述开关K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开关K1的另一端接地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设置有芯片U2、电阻R1,所述芯片U2的1脚接地,所述芯片U2的2脚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15点、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3脚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3脚连接电源VCC;所述电源模块设置有接口DC1、发光二极管D2、联动开关SW1以及电阻R2,所述接口DC1的1脚与所述联动开关SW1的2脚连接,所述接口DC1的2脚分别与所述接口DC1的3脚、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接口DC1的2脚接地,所述联动开关SW1的3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16点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单片机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升温模块、降温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所述显示模块、所述按键模块、所述升温模块、所述降温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以及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单片机模块连接;所述显示模块设置有显示器LCD1以及滑动变阻器W1;所述显示器LCD1的1脚接地,所述显示器LCD1的2脚连接电源VCC,所述显示器LCD1的3脚分别与所述滑动变阻器W1的1脚、所述滑动变阻器W1的2脚连接,所述显示器LCD1的4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5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6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7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8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9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10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11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12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13脚、所述显示器LCD1的14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1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2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3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4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5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6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7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8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9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10点、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11点连接;所述显示器LCD1的15脚连接电源VCC,所述显示器LCD1的16脚接地;所述按键模块设置有开关K1、开关K2、开关K3,所述开关K1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12点连接,所述开关K2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13点连接,所述开关K3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14点连接,所述开关K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K2的另一端、所述开关K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开关K1的另一端接地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设置有芯片U2、电阻R1,所述芯片U2的1脚接地,所述芯片U2的2脚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15点、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3脚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3脚连接电源VCC;所述电源模块设置有接口DC1、发光二极管D2、联动开关SW1以及电阻R2,所述接口DC1的1脚与所述联动开关SW1的2脚连接,所述接口DC1的2脚分别与所述接口DC1的3脚、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接口DC1的2脚接地,所述联动开关SW1的3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16点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模块设置有电阻R3、电阻R6、发光二极管D2、三级管Q1、接口J1以及感性负载RL1;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A17点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三级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级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感性负载RL1的4脚连接,所述三级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VCC,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学辉陈春雷谭胜元石友彬王慧唐桂莲李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