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7340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进浇系统,该进浇系统包括分流板和热咀,其中,所述分流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热咀。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进浇系统,由于分流板两侧均设置有热咀,在进浇过程中能够在腔模的两侧同时进浇,因此,注塑后的注塑件两侧进胶平衡,收缩一致,从而减小注塑件的镰刀变形。

A Feeding System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eed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shunt plate and a hot nozzle, wherein the hot nozzles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hunt plate. When in use, the feeding system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equipped with hot nozzles on both sides of the shunt plate, which can be poured simultaneously on both sides of the cavity mould during the feeding process. Therefore, the rubber feeding on both sides of the injection moulded parts is balanced and the shrinkage is uniform, thereby reducing the sickle deformation of the injection moulded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浇系统
本技术涉及注塑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进浇系统。
技术介绍
塑料模具开发过程中,对进浇方法有着严厉的要求,因为进浇方法直接关系到塑料制品的质量,比如方熔接痕,填充缺乏,缩影及曲折变形等等。目前,长条板类注塑件注塑过程中采用单侧进胶的方式,虽然加工简单,但注塑件在模具中注塑流动不平衡,两侧的收缩不均匀,注塑件会产生镰刀变形,此缺陷影响注塑件的装配间隙。因此,如何减少注塑件镰刀变形,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注塑件镰刀变形,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浇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进浇系统,包括分流板和热咀,其中,所述分流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热咀。优选地,在上述进浇系统中,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底侧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热咀。优选地,在上述进浇系统中,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底侧的一侧设置有四个热咀,分别为第一热咀、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和第四热咀。优选地,在上述进浇系统中,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顶侧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热咀。优选地,在上述进浇系统中,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顶侧的一侧设置有三个热咀,分别为第五热咀、第六热咀和第七热咀。优选地,在上述进浇系统中,所述热咀为针阀热咀。优选地,在上述进浇系统中,所述针阀热咀的胶口为牛角胶口。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进浇方法,该方法应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进浇系统,该进浇方法包括利用该进浇系统:对腔模第一侧的中部进浇;对腔模第二侧的中部进浇;对腔模第一侧的两边进浇;对腔模第二侧的两边进浇;保压后停止进浇。优选地,在上述进浇方法中,所述第一侧为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顶侧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为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底侧的一侧。优选地,在上述进浇方法中,所述分流板第二侧上设置有四个热咀,分别为第一热咀、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和第四热咀;所述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第一侧设置有三个热咀,分别为第五热咀、第六热咀和第七热咀;所述对腔模第一侧的中部进浇包括:第六热咀打开;所述对腔模第二侧的中部进浇包括:待料流到腔模与所述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对应的位置处时,打开所述第二热咀和第三热咀,所述第六热咀继续打开;所述对腔模第一侧的两边进浇包括:待料流到腔模与所述第五热咀和第七热咀对应的位置处时,打开第五热咀和第七热咀,所述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和所述第六热咀继续打开;所述对腔模第二侧的两边进浇包括:待料流到腔模与所述第一热咀和第四热咀对应的位置处时,打开所述第一热咀和第四热咀,所述第五热咀、第七热咀、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和所述第六热咀继续打开;所述保压后停机进浇包括:关闭所述第一热咀、第四热咀、第五热咀、第七热咀、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和所述第六热咀。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使用时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进浇系统,由于分流板两侧均设置有热咀,在进浇过程中能够在腔模的两侧同时进浇,因此,注塑后的注塑件两侧进胶平衡,收缩一致,从而减小注塑件的镰刀变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进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热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进浇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进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100为分流板、200为腔模、301为第一热咀、302为第二热咀、303为第三热咀、304为第四热咀、305为第五热咀、306为第六热咀、307为第七热咀、3011为胶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公开一种进浇系统,以减少注塑件镰刀变形。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进浇系统包括分流板100和热咀,其中,所述分流板100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热咀。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使用时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进浇系统,由于分流板100两侧均设置有热咀,在进浇过程中能够在腔模200的两侧同时进浇,因此,注塑后的注塑件两侧进胶平衡,收缩一致,从而减小注塑件的镰刀变形。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分流板100两侧分别对应腔模200的两侧,分流板100其中一侧上的热咀向腔模200的一侧进浇,分流板100另一侧上的热咀向腔模200的另一侧进浇。为了进一步减小注塑件的镰刀变形,所述分流板100对应腔模200底侧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热咀。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板100对应腔模200底侧的一侧设置有四个热咀,分别为第一热咀301、第二热咀302、第三热咀303和第四热咀304,当然本技术中设置在该侧的热咀的数量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同理,所述分流板100对应腔模200顶侧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热咀。在本技术图示中所述分流板100对应腔模200顶侧的一侧设置有三个热咀,分别为第五热咀305、第六热咀306和第七热咀307,当然本技术中设置在该侧的热咀的数量并不仅仅局限于此。上述热咀为本领域常用的热咀,通过该热咀将料注入腔模200中,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采用针阀热咀。采用针阀热咀可以通过时序调节热咀打开顺序,消除注塑件的熔接线与调整注塑件的变形。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针阀热咀的胶口3011为牛角胶口,采用牛角胶口,能够自动断胶,实现全自动生产。参阅图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进浇方法,该方法应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进浇系统,该进浇方法包括:步骤S1对腔模第一侧的中部进浇;步骤S2对腔模第二侧的中部进浇;步骤S3对腔模第一侧的两边进浇;步骤S4对腔模第二侧的两边进浇;步骤S5保压后停止进浇。由于采用上述系统具有以上效果,应用该进浇系统的进浇方法具有相应的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侧可以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顶侧的一侧也可以为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底侧的一侧。当第一侧为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顶侧的一侧时,第二侧为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底侧的一侧;当第一侧为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底侧的一侧时;第二侧为分流板对应腔模顶侧的一侧。本技术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侧为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顶侧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为所述分流板对应腔模底侧的一侧为例进行具体介绍。优选地,在上述进浇方法中,所述分流板第二侧上设置有四个热咀,分别为第一热咀、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和第四热咀;所述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第一侧设置有三个热咀,分别为第五热咀、第六热咀和第七热咀;所述对腔模第一侧的中部进浇包括:第六热咀打开;所述对腔模第二侧的中部进浇包括:待料流到腔模与所述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对应的位置处时,打开所述第二热咀和第三热咀,所述第六热咀继续打开;所述对腔模第一侧的两边进浇包括:待料流到腔模与所述第五热咀和第七热咀对应的位置处时,打开第五热咀和第七热咀,所述第二热咀、第三热咀和所述第六热咀继续打开;所述对腔模第二侧的两边进浇包括:待料流到腔模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板(100)和热咀,其中,所述分流板(100)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热咀,通过所述热咀在腔模的两侧同时进浇,所述分流板(100)对应腔模(200)底侧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热咀;所述分流板(100)对应腔模(200)底侧的一侧设置有四个热咀,分别为第一热咀(301)、第二热咀(302)、第三热咀(303)和第四热咀(304);所述分流板(100)对应腔模(200)顶侧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热咀;所述分流板(100)对应腔模(200)顶侧的一侧设置有三个热咀,分别为第五热咀(305)、第六热咀(306)和第七热咀(30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板(100)和热咀,其中,所述分流板(100)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热咀,通过所述热咀在腔模的两侧同时进浇,所述分流板(100)对应腔模(200)底侧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热咀;所述分流板(100)对应腔模(200)底侧的一侧设置有四个热咀,分别为第一热咀(301)、第二热咀(302)、第三热咀(303)和第四热咀(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飞翁卫军邹丽建曾炬陈土辉夏庆雷赵庆晨郭峰林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