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顶部材料和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97151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7:40
[课题]提供配置于汽车的顶部的内侧、结构稳定性优异的车辆用顶部材料和其制造方法。[解决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车辆用顶部材料,其特征在于,具备:基材层(11);配置于该基材层(11)的一面侧的表皮层(12);和,依次配置于基材层(11)的另一面侧的红外线反射层(15)和保护层(16),基材层(11)包含热塑性树脂和纤维,保护层(16)是包含熔点为200℃以上的热塑性树脂的未拉伸的树脂层。

Top Material for Vehicle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Subject] Provide top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vehicles with excellent structural stability, which are mounted on the inside of the top of the vehicle. [Solu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op material for vehicle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base material layer (11); an epidermis layer (12) on one side of the base material layer (11); and an infrared reflective layer (15) and a protective layer (16)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base material layer (11), a base material layer (11) containing thermoplastic resins and fibers, and a protective layer (16) containing thermoplasticity with a melting point of over 200 degrees Celsius. Unstretched layer of res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顶部材料和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置于汽车顶部的内侧的车辆用顶部材料和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中为了获得隔热、缓冲等作用,通常在构成顶部的钢板的内侧配设有车辆用顶部材料。车辆用顶部通常整体上具有深拉形状,此外其具有用于配设遮阳板、扶手等的凹部或凸部、用于配设中控台、天窗等的开孔等,因此呈复杂形状。例如,在炎热天气下放置汽车时,车内温度上升,因此,如果在该状态下驱动汽车,则空调的使用必不可少。伴随于此,汽油的用量增加,二氧化碳气体的排出量也增加,因此,为了抑制车内温度上升,消耗的能源量变巨大。因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顶部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由半硬质聚氨酯泡沫等发泡材料形成的基材;设置于基材的表面侧的加强用的第1纤维层;附着于第1纤维层的表面的第1粘接剂;由第1粘接剂粘接于第1纤维层的形成车室内的顶部面的表皮层;设置于基材的背面侧的加强用的第2纤维层;附着于第2纤维层的表面的第2粘接剂;和,由第2粘接剂粘接于第2纤维层的红外线反射层,在红外线反射层的表面形成有由树脂形成的透明的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设定为5~25μm的范围。另外记载了该车辆用顶部材料的优选的制造方法具备如下工序:原材料准备工序,使基材、表面侧纤维层、背面侧纤维层和表皮层层叠,且配置在与红外线反射层的背面侧纤维层相反侧的面上层压加工有保护层的一体物,从而得到成型原材料;和,成型工序,使用该成型原材料进行热压成型。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9308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使用表皮材、基材、红外线反射材料和保护层形成材料来制造车辆用顶部材料的方法中,本专利技术人等对于如下制造方法进行了研究:使用由包含热塑性树脂和纤维的复合材料形成的基材代替专利文献1中使用的由发泡体形成的基材,使用由热塑性树脂薄膜形成的保护层形成材料,使表皮材、基材、红外线反射材料和保护层形成材料依次一体化,且进行层叠材料的赋型化处理。具体而言,所述制造方法为将该层叠材料加热并使其软化而供至冷压加工的方法。此时,热塑性树脂薄膜为拉伸薄膜的情况下,赋型化处理时有时断裂,作为结果,所得车辆用顶部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存在不充分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结构稳定性优异的车辆用顶部材料和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等通过使用由包含热塑性树脂和纤维的复合材料形成的基材代替由发泡体形成的基材,并且使用包含熔点为200℃以上的热塑性树脂的未拉伸的保护层形成材料,从而可以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车辆用顶部材料,其具备:基材层;配置于该基材层的一面侧的表皮层;和,依次配置于上述基材层的另一面侧的红外线反射层和保护层,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材层包含热塑性树脂和纤维,上述保护层是包含熔点为200℃以上的热塑性树脂的未拉伸的树脂层。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上述基材层中所含的上述热塑性树脂为聚烯烃。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上述保护层中所含的热塑性树脂为聚酯或聚酰胺。另一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车辆用顶部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使用表皮材片、基材用纤维聚集体、以及层叠薄膜来制造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顶部材料的方法,所述基材用纤维聚集体包含熔点为180℃以下的热塑性树脂和纤维,所述层叠薄膜具备包含熔点为200℃以上的热塑性树脂的未拉伸的树脂层和红外线反射层,所述方法具备如下工序:第1层叠材料制作工序,使用上述基材用纤维聚集体和上述层叠薄膜,使上述基材用纤维聚集体与上述层叠薄膜的上述红外线反射层粘接,制作第1层叠材料,所述第1层叠材料依次具备源自上述基材用纤维聚集体的基材层、和源自上述层叠薄膜的红外线反射层和树脂层;以及,赋型工序,在以上述表皮材片与上述第1层叠材料的上述基材层面对的方式重叠上述表皮材片和上述第1层叠材料的状态下,以180℃~200℃进行加热,使上述基材层中所含的上述热塑性树脂熔融,将处于加热状态的上述表皮材片和上述第1层叠材料的接合物在35℃以下进行冷压。另一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上述基材用纤维聚集体中所含的熔点为180℃以下的热塑性树脂为聚烯烃。另一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上述树脂层中所含的熔点为200℃以上的热塑性树脂为聚酯或聚酰胺。另一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上述红外线反射层包含金属。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顶部材料由于依次具备表皮层、基材层、红外线反射层和保护层,并且基材层和保护层由特定的材料形成,因此,结构稳定性优异。另外,根据另一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顶部材料的制造方法,可以效率良好地制造结构稳定性优异的车辆用顶部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车辆用顶部材料的部分截面的1例的示意图。图2为示出车辆用顶部材料的1例的示意立体图。图3为示出车辆用顶部材料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原料的示意剖视图。图4为示出车辆用顶部材料的制造方法中的第1层叠材料制作工序中得到的第1层叠材料的示意剖视图。图5为示出车辆用顶部材料的制造方法中的供至赋型工序前的第1层叠材料和表皮材片的载置形态的示意剖视图。图6为示出车辆用顶部材料的制造方法中的赋型工序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车辆用顶部材料、11:基材层、12:表皮层、15:红外线反射层、16:保护层、21:基材用纤维聚集体、22:表皮材片、23:层叠薄膜、24:粘接层、25:红外线反射层、26:保护层(树脂层)、30:第1层叠材料、31:基材层、34:粘接层、35:红外线反射层、36:保护层(树脂层)、40:第2层叠材料(接合物)、50、51:加热器、60、61:冷压用模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边参照图边对本专利技术详细进行说明。此处所示的事项为示例性的例子和用于示例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出于提供被认为是最有效且不难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概念特征的说明的目的而进行说明。在这一点上,不意图将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结构表示至本专利技术的根本理解所必需的程度以上,通过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向本领域技术人员阐明实际上如何具体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各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顶部材料例如具有图1所示的截面结构,是具备平面部和曲面部的、例如具有图2所示的形状的物品。即,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顶部材料10具备:基材层11;和,配置于该基材层11的一面侧(图1的上面侧)的表皮层12;和,依次配置于基材层11的另一面侧(图1的下面侧)的红外线反射层15和保护层16,是图2中用符号×表示的表皮层12配置于汽车的车室侧的物品。上述基材层11是包含热塑性树脂和纤维的层,可以为根据需要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以及进而其他成分(后述)的层。上述基材层11可以具有如下结构:纤维分散于包含热塑性树脂的母相中而包含的结构;或,纤维的全部不被覆于热塑性树脂而是纤维彼此通过热塑性树脂部分接合的结构。后者的情况下,除热塑性树脂和纤维之外的基材层11的内部可以为密闭空间或为从一面侧向另一面侧具有通气性的开放空间,也可以包含其他成分(后述的树脂胶囊等)。上述热塑性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聚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等聚烯烃;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脂肪族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三亚甲基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芳香族聚酯等聚酯;聚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缩醛;ABS树脂等。为了提高对纤维的表面的亲和性,上述热塑性树脂可以进行了改性(酸酐改性、羧酸改性、环氧改性或噁唑啉改性)。上述热塑性树脂是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顶部材料,其具备:基材层;配置于该基材层的一面侧的表皮层;和,依次配置于所述基材层的另一面侧的红外线反射层和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包含热塑性树脂和纤维,所述保护层是包含熔点为200℃以上的热塑性树脂的未拉伸的树脂层。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18 JP 2017-2021911.一种车辆用顶部材料,其具备:基材层;配置于该基材层的一面侧的表皮层;和,依次配置于所述基材层的另一面侧的红外线反射层和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包含热塑性树脂和纤维,所述保护层是包含熔点为200℃以上的热塑性树脂的未拉伸的树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顶部材料,其中,所述基材层中所含的所述热塑性树脂为聚烯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顶部材料,其中,所述保护层中所含的所述热塑性树脂为聚酯或聚酰胺。4.一种车辆用顶部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使用表皮材片、基材用纤维聚集体、以及层叠薄膜来制造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顶部材料的方法,所述基材用纤维聚集体包含熔点为180℃以下的热塑性树脂和纤维,所述层叠薄膜具备包含熔点为200℃以上的热塑性树脂的未拉伸的树脂层和红外线反射层,所述方法具备如下工序:第1层叠材料制作工序,使用所述基材用纤维聚集体和所述层叠薄膜,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本贵之高木勉服部充博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