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909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支护桩连有锚杆,支护桩包括靠近基坑的前排桩和远离基坑的后排桩,前排桩包括若干前桩,后排桩包括若干后桩,前排桩和后排桩分别连有前锚杆和后锚杆,相邻两前桩部分重叠,前桩内间隔插设有H型钢,H型钢外壁上涂有减摩剂,后排桩的结构与前排桩的结构相同。本支护技术的主要构思是采用双排桩锚受力体系来作为主要受力构件,且双排桩锚中锚杆位置是错开的,不在同一标高上,这样其受力性能会更合理,受力较为分散,双排桩的承载力更高。可使基坑的深度大大加深,最后当结构支护体完成后,可拔出内插的双排支护体内的H型钢,达到零使用钢材的目标。

Double Row Recyclable Pile-Anchor Suppor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discloses a double-row recoverable pile-anchor supporting structure, including supporting piles,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anchors. The supporting piles include front piles near the foundation pit and back piles far from the foundation pit. The front piles include several front piles, the back piles include several rear piles, the front piles and back piles are connected with front anchors and back anchors respectively, and two adjacent front piles are adjacent. The front piles are partially overlapped. H-section steel is inserted in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front piles. The outer wall of H-section steel is coated with antifriction agent. The structure of the back piles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front piles. The main idea of this supporting technology is to use the double-row pile-anchor force system as the main force-bearing component,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anchor in the double-row pile-anchor is staggered, not on the same elevation, so that its mechanical performance will be more reasonable, the force will be more dispersed,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double-row pile will be higher. The depth of the foundation pit can be greatly deepened. Finally, when the structural support body is completed, H-section steel in the interpolated double-row support body can be pulled ou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zero-use st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深基坑工程是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的首道施工过程,随着越来越深的基坑工程的增加,基坑支护的方法也越来越多。选择合理的支护方案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能环保节能,同时节约工程造价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现阶段采用的桩锚结构的桩主要为钢筋砼灌注桩、管桩+锚杆。如图1,土木工程深基坑工程中采用的单排桩锚支护体型式较多,且多数是采用不可回收的钢筋砼体或管桩作为支护体,这样的支护体结构其抵抗弯矩较小,同时抵抗土压力的能力也较差,基坑不能做的过深,且钢材等材料不可回收,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从环保角度看,不可回收桩对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很大。对于后期的土地利用,已打桩部位需采用拔桩设备进行拔桩,费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具有材料可回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成本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支护桩连有锚杆,支护桩包括靠近基坑的前排桩和远离基坑的后排桩,前排桩包括若干前桩,后排桩包括若干后桩,锚杆包括分别与前排桩和后排桩相连的前锚杆和后锚杆,相邻两所述前桩部分重叠,所述前桩内间隔插设有H型钢,所述H型钢外壁上涂有减摩剂,所述后排桩的结构与前排桩的结构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支护技术的主要构思是采用双排桩锚受力体系来作为主要受力构件,且双排桩锚中锚杆位置是错开的,不在同一标高上,这样其受力性能会更合理,受力较为分散,双排桩的承载力更高。可使基坑的深度大大加深,最后当结构支护体完成后,可拔出内插的双排支护体内的H型钢,达到零使用钢材的目标。施工上可采用振动压入方法施工双排支护体,也可采用先施工水泥土搅拌桩(水泥搅拌体可形成可靠的止水体)再振动压入H型钢。双排桩体完成后,即可施工前锚杆,再挖土在施工后锚杆,结构体完成回填土后,回收前、后锚杆,再拔出H型钢。本技术的特征是形成了双排桩锚体系,使其结构体系的结构抗力性能大幅度提高。使用后又可全部回收达到零钢材使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成本。进一步的,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的上端都设有钢冠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冠梁将前排桩和后排桩分别连接,钢冠梁将前排桩和后排桩连为一个整体,前排桩和后排桩的受力性能得到提升,提高支护效果。进一步的,所述钢冠梁设为装配式,包括插接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设有连接槽,所述插接端上开设有与连接槽相配合的插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开设有与连接槽相垂直的连接孔,所述插接槽内设有开设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插接孔,所述钢冠梁与钢冠梁之间连有连接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冠梁为装配式,采用拼接的方式安装钢冠梁,钢冠梁与钢冠梁进行连接时,将两个钢冠梁对准,插接槽与连接槽正对,插接槽与连接槽相插接抵触,插接孔与连接孔正对,连接螺栓穿过插接孔和连接孔将两个钢冠梁进行连接,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使用结束后将连接螺栓旋出,将钢冠梁拆除进行回收,节约成本保护环境。进一步的,所述前排桩的高度低于后排桩的高度,所述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形成台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排桩的上端没有土层,减小了前排桩的长度,节约材料。若前排桩和后排桩长度相同,前排桩与后排桩上端之间的泥土会对前排桩的上端施加水平向的压力,从而使得前排桩容易发生形变,导致支护效果变弱。前排桩的长度较短,前排桩整体受水平向压力较为集中,能够提高前排桩对基坑的支护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前桩和后桩一一对应,所述前桩与后桩之间间隔设有若干连接钢管,所述连接钢管的两端设有弧形板,弧形板上穿设有固定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板与前桩或后桩抵触,固定螺栓穿过弧形板插入前桩或后桩内,从而将连接钢管连接于前桩与后桩之间。前桩和后桩通过连接钢管连接,前桩和后桩的连接强度较高,整体性较强,抗力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支护效果更好。使用结束后旋出固定螺栓,将连接钢管进行回收,节约成本,保护环境。进一步的,所述前桩包括前素混凝土桩和插设有H型钢的前钢梁桩,所述后桩包括与前桩相对应的后素混凝土桩和插设有H型钢的后钢梁桩,所述前锚杆与前素混凝土桩相连,所述后锚杆与后素混凝土桩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钢梁桩和前素混凝土桩间隔设置,一方面节约材料,另一方面为锚杆的穿设预留空间,防止H型钢对锚杆的穿设造成干涉,影响锚杆的安装。进一步的,所述前锚杆的上端与前桩相连,前锚杆的下端远离前桩倾斜设置于土层中,所述后锚杆与前锚杆平行,所述后锚杆的上端高于前锚杆的上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锚杆与后锚杆交错设置,两者不在一条直线上,一方面方便锚杆的安装,另一方面锚杆的结构更加合理,双排桩的承载力更高。可使基坑的深度大大加深。进一步的,所述前锚杆穿过后素混凝土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长前锚杆的长度,从而提高锚杆对支护桩的支护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前排桩、后排桩和锚杆的设置,双排桩锚体系,使其结构体系的结构抗力性能大幅度提高,由于锚杆位置不在同一标高,支护体插入深度可减少很多,使用中节约了大量的材料,使用后又可全部回收达到零钢材使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成本;2.通过钢冠梁的设置,钢冠梁将前排桩和后排桩分别连接,钢冠梁将前排桩和后排桩连为一个整体,前排桩和后排桩的受力性能得到提升,提高支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中现有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钢冠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护桩;11、前排桩;111、前桩;1111、前素混凝土桩;1112、前钢梁桩;12、后排桩;121、后桩;1211、后素混凝土桩;1212、后钢梁桩;13、台阶;2、锚杆;21、前锚杆;22、后锚杆;3、H型钢;4、钢冠梁;41、插接端;411、插接槽;412、插接孔;42、连接端;421、连接槽;422、连接孔;5、连接钢管;51、弧形板;52、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一种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如图2,包括支护桩1和锚杆2。锚杆2与支护桩1相连,给支护桩1提供锚拉力,以减小支护排桩的位移与内力,并将基坑的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如图2,支护桩1包括前排桩11和后排桩12,锚杆2包括前锚杆21和后锚杆22。前锚杆21与前排桩11相连,后锚杆22与后排桩12相连。前排桩11、后排桩12、前锚杆21和后锚杆22构成双排桩锚受力体系,且前锚杆21与后锚杆22位置是错开的,不在同一标高上,这样其受力性能会更合理,受力较为分散,双排桩的承载力更高。可使基坑的深度大大加深,最后当结构支护体完成后,可将锚杆2进行回收,节约钢材。如图2,前排桩11靠近基坑,后排桩12远离基坑。前排桩11的高度小于后排桩12的高度,前排桩11与后排桩12之间形成台阶13。前排桩11的上端开方挖土,前排桩11的上端暴露。前排桩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1),支护桩(1)连有锚杆(2),其特征在于:支护桩(1)包括靠近基坑的前排桩(11)和远离基坑的后排桩(12),前排桩(11)包括若干前桩(111),后排桩(12)包括若干后桩(121),锚杆(2)包括分别与前排桩(11)和后排桩(12)相连的前锚杆(21)和后锚杆(22),相邻两所述前桩(111)部分重叠,所述前桩(111)内间隔插设有H型钢(3),所述H型钢(3)外壁上涂有减摩剂,所述后排桩(12)的结构与前排桩(11)的结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1),支护桩(1)连有锚杆(2),其特征在于:支护桩(1)包括靠近基坑的前排桩(11)和远离基坑的后排桩(12),前排桩(11)包括若干前桩(111),后排桩(12)包括若干后桩(121),锚杆(2)包括分别与前排桩(11)和后排桩(12)相连的前锚杆(21)和后锚杆(22),相邻两所述前桩(111)部分重叠,所述前桩(111)内间隔插设有H型钢(3),所述H型钢(3)外壁上涂有减摩剂,所述后排桩(12)的结构与前排桩(11)的结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桩(11)和后排桩(12)的上端都设有钢冠梁(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冠梁(4)设为装配式,包括插接端(41)和连接端(42),所述连接端(42)上设有连接槽(421),所述插接端(41)上开设有与连接槽(421)相配合的插接槽(411),所述连接槽(421)内开设有与连接槽(421)相垂直的连接孔(422),所述插接槽(411)内设有开设有与连接孔(422)相配合的插接孔(412),所述钢冠梁(4)与钢冠梁(4)之间连有连接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冬吴亮汪小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