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4986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底板、与底板两侧连接的侧板、安装在侧板两侧的通风板与挡板、及盖板;侧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功率单元,功率单元与第一支撑条连接固定;功率单元包括基板、与基板连接的功率板、及安装在基板一侧的电源件与散热块;驱动单元,驱动单元与第二支撑条连接固定,驱动单元与功率单元电连接;驱动单元包括支撑板、与支撑板连接接口板、及与接口板连接的驱动板;及鼓风件。上述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提高了功率单元及驱动单元的可靠性;通过设置基板与支撑板提高了功率单元及驱动单元的抗震性能,进而提高了可靠性与工作效率。

Servo Drive Device of Press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rvo drive device of a press-mount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 side plate connected with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plate, a ventilator and a baffle install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ide plate, and a cover plate; a first support bar and a second support bar are arranged on the side plate; a power unit is connected and fixed with the first support bar; and a power unit comprises a base plate and a work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plate. Rate plate, power supply and heat sink mounted on one side of base plate; drive unit, drive unit and second support bar are connected and fixed, drive unit and power unit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drive unit includes support plate, interface plate connected with support plate, and drive plate connected with interface plate; and blast element. The servo driving device of the press-mounting machine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ower unit and the driving unit by setting the first support bar and the second support bar, and improves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power unit and the driving unit by setting the base plate and the support plate, thereby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and wo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机械自动化技术越来越成熟,机械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按照规定的轨迹在指定的时间,到达指定位置进而完成预先设定的操作工作,例如压装机等。由于压机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处于震动的状态,这就导致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的工作环境处于震动较多的环境,现有的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通常抗震较差,在长时间的震动环境下经常出现内部连接断开,所以由于可靠性较差常常导致工作中断的情况,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可靠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一种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两侧分别连接的侧板、对应安装在所述侧板两侧并对应与所述侧板连接固定的通风板与挡板、及与所述侧板背向所述底板一端连接的盖板;两侧的所述侧板上对应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功率单元,所述功率单元与所述第一支撑条连接固定;所述功率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条连接的基板、与基板连接的功率板、及对应安装在基板背向功率板一侧的电源件与散热块;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条连接固定,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功率单元电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条连接的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接口板、及与所述接口板连接的驱动板;及鼓风件,所述鼓风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鼓风件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散热块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上述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分别与功率单元及驱动单元连接固定,进而提高了功率单元及驱动单元与外壳连接的可靠性;通过分别设置基板与支撑板对功率单元与驱动单元进行支撑,提高了功率单元及驱动单元的抗震性能,进而提高了连接可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在基板的两侧分别设置功率板与电源件,减小了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的整体体积,使装置的空间布置更合理与紧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第二支撑条沿相同方向呈并列状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条背向底板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缓冲口;所述缓冲口呈长条状延伸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板与所述电源件之间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对应穿设在所述缓冲口内,所述连接柱为导电材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胶圈;所述胶圈对应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胶圈对应卡设在所述基板的缓冲口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板上设置有插接端口;所述功率板上设置有驱动端口;所述插接端口与所述驱动端口沿相同方向延伸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与接口板之间,所述接口板与所述功率板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抵块;所述抵块与所述驱动板相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块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呈长条状连通所述散热块的两端,所述散热槽自鼓风件向电源件方向延伸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电源件的设置位置相对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述的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述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述的功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述的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的含义为:100-用于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10-外壳、11-底板、12-侧板、120-第一支撑条、121-第二支撑条、122-定位条、125-散热孔、13-通风板、135-通风孔、14-挡板、15-盖板;20-功率单元、21-基板、215-缓冲口、22-功率板、225-驱动端口、23-电源件、235-连接柱、236-胶圈、24-散热块、245-散热槽;30-驱动单元、31-支撑板、315-抵块、32-接口板、325-插接端口、33-驱动板;40-鼓风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100,包括外壳10、安装在外壳10内的功率单元20与驱动单元30、及与外壳10连接的鼓风件40;该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100用于驱动外界电机(图未示)的工作,该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100的可靠性高,可对应在震动较大的工作环境中使用。该外壳10呈中空状结构设置,该外壳10对应与外界连接固定;该外壳10包括底板11、与底板11两侧分别连接的侧板12、对应安装在侧板12两侧并与侧板12连接的通风板13与挡板14、及与侧板12背向底板11一端连接的盖板15。该底板11呈矩形直板状结构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侧板12呈直板状分别自底板11的两侧向上沿垂直底板11方向延伸设置;该通风板13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该通风板13对应与两侧的侧板12连接,该通风板13自底板11向上延伸设置;该挡板14设置在侧板12背向通风板13的一侧,该挡板14呈直板状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该挡板14分别与两侧的侧板12连接固定;该盖板15沿水平方向设置在侧板12的顶部,该盖板15与两侧的侧板12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该通风板13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135;该通风孔135呈通孔状结构连通该通风板13的两侧。更进一步地,该挡板14由两块矩形板拼接而成,两块矩形板的拼接位置位于鼓风件40的顶端处,进而方便对于鼓风件40的维修与更换。两侧的侧板12上对应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条120与第二支撑条121;该第一支撑条120呈矩形长条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支撑条120分别自两侧侧板12相向延伸设置,该第一支撑条120用于连接功率单元20;该第二支撑条121设置在第一支撑条120背向底板11的一侧,该第二支撑条121呈长条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该第一支撑条120与第二支撑条121沿相同方向呈并列状设置,该第二支撑条121分贝自两侧侧板12相向延伸设置,该第二支撑条121用于连接驱动单元30。更进一步地,两侧的侧板12上对应设置有定位条122;所述定位条122呈长条状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该定位条122对应设置在第一支撑条120的下方,定位条122用于对通风板13及鼓风件40的安装进行定位。该功率单元20对应与第一支撑条120连接固定;该功率单元20包括与第一支撑条120连接的基板21、与基板21连接的功率板22、及对应安装在基板21背向功率板22一侧的电源件23与散热块24。该基板21呈机型直板状结构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该基板21用于支撑该功率单元20;该基板21上设置有缓冲口215;该缓冲口215呈长条通孔状沿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两侧分别连接的侧板、对应安装在所述侧板两侧并对应与所述侧板连接固定的通风板与挡板、及与所述侧板背向所述底板一端连接的盖板;两侧的所述侧板上对应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功率单元,所述功率单元与所述第一支撑条连接固定;所述功率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条连接的基板、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功率板、及对应安装在基板背向功率板一侧的电源件与散热块;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条连接固定,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功率单元电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条连接的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接口板、及与所述接口板连接的驱动板;及鼓风件,所述鼓风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鼓风件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散热块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两侧分别连接的侧板、对应安装在所述侧板两侧并对应与所述侧板连接固定的通风板与挡板、及与所述侧板背向所述底板一端连接的盖板;两侧的所述侧板上对应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功率单元,所述功率单元与所述第一支撑条连接固定;所述功率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条连接的基板、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功率板、及对应安装在基板背向功率板一侧的电源件与散热块;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条连接固定,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功率单元电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条连接的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接口板、及与所述接口板连接的驱动板;及鼓风件,所述鼓风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鼓风件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散热块的设置位置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第二支撑条沿相同方向呈并列状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条背向底板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装机伺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缓冲口;所述缓冲口呈长条状延伸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宏李泽源马召义焦建宇谢金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固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