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484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反应釜,涉及化工设备领域,解决了单纯的进行搅拌时,反应液体容易有分层等情况导致反应液体之间的接触不充分,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釜体,釜体内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连接有若干组沿其轴向分布的的桨叶,釜体底面连通有第一出料管,釜体内设有隔桶,隔桶固定于釜体底板的内表面,桨叶位于隔桶内部,釜体外设有用于将其内部的水从隔桶内侧抽取到隔桶外侧的循环泵,隔桶上部的周面上环绕开有通孔,第一出料管位于隔桶内侧,釜体底部位于隔桶外侧连通有第二出料管。达到了对反应液体进行充分地混合,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A Reactor for Liquid Reagent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ction kettle for liquid reagent production,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hemical equipment, and solves the problems of inadequate contact between reaction liquids and low production efficiency caused by easily stratified reaction liquids during simple agitation. The technical scheme points are as follows: the kettle body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stirring shaft, and a number of groups of edges are connected on the stirring shaft. The blade with axial distribu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discharge pipe at the bottom of the kettle body. The kett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barrel, which is fix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kettle body. The blade is located inside the barrel. The kett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ting pump for pumping water from the inside of the barrel to the outside of the barrel. The upper circumference of the barrel is surrounded by a through hole. The first discharge pipe is located inside the barrel and at the bottom of the kettle body. A second discharge pipe is connec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separator barrel. Reactive liquids are fully mixed t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757638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搅拌装置、测温装置和固定架,搅拌装置下端设置在釜体内,搅拌装置上端与固定架固定连接,釜体内设置测温装置,所述釜体包括外釜体和外釜体内设置的内釜体,内釜体底部中间设置卸料管,外釜体底部中间设置排污管,卸料管上端位于排污管内部,卸料管下端穿过排污管位于排污管外侧。虽然,该技术通过将排污管设于外釜体底部中间,能方便排出污垢。但是,单纯的进行搅拌时,反应液体容易有分层等情况导致上下反应液体之间的接触不充分,使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反应釜,其能对反应液体进行充分地混合,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内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连接有若干组沿其轴向分布的的桨叶,所述釜体底面连通有第一出料管,所述釜体内设有隔桶,所述隔桶固定于釜体底板的内表面,所述桨叶位于隔桶内部,所述釜体外设有用于将其内部的水从隔桶内侧抽取到隔桶外侧的循环泵,所述隔桶上部的周面上环绕开有通孔,所述第一出料管位于隔桶内侧,所述釜体底部位于隔桶外侧连通有第二出料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循环泵将下层的反应液体从隔桶内侧抽取至其外侧,再通过隔桶上部的通孔从上方重新注入隔桶内侧,使上下层之间反应液体的充分接触;且通过隔桶上环绕设置的通孔将反应液体再一次均匀地加入到上层中,在重力势能作用下冲入下方的反应液体中,提高反应效率。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的设置便于将釜体中的反应液体较为彻底地排出,减少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桶为锥形,且其上端为较小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形的隔桶能减少釜体需要的体积,防止由于需要在不影响搅拌和循环的情况下设置隔桶而使釜体的体积变得很大,减少了对釜体占地面积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体顶部设有进料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釜体内部进行加料,并在重力作用下使反应液体从上至下进入釜体内部,对反应液体进行初步的预混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管下端对准隔桶外侧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应液体先进入隔桶外侧,再从隔桶上部环绕的通孔进入到的隔桶内侧,再次进行撞击和混合,对反应液体进行进一步的预混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出料管下端设有连通于第一出料管的连管,所述第一出料管处设有同时控制其与连管连通位置上下侧通断的启闭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出料管连通至第一出料管,节约了使用者分别对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进行收料的时间;启闭装置在控制第一出料管通断的同时,控制第一出料管上部与第二出料管之间不连通,防止在反应时由于隔桶内外侧在底部连通而使隔桶内外侧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保证循环泵的抽取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启闭装置包括第一出料管内固定且贴合于其内周壁设置的两挡板,两所述挡板分别位于连管上下侧,两挡板相互靠近一侧分别抵接有转动连接于第一出料管内的抵接板,两所述抵接板之间连接有若干竖直杆,所述挡板与抵接板上皆开设有在抵接板转动时能同时完全错开或相交的排水孔,所述抵接板上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抵接板的转动同步驱动第一出料管位于连管上下两侧的通断。在反应时,第一出料管与第二出料管口出皆不发生液体的流动;出料时,从第一出料管处统一出料,提高了出料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连接于位于连管下方的抵接板的转筒,所述转筒下端位于第一出料管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转筒并配合竖直杆的连接,实现两抵接板的同步转动,方便控制第一出料管的启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管靠近第一出料管一端向下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连管方便将反应液体较为彻底地从第一出料管处排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循环泵、隔桶和通孔的设置,将隔桶内侧的反应液体抽取到其外侧,再由隔桶上部开设的通孔处循环进入隔桶内侧,对反应液体快速进行充分地混合,提高生产效率;2.通过连管、挡板、抵接板、排水孔以及转筒的设置,在出料时,将隔桶内外侧的反应液体从第一出料管处统一排出,提高了出料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反应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反应釜中转筒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隐藏第一出料管)。图中:1、釜体;11、第一出料管;111、连管;112、挡板;12、隔桶;121、通孔;13、第二出料管;14、进料管;15、支脚;2、搅拌轴;21、桨叶;22、电机;3、循环泵;31、抽取管;32、排放管;4、抵接板;41、竖直杆;42、排水孔;43、转筒;431、固定杆;44、转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披露了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反应釜,参照图1,包括釜体1,釜体1顶面设有进料管14,釜体1底面连通有第一出料管11,釜体1内部设有搅拌装置,且其顶部固定有驱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的电机22。方便对釜体1内部进行加料,并在重力作用下使反应液体从上至下进入釜体1内部,对反应液体进行初步的预混合。参照图2,搅拌装置包括釜体1内转动连接的搅拌轴2,搅拌轴2与电机22的输出轴同轴设置且在电机22驱动下转动,搅拌轴2上连接有组沿其轴向分布的的桨叶21,每组桨叶21设有两个。参照图2,釜体1内设有隔桶12,隔桶12为锥形,且其上端为较小端,隔桶12固定于釜体1底板的内表面,桨叶21位于隔桶12内部,釜体1外设有用于将其内部的水从隔桶12内侧抽取到隔桶12外侧的循环泵3,隔桶12上部的周面上环绕开有通孔121,第一出料管11位于隔桶12内侧,釜体1底部位于隔桶12外侧连通有第二出料管13。通过使用循环泵3将下层的反应液体从隔桶12内侧抽取至其外侧,再通过隔桶12上部的通孔121从上方重新注入隔桶12内侧,使上下层之间反应液体的充分接触,提高反应效率。参照图2,进料管14下端对准隔桶12外侧设置。反应液体先进入隔桶12外侧,再从隔桶12上部环绕的通孔121进入到的隔桶12内侧,再次进行撞击和混合,对反应液体进行进一步的预混合。参照图2,第二出料管13下端设有连通于第一出料管11的连管111,连管111靠近第一出料管11一端向下倾斜设置。节约使用者分别对第一出料管11和第二出料管13进行收料的时间。参照图3,第一出料管11处设有同时控制其与连管111连通位置上下侧通断的启闭装置。具体的,启闭装置包括第一出料管11内固定且贴合于其内周壁设置的两挡板112,两挡板112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反应釜,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内转动连接有搅拌轴(2),所述搅拌轴(2)上连接有若干组沿其轴向分布的桨叶(21),所述釜体(1)底面连通有第一出料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内设有隔桶(12),所述隔桶(12)固定于釜体(1)底板的内表面,所述桨叶(21)位于隔桶(12)内部,所述釜体(1)外设有用于将其内部的水从隔桶(12)内侧抽取到隔桶(12)外侧的循环泵(3),所述隔桶(12)上部的周面上环绕开有通孔(121),所述第一出料管(11)位于隔桶(12)内侧,所述釜体(1)底部位于隔桶(12)外侧连通有第二出料管(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反应釜,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内转动连接有搅拌轴(2),所述搅拌轴(2)上连接有若干组沿其轴向分布的桨叶(21),所述釜体(1)底面连通有第一出料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内设有隔桶(12),所述隔桶(12)固定于釜体(1)底板的内表面,所述桨叶(21)位于隔桶(12)内部,所述釜体(1)外设有用于将其内部的水从隔桶(12)内侧抽取到隔桶(12)外侧的循环泵(3),所述隔桶(12)上部的周面上环绕开有通孔(121),所述第一出料管(11)位于隔桶(12)内侧,所述釜体(1)底部位于隔桶(12)外侧连通有第二出料管(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桶(12)为锥形,且其上端为较小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顶部设有进料管(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14)下端对准隔桶(12)外侧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反应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建东弓志定姜金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利恩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