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高效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483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高效反应釜,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各层的液态反应物之间容易出现分层等情况而导致反应物之间的接触不充分,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釜体,釜体内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连接有若干组沿其轴向分布的搅拌棒,每组搅拌棒绕搅拌轴设有若干个,釜体外设有抽液泵,抽液泵上连通有抽取管以及注入管,抽取管连通于釜体内部,釜体内固定有套设于搅拌轴外的套环,套环内周面上开有储水槽,注入管从套环外连通至储水槽内,搅拌轴中空设置,搅拌轴上开有连通储水槽与搅拌轴内周面的循环进液口,搅拌轴沿其轴向分布有若干循环出液口。达到对反应液进行充分地混合,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A High Efficiency Reactor for Liquid Reagent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efficiency reactor for liquid reagent production,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hemical equipment. It solves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contact between reactants due to the easy stratification of liquid reactants in each layer and reduc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 technical scheme points are as follows: the reactor body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stirring shaft, and the stirr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a number of stirring shafts. A group of stirring rods distributed along its axis is provided with several stirring rods, each group of stirring rods is arranged around the stirring shaft, and the outside of the kettle is provided with a pumping pump. The pumping pump is connected with a suction tube and an injection tube, and the extraction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side of the kettle. The kettle body is fixed with a sleeve ring outside the stirring shaft, and a water storage tank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circumference of the sleeve ring. The injection tube is connected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sleeve ring to the water storage tank, and the stirr The mixing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ting inlet connecting the water storage tank and the inner circumference of the mixing shaft, and the mixing shaft has several circulating outlets along its axis. Reaction liquid can be mixed sufficiently t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高效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高效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757638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搅拌装置、测温装置和固定架,搅拌装置下端设置在釜体内,搅拌装置上端与固定架固定连接,釜体内设置测温装置,所述釜体包括外釜体和外釜体内设置的内釜体,内釜体底部中间设置卸料管,外釜体底部中间设置排污管,卸料管上端位于排污管内部,卸料管下端穿过排污管位于排污管外侧。虽然,该技术通过将排污管设于外釜体底部中间,能方便排出污垢。但是,单纯的进行搅拌,各层的液态反应物之间容易出现分层等情况而导致反应物之间的接触不充分,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高效反应釜,其能对反应液进行充分地混合,提高其生产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高效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内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连接有若干组沿其轴向分布的搅拌棒,每组搅拌棒绕搅拌轴设有若干个,所述釜体外设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上连通有抽取管以及注入管,所述抽取管连通于釜体内部,所述釜体内固定有套设于搅拌轴外的套环,所述套环内周面上开有储水槽,所述注入管从套环外连通至储水槽内,所述搅拌轴中空设置,搅拌轴上开有连通储水槽与搅拌轴内周面的循环进液口,所述搅拌轴沿其轴向分布有若干循环出液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反应液从釜体内由抽液泵抽取至搅拌轴内,其中,由注入管从套环内注入到储水槽,再由搅拌轴上开设的循环出液口排出,在保证搅拌轴转动的同时,对储水槽与搅拌轴外周面之间进行密封;将釜体内同一平面内的反应液抽取至循环出液口所在的各平面内进行搅拌,减少由于反应液之间的分层而导致的生产效率降低情况,对反应液快速进行充分混合,提高反应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棒对应挡设于循环出液口处,所述搅拌棒中空设置且开有贯穿其内外周面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靠近搅拌轴处的搅拌效率较低,通过将循环出液口处的反应液导入搅拌棒中,再从搅拌棒上的通孔处排出,将反应液通过搅拌棒排至远离搅拌轴处进行搅拌,提高了反应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沿水平方向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反应液平稳地送入搅拌棒所在的水平平面内,再由转动的搅拌棒将送入的反应液进行搅拌、混合、反应,提高反应效率,减少由于向上或向下送入釜体内的反应液由于缺少搅拌而反应缓慢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取管包括连通于其远离抽液泵一端的若干抽取支管,所述抽取支管连通至釜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抽取支管将釜体内各层内的反应液皆抽取至搅拌轴内,将各个高度的反应液一起再送入不同高度的釜体内,进一步提高了反应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取支管与搅拌棒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错开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抽取支管容易将刚刚从搅拌棒上排出的反应液又进行抽取,从而将抽取反应液与排放反应液的位置错开,提高反应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体内周壁上固定有若干水平的导液环,所述导液环内沿其周向开有导液道,抽取支管连通于对应的导液道中设置,所述导液环内周面上开有若干连通于导液道中的导液进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抽取支管只抽取一侧的反应液而导致釜体两侧的反应速率不均匀,导致在一侧反应结束后仍需进一步搅拌以保证全部的反应液反应完全,提高了反应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液进孔设为两个,且位于导液环上与抽取支管相垂直的直径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抽取支管两侧分别进行抽取,其与抽取支管之间的距离相等,能均匀地将抽取支管两侧的反应液进行抽取,保证两侧的反应较为均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环上连接有若干固定于釜体内周面上的固定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套环通过固定杆固定于釜体的内周面上,防止由于搅拌轴的转动而使套环发生一定转动,最终导致注入管发生扭曲等情况,提高了注入管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抽液泵、套环、搅拌轴、抽取支管以及导液环的设置,均匀地将釜体内各层高度上的反应液抽取混合,再分别又排放进入到不同高度内的釜体内进行搅拌,使反应液进行充分地混合,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高效反应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中:1、釜体;11、套环;111、储水槽;12、导液环;121、导液道;122、导液进孔;13、固定杆;14、进料口;15、出料口;2、搅拌轴;21、循环进液口;22、循环出液口;23、电机;3、搅拌棒;32、通孔;4、抽液泵;41、抽取管;411、抽取支管;42、注入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披露了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高效反应釜,参照图1和图2,包括釜体1,釜体1顶面设有进料口14,釜体1底面连通有出料口15,釜体1内转动连接有竖直的搅拌轴2,搅拌轴2上端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23,搅拌轴2上连接有3组沿其轴向分布的搅拌棒3,每组搅拌棒3绕搅拌轴2均匀设有3个。电机23驱动搅拌轴2转动,带动搅拌棒3进行搅拌以加快釜体1内部反应液的反应。参照图2,釜体1外设有抽液泵4,抽液泵4上连通有抽取管41以及注入管42,抽取管41连通于釜体1内部,釜体1内固定有套设于搅拌轴2外的套环11,套环11内周面上开有储水槽111,注入管42从套环11外连通至储水槽111内,搅拌轴2中空设置,搅拌轴2上开有连通储水槽111与搅拌轴2内周面的循环进液口21,搅拌轴2沿其轴向分布有若干循环出液口22。反应液从釜体1内由抽液泵4抽取至搅拌轴2内,将釜体1内同一平面内的反应液抽取至循环出液口22所在的各平面内进行搅拌,减少由于反应液之间的分层而导致的生产效率降低情况,对反应液快速进行充分混合,提高反应效率。参照图2,为了防止搅拌轴2的转动使套环11发生一定转动,套环11上连接有3根固定于釜体1内周面上的固定杆13。防止注入管42发生扭曲,提高了注入管42的使用寿命。参照图2,由于靠近搅拌轴2处的搅拌效率较低,为了提高了反应效率,搅拌棒3对应挡设于循环出液口22处,搅拌棒3中空设置且开有贯穿其内外周面的通孔32,通孔32沿水平方向设置。将循环出液口22处的反应液从搅拌棒3上的通孔32处排出,反应液排至远离搅拌轴2处进行搅拌。参照图2,为了将各个高度的反应液一起再送入不同高度的釜体1内,以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抽取管41包括连通于其远离抽液泵4一端的3根抽取支管411,抽取支管411连通于釜体1内不同高度。参照图2,抽取支管411与搅拌棒3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错开且间隔设置。防止抽取支管411容易将刚刚从搅拌棒3中排出的反应液又进行抽取,提高了反应效率。参照图2,釜体1内周壁上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高效反应釜,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内转动连接有搅拌轴(2),所述搅拌轴(2)上连接有若干组沿其轴向分布的搅拌棒(3),每组搅拌棒(3)绕搅拌轴(2)设有若干个,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外设有抽液泵(4),所述抽液泵(4)上连通有抽取管(41)以及注入管(42),所述抽取管(41)连通于釜体(1)内部,所述釜体(1)内固定有套设于搅拌轴(2)外的套环(11),所述套环(11)内周面上开有储水槽(111),所述注入管(42)从套环(11)外连通至储水槽(111)内,所述搅拌轴(2)中空设置,搅拌轴(2)上开有连通储水槽(111)与搅拌轴(2)内周面的循环进液口(21),所述搅拌轴(2)沿其轴向分布有若干循环出液口(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高效反应釜,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内转动连接有搅拌轴(2),所述搅拌轴(2)上连接有若干组沿其轴向分布的搅拌棒(3),每组搅拌棒(3)绕搅拌轴(2)设有若干个,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外设有抽液泵(4),所述抽液泵(4)上连通有抽取管(41)以及注入管(42),所述抽取管(41)连通于釜体(1)内部,所述釜体(1)内固定有套设于搅拌轴(2)外的套环(11),所述套环(11)内周面上开有储水槽(111),所述注入管(42)从套环(11)外连通至储水槽(111)内,所述搅拌轴(2)中空设置,搅拌轴(2)上开有连通储水槽(111)与搅拌轴(2)内周面的循环进液口(21),所述搅拌轴(2)沿其轴向分布有若干循环出液口(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高效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棒(3)对应挡设于循环出液口(22)处,所述搅拌棒(3)中空设置且开有贯穿其内外周面的通孔(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态试剂生产用高效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2)沿水平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建东袁吉弓志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利恩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