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曳引系统中的对重布置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384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曳引系统中的对重布置结构,包括轿厢、安装平台、设置在安装平台的四个边角处的井道立柱,安装平台上设有曳引机以及与曳引机连接的曳引轮,曳引轮上绕设有第一曳引绳和第二曳引绳,第一曳引绳的一端与轿厢顶部相连接,第一曳引绳的另一端与一个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根井道立柱内的第一对重相连接,第二曳引绳的一端与轿厢顶部相连接,第二曳引绳的另一端与一个可滑动地设置在另一根井道立柱内的第二对重相连接,第一、第二对重分别位于曳引轮的两侧,轿厢的四个边角处分别与对应的井道立柱构成滑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方便电梯轿门的多向自由设置、同时可显著地提高全透明的观光电梯和家用电梯的整体观感,并提高电梯的安全性。

A Dual Arrangement Structure in Elevator Tract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unterweight arrangement structure in an elevator traction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car, an installation platform, a shaft column at four corners of the installation platform, a traction machine and a traction wheel connected with the traction machine on the installation platform, a first traction rope and a second traction rope on the traction wheel, one end of the first traction rope connected with the top of the car, and a first traction rop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pair of reassemblies slidably arranged in the first shaft column, one end of the second traction ro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of the car,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traction rope is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pair of reassemblies slidably arranged in the other shaft column, the first and second pairs of reassemblies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raction wheel, and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car correspond to each other. Sliding connection is formed by shaft column. The invention is convenient for multi-direction free setting of elevator car door,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verall sense of transparent sightseeing elevator and household elevator,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中的对重布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曳引系统中的对重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在高层建筑中,电梯是一种必备的配套设备,可以给居住者带来极大的便利。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中高收入群体大量出现,别墅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相应地,适用于别墅类建筑的家用电梯也开始流行。电梯主要包括井道、可升降地设置在井道内的一个轿厢、用以驱动轿厢升降的驱动机构,目前,驱动机构大多是曳引式驱动机构,其包括一个设置在井道顶部的曳引机,曳引机连接曳引轮,曳引轮上绕设有曳引绳,曳引绳的一端连接轿厢,另一端连接一个可在井道内升降的对重,以便平衡轿厢的重量,从而降低曳引机的负载。当曳引机驱动曳引轮正反向转动时,绕设在曳引轮上的曳引绳往复移动,从而实现轿厢的升降,而对重则与轿厢反向升降。此类单一对重的曳引结构存在如下缺陷:首先,单一对重的重量重、体积大,从而增大井道的尺寸,并且不易保持轿厢的平衡。其次,由于对重以及相应的曳引绳位于轿厢的一侧,从而及大地限制了电梯轿门的自由设置。特别是,对于一些透明井道的观光电梯或家用电梯而言,对重和曳引绳的存在会严重破坏电梯的整体观感。为此,有人设计了双曳引驱动系统,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双曳引设备驱动电梯系统的位置检测装置”,其公告号为CN1288062C,包括轿厢、对重、轿厢或对重平衡装置,它还包括在轿厢平衡装置处或对重平衡装置处安装一个位置测量装置,检测两个对重或对重两个曳引绳头的相对垂直高度偏差。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可以及时检测出两个对重或对重两个曳引绳头的相对垂直高度偏差,使电梯控制系统进行调整校正,保证双曳引设备驱动电梯系统正常安全运行。此类双曳引驱动系统虽然有利于减轻单个对重的重量和体积,但是仍然存在如下缺陷:首先,两个曳引机的同步控制复杂,特别是,当电梯系统停电或出现电梯系统异常情况从而导致曳引机自锁制动时,惠及大地增加乘客救援的难度。其次,由于对重以及相应的曳引绳位于轿厢的两侧,从而及大地限制了电梯轿门的自由设置。对于一些透明井道的观光电梯或家用电梯而言,对重和曳引绳的存在同样会严重破坏电梯的整体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梯对重在井道中的布置结构所存在的不利于轿门的多向自由设置、会破坏全透明的观光电梯或家用电梯的整体观感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梯曳引系统中的对重布置结构,方便电梯轿门的多向自由设置、同时可显著地提高全透明的观光电梯和家用电梯的整体观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曳引系统中的对重布置结构,包括轿厢、矩形的安装平台、设置在安装平台的四个边角处并竖直向下延伸的井道立柱,所述安装平台上设有曳引机以及与曳引机连接的曳引轮,所述井道立柱内设有竖直的滑移腔,所述曳引轮上绕设有第一曳引绳和第二曳引绳,所述第一曳引绳的一端与轿厢顶部相连接,第一曳引绳的另一端与一个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根井道立柱的滑移腔内的第一对重相连接,所述第二曳引绳的一端与轿厢顶部相连接,第二曳引绳的另一端与一个可滑动地设置在另一根井道立柱的滑移腔内的第二对重相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对重分别位于曳引轮的两侧,所述轿厢的四个边角处分别与对应的井道立柱构成滑动连接。本专利技术在顶部的安装平台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置一根中空的井道立柱,从而在井道立柱内形成一个滑移腔。这样,我们可将对重设置在井道立柱的滑移腔内,相应地,与对中连接的曳引绳也位于井道立柱内,从而可有效地隐藏井道内的对重以及与对重相连接的曳引绳,使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全透明的观光电梯和家用电梯,以极大地改善电梯的整体观感。与此同时,处于井道立柱内的对重有利于提高其上下升降时的平稳性。特别是,本专利技术在曳引轮上绕设二根曳引绳,相应地,在井道立柱内设置第一、第二对重,并且第一、第二对重分别位于曳引轮的两侧,这样,一方面可使曳引轮所受到的曳引绳的牵引作用力对称均衡,同时可显著地减小单个对重的外形尺寸,从而有利于缩小井道的尺寸和占用空间。而轿厢的四个边角处分别与对应的井道立柱构成滑动连接,可显著地提高轿厢升降时的平稳性。作为优选,所述井道立柱的外侧设有轴向的导轨,所述轿厢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与对应的导轨滑动连接的导靴。通过轿厢上的导靴和井道立柱外侧的导轨之间的配合,可显著地提高轿厢升降的平稳性,并且方便其安装。作为优选,和曳引机同轴连接的曳引轮位于安装平台的中间位置,与第一、第二对重滑动连接的二根井道立柱在安装平台上位于曳引轮两侧的对角位置,在剩余的至少一个井道立柱内设有可移动的基本对重,基本对重上连接有第三曳引绳,所述第三曳引绳绕过安装平台上的定滑轮组后与轿厢顶部相连接。本专利技术将第一、第二对重则分别位于安装平台的二个对角位置的井道立柱内,从而可使曳引轮设置在矩形的安装平台的中间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减简化曳引绳的布置结构。特别是,本专利技术的充分利用了井道立柱的空间,在第一、第二对重的基础上增设一个基本对重,该基本对重不经过曳引轮,而是绕过定滑轮组后直接用于平衡轿厢的重量,从而可均衡各对重的重量和尺寸,以便减小对重的长度,有利于减小井道的高度尺寸。作为优选,在安装平台上与第一、第二对重对应的边角处分别设有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安装平台在曳引轮和第一转向轮之间设有第三转向轮,安装平台在曳引轮和第二转向轮之间设有第四转向轮,第一曳引绳绕设在曳引轮上侧的一端绕过第一转向轮上侧后和第一对重相连接,第一曳引绳绕设在曳引轮下侧的另一端绕过第三转向轮的上侧后和轿厢相连接;第二曳引绳绕设在曳引轮下侧的一端绕过第二转向轮上侧后和第二对重相连接,第一曳引绳绕设在曳引轮上侧的另一端绕过第四转向轮的上侧后和轿厢相连接。本专利技术在曳引轮的一侧设有第一、第三转向轮,在曳引轮的另一侧设有第二、第四转向轮,这样,第一、第二曳引绳均可在曳引轮上形成一个来回的绕设,使其在曳引轮上课形成大于180度的包角,从而显著地增加曳引绳和曳引轮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电梯运行时出现曳引绳在曳引轮上的打滑现象,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曳引轮同轴连接一个蜗轮,蜗轮与一蜗杆相啮合,所述蜗杆与一可驱动蜗杆转动的同步机构相关联,所述同步机构使蜗杆与涡轮的转速比和蜗杆与蜗轮的传动比保持同步。我们知道,蜗轮蜗杆具有自锁作用,也就是说,蜗轮无法带动蜗杆转动,只能由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为此,本专利技术设置一个可驱动蜗杆转动的同步机构,从而可根据蜗轮蜗杆的传动比控制蜗杆的转速,使蜗杆、蜗轮之间始终保持同步状态。也就是说,此时的蜗轮和曳引轮一样是依靠曳引机驱动的,而蜗杆则是依靠同步机构驱动的,蜗轮和蜗杆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从而使蜗杆不会对蜗轮的转动形成阻碍,同步机构处于空载状态。当系统停电时,蜗杆停止转动,即可对蜗轮形成可靠的机械自锁,从而对曳引轮形成可靠的制动;当曳引机失控导致速度异常时,蜗轮与蜗杆无法形成同步,此时蜗杆会自动阻碍蜗轮的转动,从而可避免轿厢的快速冲顶或蹲底。当曳引机或者同步机构失控导致涡轮和蜗杆不能精确同步时,蜗轮和蜗杆之间会形成相互接触和干扰,此时同步机构的负载会迅速上升,电梯控制系统即可切断同步机构和曳引机的电源,曳引轮依靠蜗轮蜗杆的自锁作用而可靠制动。我们知道,在现有技术中,蜗轮蜗杆是一种具有自锁效果的传动机构,为了提高安全性,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曳引系统中的对重布置结构,包括轿厢、矩形的安装平台、设置在安装平台的四个边角处并竖直向下延伸的井道立柱,所述安装平台上设有曳引机以及与曳引机连接的曳引轮,其特征是,所述井道立柱内设有竖直的滑移腔,所述曳引轮上绕设有第一曳引绳和第二曳引绳,所述第一曳引绳的一端与轿厢顶部相连接,第一曳引绳的另一端与一个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根井道立柱的滑移腔内的第一对重相连接,所述第二曳引绳的一端与轿厢顶部相连接,第二曳引绳的另一端与一个可滑动地设置在另一根井道立柱的滑移腔内的第二对重相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对重分别位于曳引轮的两侧,所述轿厢的四个边角处分别与对应的井道立柱构成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17 CN 20171096513741.一种电梯曳引系统中的对重布置结构,包括轿厢、矩形的安装平台、设置在安装平台的四个边角处并竖直向下延伸的井道立柱,所述安装平台上设有曳引机以及与曳引机连接的曳引轮,其特征是,所述井道立柱内设有竖直的滑移腔,所述曳引轮上绕设有第一曳引绳和第二曳引绳,所述第一曳引绳的一端与轿厢顶部相连接,第一曳引绳的另一端与一个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根井道立柱的滑移腔内的第一对重相连接,所述第二曳引绳的一端与轿厢顶部相连接,第二曳引绳的另一端与一个可滑动地设置在另一根井道立柱的滑移腔内的第二对重相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对重分别位于曳引轮的两侧,所述轿厢的四个边角处分别与对应的井道立柱构成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中的对重布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井道立柱的外侧设有轴向的导轨,所述轿厢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与对应的导轨滑动连接的导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中的对重布置结构,其特征是,和曳引机同轴连接的曳引轮位于安装平台的中间位置,与第一、第二对重滑动连接的二根井道立柱在安装平台上位于曳引轮两侧的对角位置,在剩余的至少一个井道立柱内设有可移动的基本对重,基本对重上连接有第三曳引绳,所述第三曳引绳绕过安装平台上的定滑轮组后与轿厢顶部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系统中的对重布置结构,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邓健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小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