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驱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3788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3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踏板驱动自行车,包括:前轮组件,其包括前轮分总成、前叉、车把;车架;踏板组件,其包括踏板轴、一对踏板、一对踏板传动连杆;一对复位弹簧组件,其对称分布在所述车架的两侧,所述复位弹簧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复位弹簧导向套、复位弹簧导向杆以及两端与二者分别抵接的复位弹簧;后轮组件,其包括一对传动摇臂、一对单向轴承、后轮传动轴、行星齿轮架、太阳齿轮、齿圈、后轮轮毂、后轮轮胎。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由人体重力驱动,通过双脚交替踩踏实现动力平稳输出,配合折叠结构实现高度、长度的双向折叠,具有折叠体积小、便于携带的优点。

Pedal-driven bicyc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edal driving bicycle,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wheel assembly, a front fork and a handlebar; a frame; a pedal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a pedal shaft, a pair of pedals and a pair of pedal drive connecting rods; a pair of reset spring components, which are 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rame, and the reset spring components include sliding connection reset spring guide sleeve and reset bullet. The spring guide rod and the reset spring at both end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rear wheel assembly includes a pair of transmission rocker arms, a pair of one-way bearings, a rear wheel transmission shaft, a planetary gear frame, a solar gear, a gear ring, a rear wheel hub and a rear wheel tire. The invention can be driven by human gravity, achieve stable output of power by alternating trampling with both feet, and realize two-way folding of height and length with folding structur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folding volume and easy carr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踏板驱动自行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踏板驱动自行车。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污染和道路拥堵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很多企业都在致力于研究更小更便捷的短途交通工具。传统自行车的驱动模式中,人是坐姿驾驶,基本只能靠腿部发力驱动,人的双脚需要呈圆周式踩踏转动,当踩踏行程到上止点和下止点时动力输出为零,到中间时输出扭力达到峰值,如此交替循环,在自行车比赛的冲刺阶段运动员都会离开座椅,用全身发力来提高动力输出。传统自行车的驱动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动力为起伏较大的波形输出,所以部分能量被无效做功消耗掉,另一方面,人不断做腿部的屈伸运动,力量是由小变大,而传统自行车的输出扭力是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过程,特别是在末段,人体力量最大时传动扭力却非常小甚至为零,与人体力量分配不匹配,容易感到疲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踏板驱动自行车,其能够由人体重力驱动,通过双脚交替踩踏实现动力平稳输出,配合折叠结构实现高度、长度的双向折叠,具有折叠体积小、便于携带的优点。为了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踏板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组件,其包括前轮分总成、前叉、车把;车架;踏板组件,其包括踏板轴、一对踏板、一对踏板传动连杆,所述踏板轴垂直于行进方向穿设于所述车架的前端,一对踏板的一端与所述踏板轴铰接、另一端与一对踏板传动连杆的一端铰接,一对踏板的另一端的铰接点上方形成脚踏面;一对复位弹簧组件,其对称分布在所述车架的两侧,所述复位弹簧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复位弹簧导向套、复位弹簧导向杆以及两端与二者分别抵接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导向套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前叉上,所述复位弹簧导向杆的一端铰接在该侧的踏板的一端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拉力使所述脚踏面未受到踩踏力时由水平状态绕所述踏板轴向上转动至...

【技术特征摘要】
1.踏板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组件,其包括前轮分总成、前叉、车把;车架;踏板组件,其包括踏板轴、一对踏板、一对踏板传动连杆,所述踏板轴垂直于行进方向穿设于所述车架的前端,一对踏板的一端与所述踏板轴铰接、另一端与一对踏板传动连杆的一端铰接,一对踏板的另一端的铰接点上方形成脚踏面;一对复位弹簧组件,其对称分布在所述车架的两侧,所述复位弹簧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复位弹簧导向套、复位弹簧导向杆以及两端与二者分别抵接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导向套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前叉上,所述复位弹簧导向杆的一端铰接在该侧的踏板的一端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拉力使所述脚踏面未受到踩踏力时由水平状态绕所述踏板轴向上转动至倾斜状态;后轮组件,其包括一对传动摇臂、一对单向轴承、后轮传动轴、行星齿轮架、太阳齿轮、齿圈、后轮轮毂、后轮轮胎,一对传动摇臂分别与一对踏板传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一对单向轴承外接一对传动摇臂、内接所述后轮传动轴的两端,所述单向轴承设置为:踩踏力驱动传动摇臂转动方向为锁死状态,所述后轮传动轴与所述行星齿轮架固接,所述行星齿轮架与所述太阳齿轮、所述齿圈啮合,所述齿圈的齿数大于所述太阳齿轮,所述太阳齿轮与所述后轮轮毂固接,所述齿圈通过齿圈固定罩固接在所述车架的后端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摇臂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固定套设在所述单向轴承外部的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部分的切线延伸形成径向凸出结构,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形成与所述踏板传动连杆铰接的铰接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传动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第一导向轴穿过所述踏板的另一端与第一导向孔,实现所述踏板与所述踏板传动连杆的铰接,第二导向轴穿过所述第二部分与第二导向孔,实现所述传动摇臂与所述踏板传动连杆的铰接,所述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孔的长度设置为:所述脚踏面呈所述水平状态转动至所述倾斜状态时,所述踏板与所述踏板传动连杆形成朝下的钝角且逐渐减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外周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所述车架前端位于所述踏板轴后方设有第四铰接点,所述踏板驱动自行车还包括:梯形上连杆,其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点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四铰接点上,所述梯形上连杆上垂直于行进方向设有上连杆固定轴;梯形下连杆,其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点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踏板轴上,所述梯形下连杆的长度小于所述梯形上连杆,所述复位弹簧导向套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梯形下连杆上;三角限位拉杆,其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点上,所述三角限位拉杆上靠近其另一端处设有U形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任一路径宽度略大于所述上连杆固定轴的外径,供所述上连杆固定轴穿设,所述导向槽内部设有弹性弧形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中部固定在所述导向槽,所述限位片未受外力时,其两端分别朝向所述导向槽的两端翘起,并抵顶所述上连杆固定轴于所述导向槽的其中一端;一对便携拖轮,其对称分布在所述车架的两侧,并轴承安装在在所述踏板轴的两端;其中,所述上连杆固定轴位于所述导向槽远离第二铰接点的一端时,前轮轮胎与后轮轮胎位于同一行驶面上,所述上连杆固定轴位于所述导向槽靠近第二铰接点的一端时,所述前叉平行于所述车架,前轮轮胎与一对便携拖轮位于同一行驶面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踏板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为一对V形子车把,所述车把通过压紧组件与所述前叉转动连接;所述子车把的上端形成持握端、下端设有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的一侧设有内滑动斜面,所述转动结构还设有位于中心的第一贯通孔与位于上下方的一对第二贯通孔,一对第二贯通孔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同一条直径上;所述压紧组件包括一对压紧杆、一对压紧弹簧、定位板、一对固定拉杆、拉紧轴、压紧盖板、一对定位钢珠,所述定位板设有一对第三贯通孔,所述压紧盖板固定在车身上,所述压紧盖板设有一对第四贯通孔,所述定位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内滑动斜面配合的外滑动斜面,所述外滑动斜面上还设有上滑槽、下滑槽,一对固定拉杆分别穿过一对第一贯通孔、一对第四贯通孔,一对固定拉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湘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健行天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