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粉尘扩散的喷雾降尘方法及其喷咀技术

技术编号:209009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粉尘扩散的喷雾降尘方法及喷嘴,通过一个喷嘴能同时产生用以阻尘的、锥角很大的空心圆锥形雾幕和以降尘为主的实心锥形雾柱,实现了既能防止粉尘扩散,又能利用喷雾将粉尘捕捉沉降的目的。对特别容易被空气携带走的呼吸性粉尘,则利用内、外两雾流的引射作用形成的回流漩涡,将呼吸性粉尘吸入回流漩涡后捕捉沉降。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喷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降尘效率可达95%以上。(*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有效地防止粉尘扩散的降尘方法及其喷咀,广泛适用于煤矿、金属矿以及其它有粉尘产生的生产或作业中。喷雾降尘是一种实施简单、控制调节方便、工作可靠的防尘技术。喷雾降尘的关键部件是喷咀,影响降尘效果的是雾流形状和雾粒大小。根据喷咀形成的雾流形状,可将喷咀分成锥形实心喷咀和锥形空心喷咀两大类。锥形实心喷咀产生的是一个锥形的实心雾柱;锥形空心喷咀产生的则是一个锥形雾幕。这两类喷咀在使用上各有特点实心喷咀以降尘为主,空心喷咀以阻尘为主。实心喷咀喷出的锥形实心雾柱的雾流速度较大,被雾粒碰撞的粉尘一般都能降下来。但也正因为雾流速度大,其周围引射的空气也很容易将粒径较小的呼吸性粉尘吹跑,客观上影响了降尘效果。空心喷咀喷出的锥形雾幕以阻尘为主,为了使锥形雾幕的覆盖面积大一些,一般都有很大的雾幕锥角,喷咀离尘源也相对较远,这样在雾幕直径大的一端,雾粒速度已降到很小,除了不能捕捉尘粒外,实际上已失去了阻尘的作用。由于上述原因,目前的喷雾降尘效率仅为70~80%,在产尘量较大的地方,仅靠喷雾就不能达到要求,一般还需其它的降尘方法一起配合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防止粉尘扩散、又能有效地降尘的喷雾降尘方法及其喷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一种防止粉尘扩散的喷雾降尘方法,用一个喷咀同时产生内、外两个水雾,外面是锥角很大的、用以阻止粉尘扩散的圆锥形雾幕,中间是扩散角较小的、以降尘为主的实心锥形雾柱。把能同时产生内、外两个水雾的喷咀对着粉尘区,且与粉尘区保持一定距离,使喷咀形成的圆锥形雾幕不与粉尘区直接接触,但又能阻止粉尘区的粉尘扩散,而使实心锥形雾柱对粉尘区降尘。由于射流的回流而将粉尘区的尘粒吸入圆锥形雾幕与锥形雾柱之间形成的外部漩涡和内部漩涡,将容易被空气携带的粒径很小的呼吸性粉尘吸入。一种防止粉尘扩散的降尘喷咀,包括有外形呈圆柱状、中部开有通孔的内芯,内芯的圆柱面上开有螺旋槽,还包括有带内螺纹的外套和固定在其一端的内套,内套的两端分别开有大、小圆孔,中部用圆锥孔连通。在内套的孔内设有与内套中心孔形状相似的外芯,外芯的大圆柱端的柱面上开有螺旋形槽,外芯的圆锥部分和前端小圆柱与内套间形成一个圆环形流道,外芯的前端开有小孔,后端开有大圆孔,中部用圆锥孔连通,在外芯后端大圆孔内安置有内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用一个喷咀同时产生阻尘的空心锥形雾幕和降尘的实心锥形雾柱,一方面能防止粉尘扩散,另一方面又能实现喷雾降尘。另外,两个水雾之间有一个空间,由于引射的作用,在空间内会形成两个涡线各自封闭的回流漩涡,由于回流的作用,会将粉尘区内的尘粒,特别是容易被空气携带的粒径很小的呼吸性粉尘吸入,大大提高了降尘效率。如果在需要降尘的区域内适当配备几个喷雾点,降尘效率可达到95%以上。另外,设计的防止粉尘扩散的喷咀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喷咀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喷咀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参照附图1所示一种防止粉尘扩散的喷雾降尘方法,用一个喷咀同时产生内、外两个水雾,外面的是锥角很大的用以阻止粉尘扩散的圆锥形雾幕1,中间的是扩散角较小的用以降尘的实心锥形雾柱2。将同时能产生内、外两个水雾的喷咀4对者粉尘区3,且与粉尘区3保持一定距离,使喷咀4形成的圆形雾幕1不与粉尘区3直接接触,但又能阻止粉尘区3的粉尘扩散,而使实心锥形雾柱2对粉尘区降尘。在圆锥形雾幕1和实心锥形雾柱2之间是一个理论上的空间。但是,在两个雾流的引射作用下,这个空间中的空气,会形成两个涡线各自封闭的回流漩涡——外部漩涡5和内部漩涡6。由于回流的作用,会把粉尘区3内的尘粒,特别是容易被空气携带的粒径很小的呼吸性粉尘吸入。被吸入的粉尘就很难逃出外面的圆锥形雾幕1,只有在漩涡中被雾粒碰撞,直至像滚雪球似的被水雾粘成较大的尘团并靠自身的重力摆脱漩涡的控制沉降下来。而粉尘区的绝大部分粉尘被中间的实心锥形雾柱2捕捉沉降。参照附图2所示一种防止粉尘扩散的降尘喷咀,包括有带内螺纹的外套7和通过螺纹固定在外套7一端的内套8,外套7的端部与内套8接合处设有密封圈,防止泄漏。内套8的两端分别开有大、小圆孔,中部用圆锥孔将大、小圆孔连通,在内套8的孔内设置有与内套8的中心孔形状相似的外芯9,外芯9的大圆柱端的柱面上开有螺旋形的槽11,外芯9的圆锥部分和前端的小圆柱部分与内套8的圆锥孔和小圆孔之间形成一个圆环形流道14,高压水经槽11进入流道14喷出,形成一个空心的锥形的雾幕,起到阻尘作用。在外芯9的小圆柱端开有小孔15,作为形成实心锥形雾柱的喷口。外芯9的大圆柱端开有大圆孔,中部开有锥形孔将外芯9两端开设的大圆柱孔和小孔15相连通,在外芯9的大圆孔内安装有圆柱状的内芯10,沿内芯10的中心线开有通圆孔12,其圆柱面上开有螺旋槽13,内芯10与外芯9之间中部形成一个锥形腔16。高压水分别经螺旋槽13和通圆孔12至锥形腔16后,经外芯9端部的小孔15喷出,形成一个实心锥形雾柱。参照附图3所示一种防止粉尘扩散的降尘喷咀,包括有带中心通孔的外套17,外套17的孔内前部卡装有外芯19。所述的外芯19包含短的大圆柱,中部连有锥台和小圆柱,沿外芯19的中心线开有阶梯状的通孔15,沿外芯19的轴向的圆周上开有圆孔20,外芯19大圆柱的孔内安置有内芯10。所述的内芯10呈短圆柱状,中部开有通圆孔12,圆柱面上开有螺旋槽13,高压水经螺旋槽13和通圆孔12后经圆孔12喷出形成实心锥形雾柱。在外芯19前部、外套17的端部孔内安置有内套18,内套18的中心线上有锥形孔和圆孔,在内套18与外芯19相对的端面的锥形孔口有圆环形凸起,并沿锥形孔的切向开有切向槽21,内套18与外芯19之间形成环形流道14,高压水经外芯19上的小圆孔20经切向槽21进入环形流道14喷出,形成一个空心的锥形雾幕。在外套17的前端部固定有中空的压盖22。在外套17的端部与压盖22之间的接合面处设有密封圈,防止泄漏。权利要求1.一种防止粉尘扩散的喷雾降尘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一个喷咀同时产生内、外两个水雾,外面是锥角很大的、用以阻止粉尘扩散的圆锥形雾幕(1),中间是扩散角较小的、以降尘为主的实心锥形雾柱(2),把能同时产生内、外两个水雾的喷咀(4)对着粉尘区(3),且与粉尘区(3)保持一定距离,使喷咀(4)形成的圆锥形雾幕(1)不与粉尘区(3)直接接触,但又能阻止粉尘区(3)的粉尘扩散,而使实心锥形雾柱(2)对粉尘区(3)降尘,由于射流的回流而将粉尘区(3)的尘粒吸入圆锥形雾幕(1)与锥形雾柱(2)之间形成的外部漩涡(5)和内部漩涡(6),将容易被空气携带的粒径很小的呼吸性粉尘吸入。2.一种防止粉尘扩散的降尘喷咀,包括有外形呈圆柱状、中部开有通孔(12)的内芯(10),内芯(10)的圆柱面上开有螺旋槽(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带内螺纹的外套(7)和固定在其一端的内套(8),内套(8)的两端分别开有大、小圆孔,中部用圆锥孔连通,在内套(8)的孔内设有与内套(8)中心孔形状相似的外芯(9),外芯(9)的大圆柱端的柱面上开有螺旋形槽(11),外芯(9)的圆锥部分和前端小圆柱与内套(8)间形成一个圆环形流道(14),外芯(9)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粉尘扩散的喷雾降尘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一个喷咀同时产生内、外两个水雾,外面是锥角很大的、用以阻止粉尘扩散的圆锥形雾幕(1),中间是扩散角较小的、以降尘为主的实心锥形雾柱(2),把能同时产生内、外两个水雾的喷咀(4)对着粉尘区(3),且与粉尘区(3)保持一定距离,使喷咀(4)形成的圆锥形雾幕(1)不与粉尘区(3)直接接触,但又能阻止粉尘区(3)的粉尘扩散,而使实心锥形雾柱(2)对粉尘区(3)降尘,由于射流的回流而将粉尘区(3)的尘粒吸入圆锥形雾幕(1)与锥形雾柱(2)之间形成的外部漩涡(5)和内部漩涡(6),将容易被空气携带的粒径很小的呼吸性粉尘吸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