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7929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2:25
光照射装置(1)具备:第一反射部(52),配置于形成为圆弧状的凹状的内面,且在内部插入有线材(200);至少一个发光部(21a),从线材(200)的周向朝向线材(200)发光;以及第二反射部(21c),形成为平面状,第二反射部(21c)的至少一部在第一反射部(52)的周向上配置在第一反射部(52)的端部与发光部(21a)的端部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照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朝向线材照射光的光照射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光照射装置,已知有具备曲面状的反射部以及发光的发光部的光照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然后,线材被插入反射部的内部,发光部从线材的周方向朝向线材发光。然而,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的光效率降低。例如,行进到反射部的端部与发光部的端部之间的光,由于不照射线材,因此成为使光效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所谓光效率(光的利用效率),是指从发光部发光的光中实际照射了线材的光的比例。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399982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因此,课题在于提供能够使光效率提高的光照射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光照射装置具备:第一反射部,配置在形成为圆弧状的凹状的内面,向内部插入线材;至少一个发光部,从上述线材的周向朝向上述线材发光;以及第二反射部,形成为平面状,上述第二反射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第一反射部的周向上配置在上述第一反射部的端部与上述发光部的端部之间。此外,在光照射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二反射部被配置为,与上述第一反射部的径向的交叉角度大于0°且小于90°。此外,在光照射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在内部形成用于将上述线材向上述第一反射部的内部插入的插入路的插入部,上述第一反射部被配置为,中心相对于上述插入路的中心偏心。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以上所述,光照射装置起到能够使光效率提高这样的优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的整体图,且是表示插入有线材的状态的图。图2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的整体主视图。图3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的整体侧视图。图4是图2的IV-IV线放大截面图。图5是图4的V区域放大图。图6是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且是对光向线材的照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7是图5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且是对光向线材的照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且是对光向线材的照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9是图5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且是对光向线材的照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10是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11是又一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12是又一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13是又一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14是又一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15是又一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16是又一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17是又一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9对光照射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图10~图17也同样)中,附图的尺寸比与实际的尺寸比不是一定一致,此外,各附图之间的尺寸比也不是一定一致。如图1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1用于制造线材200即光纤200的光纤制造装置100。因此,在对光照射装置1的各构成进行说明之前,对光纤制造装置100进行说明。光纤制造装置100具备:搬运装置110,将光纤200沿着搬运方向(图1中的下方)D1搬运;以及涂敷装置120,对所搬运的光纤200涂敷紫外线固化性的树脂。然后,搬运装置110在光照射装置1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具备搬运部件111、112,该搬运部件111、112对光纤200进行保持并且搬运,以使光纤200向光照射装置1内部的规定位置插入。然后,光照射装置1例如对以每分钟1000米的速度在内部行进的光纤200照射紫外线,由此使光纤200上所涂敷的树脂固化。由此,通过光纤制造装置100制造的光纤200,例如包括由玻璃纤维构成的裸光纤、以及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固化而成的覆盖膜。如图2~图4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1具备:光源单元2,朝向光纤(线材)200照射光;以及插入单元3,供光纤200插入。此外,光照射装置1具备通过旋转轴4a将光源单元2与插入单元3能够旋转地连接的连接部4。光源单元2具备:光源21,朝向光纤200照射光;光源冷却部22,对光源21进行冷却;以及框体23,对光源21等进行收容。此外,光源单元2具备用于向光源21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24。光源21沿着光纤200的延伸方向(搬运方向)D1形成为长条状。然后,光源21以与光纤200面对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21为了使紫外线固化性的树脂固化,而出射紫外光(例如,波长为300nm~400nm的光)。光源冷却部22具备:冷却主体22a,与光源21连结且在内部流通冷却水;流入部22b,用于使冷却水向冷却主体22a流入;以及流出部22c,用于使冷却水从冷却主体22a流出。此外,冷却主体22a配置在框体23内部,流入部22b以及流出部22c配置在框体23外部。框体23具备:透光部23a,使从光源21放射的光透过;以及遮光部23b,对光进行遮光。透光部23a沿着光纤200的延伸方向(搬运方向)D1形成为长条状。然后,透光部23a以与光源21面对的方式配置。由此,透光部23a配置在光源21与光纤200之间。电力供给部24具备:电源连接部24a,为了供给来自外部的电力,例如连接有电缆等;以及端子台24b,为了将电源连接部24a与光源21之间电连接,而具有各种端子。此外,电源连接部24a配置在框体23外部,端子台24b配置在框体23内部。插入单元3具备:主体部5,光纤200插入到内部;插入部6,在内部形成用于将光纤200向主体部5的内部插入的插入路61;以及固定部7,将插入部6固定于主体部5。此外,插入单元3具备对主体部5进行冷却的主体冷却部8。固定部7具备对插入部6进行夹持的一对夹持部71、72。然后,固定部7为,一对夹持部71、72对插入部6的长边方向的端部进行夹持,由此将插入部6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与主体部5的长边方向的端部进行固定。主体冷却部8具备:冷却主体8a,与主体部5连结且在内部流通冷却水;流入部8b,用于使冷却水向冷却主体8a流入;以及流出部8c,用于使冷却水从冷却主体8a流出。然后,主体冷却部8(冷却主体8a)构成为相对于主体部5能够拆装。如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主体部5沿着光纤200的延伸方向(搬运方向)D1形成为长条状。此外,主体部5沿着长边方向具备供光纤200向内部插入的凹状部51。然后,凹状部51在形成为圆弧状的内面具备反射光的第一反射部52。此外,凹状部51在第一反射部52的周方向的一侧具备一个开口部53。第一反射部52沿着光纤200的延伸方向(搬运方向)D1形成为长条状。然后,第一反射部52由曲面形成。具体地说,第一反射部52为,在基于相对于长边方向正交的面的截面中,形成为由正圆形的一部分构成的圆弧状。然后,第一反射部52形成为插入部6能够插入到内部的大小。开口部53沿着光纤200的延伸方向(搬运方向)D1形成为长条状。然后,开口部53被透光部23a覆盖,并以与光源21面对的方式配置。由此,光源21的光经由透光部23a以及开口部53,照射第一反射部52内部的光纤200。由此,光源21从光纤200的周方向的一侧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照射装置,具备:第一反射部,配置于形成为圆弧状的凹状的内面,内部插入有线材;至少一个发光部,从上述线材的周向朝向上述线材发光;以及第二反射部,形成为平面状,上述第二反射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第一反射部的周向上配置在上述第一反射部的端部与上述发光部的端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02 JP 2016-1718911.一种光照射装置,具备:第一反射部,配置于形成为圆弧状的凹状的内面,内部插入有线材;至少一个发光部,从上述线材的周向朝向上述线材发光;以及第二反射部,形成为平面状,上述第二反射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第一反射部的周向上配置在上述第一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岛敏博信田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