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文明专利>正文

一种隐形车衣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7066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膜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隐形车衣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车辆外壳外侧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底膜,接着于60‑70℃下晾干,重复2次后,于60‑70℃的烤漆房中烘烤18‑22min,降温至30℃以下,S2:在所述底膜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中间层,重复2‑3次,中间间隔12‑17min,S3:在所述中间层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保护层,重复3次,中间间隔15min,S4:于干燥处干燥6‑8h后,于50‑60℃的烤漆房中烘烤80‑100min,其中,所述底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性聚氨酯97,流平剂1‑2,消泡剂1‑2,所述中间层为环氧树脂层,所述保护层为中油清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膜安装麻烦或强度韧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形车衣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膜
,涉及一种隐形车衣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或机车等车辆的传统包膜方式,主要是在车辆外壳上贴附一胶膜,该胶膜的内面具有粘胶,而能够粘贴于车辆外壳表面,车辆包膜后可改变外壳颜色,也具有防刮伤、耐磨损等保护作用。前述传统胶膜一般是呈平面型态,使用时需先将胶膜内面的胶片撕下,使胶膜内面的粘胶显露出来,并将胶膜沿着车辆外壳表面逐一粘贴,而使胶膜完全贴合于车辆外壳。公开号为CN10454994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喷涂式包膜方法及配方,包含:首先于外来的一车辆外壳上以喷涂方式布设形成一粘胶层:再于该粘胶层上以喷涂方式布设形成一耐溶剂的软性缓冲层;及随后于该缓冲层上以喷涂方式布设形成一有机酸树脂保护层。但是这种制备方法制得的车膜存在强度差、韧性低的问题,在日常汽车使用过程中容易刮花,造成车膜使用周期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隐形车衣的制作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膜安装麻烦或强度韧性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隐形车衣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车辆外壳外侧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底膜,接着于60-70℃下晾干,重复2次后,于60-70℃的烤漆房中烘烤18-22min,降温至30℃以下,S2:在所述底膜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中间层,重复2-3次,中间间隔12-17min,S3:在所述中间层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保护层,重复3次,中间间隔15min,S4:于干燥处干燥6-8h后,于50-60℃的烤漆房中烘烤80-100min,其中,所述底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性聚氨酯97,流平剂1-2,消泡剂1-2,所述中间层为聚氨酯、环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硅胶或橡胶中的一种,所述保护层为中油清漆。进一步,还包括步骤S2和S3之间的步骤S20:在所述中间层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着色层,冷却10min后,继续所述步骤S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专利技术中的汽车喷漆方法,使车辆外层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使车辆产生防刮伤、耐磨损等特性,同时采用本专利技术中的车膜喷涂方法,施工方便,车膜在车辆外表折弯处也能够完美的贴合,从外表观察,喷涂车膜后的车辆表面与原有车漆无明显区别,达到隐性车衣的效果,且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本专利技术喷涂的车衣能够方便从车辆外壳上剥掉,不影响车辆原有车漆的特性有明显影响。在车膜喷涂过程中,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在车膜上形成一层着色层,这样喷涂了着色层后的车膜具有一种新的颜色,增加人们的新鲜感,且长期使用后,揭掉车膜,车辆即可恢复原有颜色。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所表述的范围。下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实施例1一种隐形车衣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车辆外壳外侧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底膜,接着于60-70℃下晾干,重复2次后,于60-70℃的烤漆房中烘烤19min,降温至30℃以下,S2:在所述底膜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中间层,重复2-3次,中间间隔12min,S3:在所述中间层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保护层,重复3次,中间间隔15min,S4:于干燥处干燥6h后,于50-60℃的烤漆房中烘烤80min,其中,所述底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性聚氨酯97,流平剂1,消泡剂1,所述中间层为环氧树脂,所述保护层为中油清漆。实施例2:一种隐形车衣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车辆外壳外侧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底膜,接着于60-70℃下晾干,重复2次后,于60-70℃的烤漆房中烘烤22min,降温至30℃以下,S2:在所述底膜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中间层,重复2-3次,中间间隔17min,S3:在所述中间层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保护层,重复3次,中间间隔15min,S4:于干燥处干燥8h后,于50-60℃的烤漆房中烘烤100min,其中,所述底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性聚氨酯97,流平剂2,消泡剂2,所述中间层为环氧树脂,所述保护层为中油清漆。实施例3:一种隐形车衣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车辆外壳外侧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底膜,接着于60-70℃下晾干,重复2次后,于60-70℃的烤漆房中烘烤20min,降温至30℃以下,S2:在所述底膜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中间层,重复2-3次,中间间隔15min,S3:在所述中间层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保护层,重复3次,中间间隔15min,S4:于干燥处干燥7h后,于50-60℃的烤漆房中烘烤90min,其中,所述底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性聚氨酯97,流平剂1.4,消泡剂1.5,所述中间层为环氧树脂,所述保护层为中油清漆。实施例4:一种隐形车衣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车辆外壳外侧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底膜,接着于60-70℃下晾干,重复2次后,于60-70℃的烤漆房中烘烤20min,降温至30℃以下,S2:在所述底膜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中间层,重复2-3次,中间间隔14min,S20:在所述中间层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着色层,冷却10min,S3:在所述着色层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保护层,重复3次,中间间隔15min,S4:于干燥处干燥7h后,于50-60℃的烤漆房中烘烤80min,其中,所述底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性聚氨酯97,流平剂1.5,消泡剂1.6,所述中间层为环氧树脂,所述保护层为中油清漆。对比例1:一种隐形车衣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车辆外壳外侧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底膜,晾干,重复2次,降温至30℃以下,S2:在所述底膜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中间层,重复2-3次,中间间隔15min,S3:在所述中间层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保护层,重复3次,中间间隔15min,S4:于干燥处干燥7h后,其中,所述底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性聚氨酯97,流平剂1.4,消泡剂1.5,所述中间层为环氧树脂,所述保护层为中油清漆。对比例2:一种隐形车衣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车辆外壳外侧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底膜,于60-70℃的烤漆房中烘烤20min,降温至30℃以下,S2:在所述底膜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中间层,重复2-3次,中间间隔15min,S3:在所述中间层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保护层,重复3次,中间间隔15min,S4:于干燥处干燥7h后,于50-60℃的烤漆房中烘烤90min,其中,所述底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性聚氨酯97,流平剂1.4,消泡剂1.5,所述中间层为环氧树脂,所述保护层为中油清漆。对比例3:采用市售贴膜,XPEL6系TPU隐形车衣,将XPEL6系TPU隐形车衣粘附与车辆外壳表面。将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车膜,进行如下检测:测试方法如下1.1车膜强度检测测试方法:薄膜硬度测试(铅笔法)GB/T6739-20061.2车膜韧性检测测试方法:GB/T6742-19861.3光泽度检测测试方法:GB/T9754-19881.4附着力测试测试方法:将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车辆外壳,置于外界环境中,不做任何防护措施,风吹日晒雨淋,试验地点为河北省保定市,时间为2018年3月-2018年10月,经过7个月的附着,对车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形车衣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车辆外壳外侧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底膜,接着于60‑70℃下晾干,重复2次后,于60‑70℃的烤漆房中烘烤18‑22min,降温至30℃以下,S2:在所述底膜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中间层,重复2‑3次,中间间隔12‑17min,S3:在所述中间层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保护层,重复3次,中间间隔15min,S4:于干燥处干燥6‑8h后,于50‑60℃的烤漆房中烘烤80‑100min,其中,所述底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性聚氨酯97,流平剂1‑2,消泡剂1‑2,所述中间层为环氧树脂层,所述保护层为中油清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形车衣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车辆外壳外侧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底膜,接着于60-70℃下晾干,重复2次后,于60-70℃的烤漆房中烘烤18-22min,降温至30℃以下,S2:在所述底膜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中间层,重复2-3次,中间间隔12-17min,S3:在所述中间层上以喷涂方式形成一层保护层,重复3次,中间间隔15min,S4: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文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