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CT引导下的智能介入穿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6672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CT引导下的智能介入穿刺装置,通过设置控制柜,支架、平移装置、旋转装置、感应装置和穿刺装置,控制柜内部设有控制装置,并与平移装置、旋转装置、感应装置和穿刺装置电性连接,将控制柜1固定于CT床一侧,并将其控制装置与CT扫描床的计算机电性连接,CT扫描床先对病人进行扫描,并计算出病灶的三维坐标,医生根据经验计算好进针角度并输入计算机内,通过计算机将数据传输到控制装置,然后控制装置控制平移装置和旋转装置分别工作,以使穿刺针到达预设位置和角度,然后,穿刺装置完成穿刺工作,从而实现智能穿刺,避免人工误操作给病人带来伤害,同时操作方便,定位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CT引导下的智能介入穿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基于CT引导下的智能介入穿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CT引导下穿刺操作大多数是医生手动完成,医生根据CT扫描图像进行规划进针点及进针路径,手动预定位后将病人多次送进CT设备中,进行再调整。从而,穿刺过程完全靠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而手动操作难免会存在失误、手抖等风险,从而给病人带来二次伤害,同时浪费时间,给病人的身体和心理上都带来一定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CT引导下的智能介入穿刺装置,其操作方便,定位准确。(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CT引导下的智能介入穿刺装置,该智能介入穿刺装置包括控制柜,控制柜内部设有控制装置,该智能介入穿刺装置还包括支架、平移装置、旋转装置、感应装置和穿刺装置;支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一横梁,第一立柱垂直固定于控制柜上端,第一横梁一端固定于第一立柱上端,另一端垂直于第一立柱向外延伸;平移装置一端与第一横梁连接,另一端与旋转装置连接,平移装置可调节旋转装置在平面和竖直面上的位置;旋转装置包括第一旋转装置和第二旋转装置;第一旋转装置包括第四座体、第五座体和第四动力源,第四座体与平移装置连接,第四动力源固定于第四座体上并驱动第五座体关于第四座体水平转动;第二旋转装置,包括第六座体和第五动力源,第五动力源固定在第五座体上,并驱动第六座体关于第五座体竖直转动;感应装置包括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二角度传感器,第一角度传感器与第五座体的转动轴连接,第二角度传感器与第六座体的转动轴连接;穿刺装置包括第七座体、第八座体、第六动力源、第七动力源和穿刺器,穿刺器包括穿刺针筒、穿刺针和活塞柄;第七座体与第六座体固定连接,第六动力源固定于第七座体上,并驱动第八座体在第七座体上滑动,穿刺针筒固定于第八座体的一端,第七动力源固定于第八座体的另一端,并驱动活塞柄在穿刺针筒内滑动,第六动力源驱动第八座体在第七座体上滑动以使穿刺针伸出或缩回第七座体;控制装置与平移装置的动力源、第四动力源、第五动力源、第六动力源、第七动力源、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电性连接。优选地,穿刺器还包括超微光纤成像装置,微光纤成像装置设置于穿刺针内部,头端位于穿刺针的针尖内侧,另一端穿出穿刺针远离针尖的一端并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优选地,穿刺针远离针尖的一端设有“Y”形支口,“Y”形支口包括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第一连接口与穿刺针筒连接,微光纤成像装置从第二接口伸出穿刺针。优选地,第七座体靠近穿刺针的一端设有定位板,定位板上设有定位凸台,定位凸台内设有通孔,通孔贯穿定位板并与穿刺针同轴,穿刺针在第六动力源的驱动下,可伸出或缩回定位凸台。优选地,第八座体通过线性滑轨模组转接实现与第七座体的滑动连接,第六动力源为电动推杆,其中,电动推杆的座体与第七座体固定连接,电动推杆的伸缩杆与第八座体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七动力源为电机,电机通过丝杆螺母模组驱动活塞柄在穿刺针筒内滑动。优选地,第四动力源通过带轮传动机构驱动第五座体在第四座体上水平转动;第五动力源为电机,第五动力源直接驱动第六座体在第五座体上竖直转动。优选地,平移装置包括:第一平移装置,包括第一座体、第一滑块和第一动力源,第一座体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梁下端并与其平行,第一动力源驱动第一滑块在第一座体的两端之间滑动;第二平移装置,包括第二座体、第二滑块和第二动力源,第二座体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下端并与第一横梁垂直,第二动力源驱动第二滑块在第二座体的两端之间滑动;第三动力源,第三动力源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包括第三座体和伸缩杆,第三座体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的下端,伸缩杆垂直向下设置,其底部与第四座体固定连接;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和第三动力源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优选地,第一动力源为电机,第一动力源固定于第一座体上,并通过丝杠螺母模组驱动第一滑块在第一座体的两端之间滑动,第二动力源为电机,第二动力源固定于第二座体上,并通过丝杠螺母模组驱动第二滑块在第二座体的两端之间滑动。(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CT引导下的智能介入穿刺装置,通过设置控制柜,支架、平移装置、旋转装置、感应装置和穿刺装置,控制柜内部设有控制装置,并与平移装置、旋转装置、感应装置和穿刺装置电性连接,将控制柜1固定于CT床一侧,并将其控制装置与CT扫描床的计算机电性连接,CT扫描床先对病人进行扫描,并计算出病灶的三维坐标,医生根据经验计算好进针角度并输入计算机内,通过计算机将数据传输到控制装置,然后控制装置控制平移装置和旋转装置分别工作,以使穿刺针到达预设位置和角度,然后,第六动力源驱动第八座体在第七座体滑动,从而实现进针,然后七动力源驱动活塞柄在穿刺针筒内滑动,以抽取病灶活体,完成穿刺工作,从而实现智能穿刺,避免人工误操作给病人带来伤害,同时操作方便,定位精度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平移装置、旋转装置和穿刺装置连接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旋转装置和穿刺装置连接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穿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CT引导下的智能介入穿刺装置,该智能介入穿刺装置包括控制柜1,控制柜1内部设有控制装置,控制柜1固定于CT床一侧,控制装置与CT床的计算机电性连接,CT床可将扫描得到的病灶三维坐标反馈于控制装置;该智能介入穿刺装置还包括支架2、平移装置3、旋转装置4、感应装置5和穿刺装置6;感应装置5用于获取旋转角度的信号,平移装置3和旋转装置4用于将穿刺装置6调节到病灶相应的位置,穿刺装置6进行穿刺工作,从而实现该智能介入穿刺装置的自动定位和穿刺的功能;具体的,支架2包括第一立柱20和第一横梁21,第一立柱20垂直固定于控制柜1上端,第一横梁21一端固定于第一立柱20上端,另一端垂直于第一立柱20向外延伸;为了加强第一横梁21的稳定性,第一横梁21和第一立柱20上部之间焊接有加强杆;平移装置3一端与第一横梁21连接,另一端与旋转装置4连接,平移装置3可调节旋转装置4在平面和竖直面上的位置,也就是说,平移装置3可调节旋转装置4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位置;旋转装置4包括第一旋转装置40和第二旋转装置41;第一旋转装置40包括第四座体400、第五座体401和第四动力源402,第四座体400与平移装置3连接,第四动力源402固定于第四座体400上并驱动第五座体401关于第四座体400水平转动;第二旋转装置41,包括第六座体410和第五动力源411,第五动力源411固定在第五座体401上,并驱动第六座体410关于第五座体401竖直转动;通过第一旋转装置40和第二旋转装置41的配合,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CT引导下的智能介入穿刺装置,该智能介入穿刺装置包括控制柜(1),所述控制柜(1)内部设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智能介入穿刺装置还包括支架(2)、平移装置(3)、旋转装置(4)、感应装置(5)和穿刺装置(6);所述支架(2)包括第一立柱(20)和第一横梁(21),所述第一立柱(20)垂直固定于控制柜(1)上端,所述第一横梁(21)一端固定于第一立柱(20)上端,另一端垂直于第一立柱(20)向外延伸;所述平移装置(3)一端与第一横梁(21)连接,另一端与旋转装置(4)连接,所述平移装置(3)可调节旋转装置(4)在平面和竖直面上的位置;所述旋转装置(4)包括第一旋转装置(40)和第二旋转装置(41);所述第一旋转装置(40)包括第四座体(400)、第五座体(401)和第四动力源(402),所述第四座体(400)与平移装置(3)连接,所述第四动力源(402)固定于第四座体(400)上并驱动第五座体(401)关于第四座体(400)水平转动;第二旋转装置(41),包括第六座体(410)和第五动力源(411),所述第五动力源(411)固定在第五座体(401)上,并驱动第六座体(410)关于第五座体(401)竖直转动;所述感应装置(5)包括第一角度传感器(50)和第二角度传感器(51),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50)与第五座体(401)的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角度传感器(51)与第六座体(410)的转动轴连接;所述穿刺装置(6)包括第七座体(60)、第八座体(61)、第六动力源(62)、第七动力源(63)和穿刺器(64),所述穿刺器(64)包括穿刺针筒(640)、穿刺针(641)和活塞柄(642);所述第七座体(60)与第六座体(410)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动力源(62)固定于第七座体(60)上,并驱动第八座体(61)在第七座体(60)上滑动,所述穿刺针筒(640)固定于第八座体(61)的一端,所述第七动力源(63)固定于第八座体(61)的另一端,并驱动活塞柄(642)在穿刺针筒(640)内滑动,所述第六动力源(62)驱动第八座体(61)在第七座体(60)上滑动以使穿刺针(641)伸出或缩回第七座体(60);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平移装置(3)的动力源、第四动力源(402)、第五动力源(411)、第六动力源(62)、第七动力源(63)、第一角度传感器(50)和第二传感器(51)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CT引导下的智能介入穿刺装置,该智能介入穿刺装置包括控制柜(1),所述控制柜(1)内部设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智能介入穿刺装置还包括支架(2)、平移装置(3)、旋转装置(4)、感应装置(5)和穿刺装置(6);所述支架(2)包括第一立柱(20)和第一横梁(21),所述第一立柱(20)垂直固定于控制柜(1)上端,所述第一横梁(21)一端固定于第一立柱(20)上端,另一端垂直于第一立柱(20)向外延伸;所述平移装置(3)一端与第一横梁(21)连接,另一端与旋转装置(4)连接,所述平移装置(3)可调节旋转装置(4)在平面和竖直面上的位置;所述旋转装置(4)包括第一旋转装置(40)和第二旋转装置(41);所述第一旋转装置(40)包括第四座体(400)、第五座体(401)和第四动力源(402),所述第四座体(400)与平移装置(3)连接,所述第四动力源(402)固定于第四座体(400)上并驱动第五座体(401)关于第四座体(400)水平转动;第二旋转装置(41),包括第六座体(410)和第五动力源(411),所述第五动力源(411)固定在第五座体(401)上,并驱动第六座体(410)关于第五座体(401)竖直转动;所述感应装置(5)包括第一角度传感器(50)和第二角度传感器(51),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50)与第五座体(401)的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角度传感器(51)与第六座体(410)的转动轴连接;所述穿刺装置(6)包括第七座体(60)、第八座体(61)、第六动力源(62)、第七动力源(63)和穿刺器(64),所述穿刺器(64)包括穿刺针筒(640)、穿刺针(641)和活塞柄(642);所述第七座体(60)与第六座体(410)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动力源(62)固定于第七座体(60)上,并驱动第八座体(61)在第七座体(60)上滑动,所述穿刺针筒(640)固定于第八座体(61)的一端,所述第七动力源(63)固定于第八座体(61)的另一端,并驱动活塞柄(642)在穿刺针筒(640)内滑动,所述第六动力源(62)驱动第八座体(61)在第七座体(60)上滑动以使穿刺针(641)伸出或缩回第七座体(60);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平移装置(3)的动力源、第四动力源(402)、第五动力源(411)、第六动力源(62)、第七动力源(63)、第一角度传感器(50)和第二传感器(51)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T引导下的智能介入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器(64)还包括超微光纤成像装置(643),所述微光纤成像装置(643)设置于穿刺针(641)内部,头端位于所述穿刺针(641)的针尖内侧,另一端穿出穿刺针(641)远离针尖的一端并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CT引导下的智能介入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641)远离针尖的一端设有“Y”形支口,所述“Y”形支口包括第一连接口(6410)和第二连接口(6411),所述第一连接口(64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骊工占美晓李勇何旭赵炜忻勇杰文烈伟刘永康李忠亮郑游冰黄建文邱力戈刘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