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制长度的飞机支柱式起落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设计
,具体是一种可控制长度的飞机支柱式起落架。
技术介绍
目前飞机上常用的起落架主要有支柱式起落架和摇臂式起落架(含半摇臂式起落架),支柱式起落架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重量轻、承载能力更强,但是传统的支柱式起落架的轮胎冲击力直接传到了活塞和支柱上,是纯粹的拉力和压力的传递,没有其他机构参与其中传力,因此整个起落架内部的载荷相对较小,支柱和活塞仅需直接承受轮胎的冲击力即可,但同时为了能有效的消除轮胎传过来的冲击能,需要将活塞杆和支柱设计得相对要长一些,使得活塞杆的的运动行程尽量大一些,从而导致了支柱式起落架的整个长度尺寸相对较大。因此需要一个尺寸较长的空间来作为起落架舱,对于大吨位飞机,飞机尺寸大,很容易设计出长尺寸的起落架舱,但是作为小吨位的飞机,飞机尺寸小,就很难设计出长尺寸的起落架舱,因此很多小吨位飞机都放弃了承载能力强的支柱式起落架方案,采用摇臂式起落架或半摇臂式的起落架,通过一个特殊的机构,使起落架的摇臂收缩起落架,然后再收入起落架舱内,这时对起落架舱的要求是具有合适的长度和合适宽度,这样的空间在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制长度的飞机支柱式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柱、活塞杆、轮胎和液压油调节控制系统,所述支柱内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伸出支柱与轮胎连接,所述活塞杆分为上活塞杆和下活塞杆,所述上活塞杆的外侧紧贴支柱的内侧壁,上活塞杆与支柱之间充满油介质,所述油介质的上表面与支柱顶端之间充满气介质,所述下活塞杆的上端侧面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支柱的底端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形成液压油腔体,所述支柱的侧壁上端设有与气介质容纳空间相通的上接管嘴,支柱的侧壁下端设有与液压油腔体相通的下接管嘴,所述上接管嘴和下接管嘴与液压油调节控制系统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长度的飞机支柱式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柱、活塞杆、轮胎和液压油调节控制系统,所述支柱内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伸出支柱与轮胎连接,所述活塞杆分为上活塞杆和下活塞杆,所述上活塞杆的外侧紧贴支柱的内侧壁,上活塞杆与支柱之间充满油介质,所述油介质的上表面与支柱顶端之间充满气介质,所述下活塞杆的上端侧面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支柱的底端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形成液压油腔体,所述支柱的侧壁上端设有与气介质容纳空间相通的上接管嘴,支柱的侧壁下端设有与液压油腔体相通的下接管嘴,所述上接管嘴和下接管嘴与液压油调节控制系统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长度的飞机支柱式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调节控制系统包括缓冲瓶、气压转换阀、高压液压油供油管、低压液压油回油管、三位四通电磁阀和液控单向阀,所述缓冲瓶的左侧通过第一管路与上接管嘴连通,所述缓冲瓶的右侧通过第二管路与液控单向阀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与三位四通电磁阀连接,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通过第三管路与气压转换阀连接,所述气压转换阀通过第四管路与下接管嘴连通,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还分别与高压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石山,闫会明,李彬,吴德广,谭洪开,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