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8470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包括:立体工作室,其上设置有进料端和出料端,且在进料端与出料端之间设置有用以固定铝型材产品的治具模块;机械手,安装于立体工作室内,并位于治具模块的一侧;换刀模块,安装于立体工作室内,并位于机械手的一侧;控制模块,安装于立体工作室上,其中,控制模块分别与治具模块、机械手以及换刀模块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实现自动定位、夹紧、自动换刀、自动对刀等一系列集成技术,另外,通过机械手与治具模块之间的配合,实现多角度自动打磨,其通用性好,适应性广,能大大的提升工作效率,并且打磨精确高、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打磨系统,特别是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汽车低污染及汽车轻量化,为适应新能源汽车无污染及轻量化的技术特点,其燃油汽车更改为电动汽车,而电动汽车的电池盒结构均改为铝合金型材结构,现有电池盒结构在焊接成型以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打磨工艺,而在打磨过程中,需要对刀具进行更换处理,一般的刀具更换为人员的手工操作,其工作效率低,而且换刀的牢固性不一致。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换刀效率高,且换刀后其连接的牢固性一致的打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换刀效率高,且换刀后其连接的牢固性一致的打磨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包括:立体工作室,其上设置有进料端和出料端,且在进料端与出料端之间设置有用以固定铝型材产品的治具模块;机械手,安装于立体工作室内,并位于治具模块的一侧,通过治具模块与机械手之间的配合,实现铝型材产品的FSW焊接;换刀模块,安装于立体工作室内,并位于机械手的一侧,通过机械手与换刀模块之间的配合实现刀具更换;控制模块,安装于立体工作室上,其中,控制模块分别与治具模块、机械手以及换刀模块电连接。在上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中,换刀模块包括支架,且在支架上并排设置有两个工位,分别为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其中,第一工位用以接受机械手上磨损严重的刀具,第二工位上放置有无磨损的刀具。在上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中,分别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各设置有一个检测结构,用以检测安装有刀具一端的机械手与第一工位或者第二工位之间的垂直距离。在上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中,第一工位包括:安装于支架上的基板,其中,在基板的上侧安装有一个固定座,在基板的下侧安装有油缸,且检测结构安装于油缸的活塞杆上。在上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中,在基板上连接有一个挡板,其中,挡板上开设有一个竖直方向的长圆孔,且该长圆孔与检测结构相配合。在上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中,在基板还设置有一个吹气结构,且该吹气结构的吹气口分别与固定座的上端和机械手上安装有刀具一端配合使用。在上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中,在基板上可拆卸连接有一个风道板,其中,在风道板上设置有一个呈U型结构的风道,且在U型风道的中部设置有一个缺口。在上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中,在支架上设置有一个动力源,且在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有一个封盖,其中,沿封盖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个封罩,且每一个封罩的位置与每一个工位上的固定座的位置相对应。在上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中,该动力源为一个油缸,且在该油缸的活塞杆端设置有一个移动块,其中,封盖与移动块相连。在上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中,在支架上还连接有一个补偿结构。在上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中,立体工作室的进料端处设置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自动升降门,在立体工作室的出料端处设置有一个可收纳的自动卷帘门。在上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中,治具模块包括工作平台,且在工作平台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变位机,其中,沿工作平台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压紧模块和第二压紧模块。在上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中,第一压紧模块包括支座,且沿支座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呈U型结构的压紧板,和与板配合使用的动力结构,其中,动力结构的一端为输出端,且输出端与压紧板之间作为压紧空间。在上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中,该动力结构为两级传动。在上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中,第二压紧模块包括底座,和与底座相连的压紧气缸,和压紧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的旋转臂,以及和旋转臂相连的压紧块。在上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中,在底座上该设置有一个限位座,其中,限位座的一端与压紧气缸的缸体相卡接,限位座的另一端与压紧块相配合使用。在上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中,压紧块呈T型结构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实现自动定位、夹紧、自动换刀、自动对刀等一系列集成技术,另外,通过机械手与治具模块之间的配合,实现多角度自动打磨,其通用性好,适应性广,能大大的提升工作效率,并且打磨精确高、强度高;第三,本专利技术在产品打磨过程中,无人员参与,实现全自动打磨,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换刀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换刀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换刀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B。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治具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压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压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立体工作室;110、进料端;120、出料端130、自动升降门;140、自动卷帘门;200、治具模块;210、工作平台;220、变位机;230、第一压紧模块;231、支座;232、压紧板;233、动力结构;240、第二压紧模块;241、底座;242、压紧气缸;243、旋转臂;244、压紧块;245、限位座;300、机械手;400、换刀模块;410、支架;420、第一工位;421、基板;422、固定座;423、通孔;424、挡板;425、长圆孔;426、吹气结构;427、风道板;428、风道;429、缺口;430、第二工位;440、检测结构;450、动力源了;451、移动块;460、封盖;461、封罩;470、补偿结构;500、控制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包括:立体工作室100,其上设置有进料端110和出料端120,且在进料端110与出料端120之间设置有用以固定铝型材产品的治具模块200,防止铝型材产品在进行FSW焊接(搅拌摩擦焊)时发生移动,提高焊接效果;机械手300,安装于立体工作室100内,并位于治具模块200的一侧,通过治具模块200与机械手300之间的配合,实现铝型材产品的FSW焊接;换刀模块400,安装于立体工作室100内,并位于机械手300的一侧,通过机械手300与换刀模块400之间的配合,替换下机械手300上磨损严重的刀具,并安装上无磨损(新)的刀具,从而提高铝型材产品在FSW焊接时的质量;控制模块500,安装于立体工作室100上,其中,控制模块500分别与治具模块200、机械手300以及换刀模块400电连接,实现铝型材产品全自动的FSW焊接以及自动换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实现自动定位、夹紧、自动换刀、自动对刀等一系列集成技术,另外,通过机械手300与治具模块200之间的配合,实现多角度自动打磨,其通用性好,适应性广,能大大的提升工作效率,并且打磨精确高、强度高;第三,本专利技术在产品打磨过程中,无人员参与,实现全自动打磨,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优选地,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体工作室,其上设置有进料端和出料端,且在进料端与出料端之间设置有用以固定铝型材产品的治具模块;机械手,安装于立体工作室内,并位于治具模块的一侧;换刀模块,安装于立体工作室内,并位于机械手的一侧,通过机械手与换刀模块之间的配合实现刀具更换;控制模块,安装于立体工作室上,其中,控制模块分别与治具模块、机械手以及换刀模块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体工作室,其上设置有进料端和出料端,且在进料端与出料端之间设置有用以固定铝型材产品的治具模块;机械手,安装于立体工作室内,并位于治具模块的一侧;换刀模块,安装于立体工作室内,并位于机械手的一侧,通过机械手与换刀模块之间的配合实现刀具更换;控制模块,安装于立体工作室上,其中,控制模块分别与治具模块、机械手以及换刀模块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换刀模块包括支架,且在支架上并排设置有两个工位,分别为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其中,第一工位用以接受机械手上磨损严重的刀具,第二工位上放置有无磨损的刀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分别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各设置有一个检测结构,用以检测安装有刀具一端的机械手与第一工位或者第二工位之间的垂直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工位包括:安装于支架上的基板,其中,在基板的上侧安装有一个固定座,在基板的下侧安装有油缸,且检测结构安装于油缸的活塞杆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铝型材产品的自动打磨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鑫钰屈斌
申请(专利权)人:敏实汽车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