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自行车车前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3632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车前灯,包括灯珠和第一反射壁;所述第一反射壁的壁面朝向车前方;所述灯珠与第一反射壁相互对应设置;灯珠所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反射壁反射后到达车灯外部,光线通过第一反射壁的反射变得更加均匀柔和,也可有效规避光线直射人眼造成的安全隐患;该车前灯还包括防护镜片;所述防护镜片安装在第一反射壁背向驾驶者的一侧,防止灰尘和飞溅物损伤发光组件;所述防护镜片倾斜设置,其底部向驾驶者一侧靠近,这样可以确保在近似水平位置的反射光线能够顺利穿过不会发生过多反射而削弱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前灯
本技术涉及车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车前灯。
技术介绍
电动自行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为了夜间行车安全,需要车前灯进行照明来方便驾驶者观察路况。传统的车前灯多采用发光灯组直射出去的方式,当灯光照到对面驾驶员或行人眼中时,会造成眼睛明显不适,甚至引发交通事故。所以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光照柔和不晃眼的电动自行车车前灯。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照柔和不晃眼的电动自行车车前灯。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电动自行车车前灯,包括灯珠和第一反射壁;所述第一反射壁的壁面朝向车前方;所述灯珠与第一反射壁相互对应设置;灯珠所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反射壁反射后到达车灯外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壁倾斜设置;所述灯珠设置在第一反射壁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30°。进一步地,所述灯珠和第一反射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反射壁;所述第二反射壁位于灯珠靠近驾驶者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射壁底部与第一反射壁连接,共同构成腔体状空间。进一步地,所述灯珠、第一反射壁和第二反射壁沿电动自行车的宽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组;所述第二反射壁为张口结构,壁面向两侧延伸。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护镜片;所述防护镜片安装在第一反射壁背向驾驶者的一侧;所述防护镜片倾斜设置,其底部向驾驶者一侧靠近。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电动自行车车前灯,包括灯珠和第一反射壁;所述第一反射壁的壁面朝向车前方;所述灯珠与第一反射壁相互对应设置;灯珠所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反射壁反射后到达车灯外部,光线通过第一反射壁的反射变得更加均匀柔和,也可有效规避光线直射人眼造成的安全隐患;该车前灯还包括防护镜片;所述防护镜片安装在第一反射壁背向驾驶者的一侧,防止灰尘和飞溅物损伤发光组件;所述防护镜片倾斜设置,其底部向驾驶者一侧靠近,这样可以确保在近似水平位置的反射光线能够顺利穿过不会发生过多反射而削弱照明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为车前灯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灯珠与第一、第二反射壁位置示意图;附图3为车前灯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一种电动自行车车前灯,如附图1所示,车灯安装在前货架5的前端底部;如附图2所示,包括灯珠1和第一反射壁2;所述第一反射壁2的壁面朝向车前方;所述灯珠1与第一反射壁2相互对应设置;灯珠1所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反射壁2反射后到达车灯外部,达到照亮前方区域的目的,且光线通过第一反射壁2的反射变得更加均匀柔和,也可有效规避光线直射人眼造成的安全隐患。如附图3所示,所述第一反射壁2倾斜设置;所述灯珠1设置在第一反射壁2上方,使其光线始终向下照射,而行人及其他驾驶员的眼睛高度是大于车前灯高度的,所以此时可以确保灯珠1无法实现直接照射;而若采用灯珠1在下、第一反射壁2在上的方案,则车前方的观察者仍有可能直接被灯珠1的光线照射。所述第一反射壁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30°;因为反射后的光线照射方向需要水平或略偏下,所以若夹角过小,则根据反射原理,灯珠1所发出的光线必须接近水平方向,灯珠1的光线就会有一部分直接照射到前方;若夹角过大,则灯珠1的位置会对反射光路径造成一定干扰,同时周围场景内的灯光如路灯的光线就会容易在大角度反射下照射进观察者眼中,从而造成新的安全隐患。如附图2所示,所述灯珠1和第一反射壁2之间设置有第二反射壁3;所述第二反射壁3位于灯珠靠近驾驶者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射壁3底部与第一反射壁2连接,共同构成腔体状空间;灯珠1照射到第一反射壁2上以后,大部分的光线经反射照亮前方,小部分的光线照射到第二反射壁3上,随后经过若干次反射后离开车前灯区域。所述灯珠1、第一反射壁2和第二反射壁3沿电动自行车的宽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组;所述第二反射壁3为张口结构,壁面向两侧延伸,从而让彼此的照射面积相互叠加,既增强了照明效果,同时在局部灯珠1失效未工作时,也能借由相邻正常工作的灯珠的照射保证行车安全。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该车前灯还包括防护镜片4;所述防护镜片4安装在第一反射壁2背向驾驶者的一侧,防止灰尘和飞溅物损伤发光组件;所述防护镜片4倾斜设置,其底部向驾驶者一侧靠近,这样可以确保在近似水平位置的反射光线能够顺利穿过不会发生过多反射而削弱照明效果;同时相比于镜片顶部向驾驶者倾斜的方案,也可以避免环境光照射到防护镜片4表面造成反射的干扰光。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自行车车前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珠(1)和第一反射壁(2);所述第一反射壁(2)的壁面朝向车前方;所述灯珠(1)与反射壁(2)相互对应设置;灯珠(1)所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反射壁(2)反射后到达车灯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自行车车前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珠(1)和第一反射壁(2);所述第一反射壁(2)的壁面朝向车前方;所述灯珠(1)与反射壁(2)相互对应设置;灯珠(1)所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反射壁(2)反射后到达车灯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车前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壁(2)倾斜设置;所述灯珠(1)设置在第一反射壁(2)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车前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壁(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车前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1)和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周奇陆其兵赵方林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洪记两轮智能交通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