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251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在包括远光灯单元和近光灯单元的复合型的前照灯中,能够抑制乃至解决由上述灯单元的模拟点亮引起的问题。在构成为至少包括近光灯单元(1L)和远光灯单元(1H)的复合型的前照灯(HL)中,远光灯单元(1H)具备蓄光体、且近光灯单元(1L)不具备蓄光体。通过使得在近光配光时熄灭的远光灯单元(1H)进行模拟点亮,改善前照灯(HL)的外观设计性,解决由模拟点亮引起的忘记关灯、延迟变为全黑暗状态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灯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等车辆的灯具,尤其是涉及利用蓄光来进行灯具的模拟点亮的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在将多个灯单元内装于一个灯罩内而成的复合型的灯、例如内装有远光灯单元和近光灯单元的复合型的前照灯中,在仅点亮近光灯单元时,若观察该前照灯,则呈现仅近光灯单元的区域较亮、远光灯单元的区域较暗的外观,在前照灯的外观设计方面还存在改善的余地。因此,提出了在灯单元的局部设置蓄光体,并利用存储在该蓄光体中的光进行模拟点亮(这里是指该灯具呈现宛如处于点亮中那样的外观的状态)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的将搭载于底板的LED作为光源的灯单元中,在该底板、反射器的附近位置配设蓄光体,在灯单元的非点亮时,利用该蓄光体发出的光来进行灯的模拟点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91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在将专利文献1的技术应用于具备远光灯单元和近光灯单元的复合型的前照灯时、即在由分别具备蓄光体的远光灯单元和近光灯单元来构成前照灯时,有可能产生以下问题。作为其中一个问题,若在近光灯单元上设置蓄光体,则由于近光灯单元的点亮时间较长,因此蓄光体中的蓄光量也会变多,熄灭前照灯时即熄灭近光灯单元时的近光灯单元的模拟点亮时间变长。若近光灯单元的模拟点亮时间变长的情况常态化,则驾驶员会不再确认前照灯是否熄灭,有时会忘记关闭前照灯。作为另一个问题,虽然通过设置蓄光体能够避免在熄灭前照灯时前照灯瞬间变得黑暗,但是从相反的角度考虑,在想要将本车辆的前方迅速地变为黑暗状态的情况下,因模拟点亮而不能立即变暗。特别是在近光灯单元中,如上述那样模拟点亮的时间容易变长,因此有时会使希望尽快变为黑暗的驾驶员感到不快。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在包括远光灯单元和近光灯单元的复合型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够在改善外观设计性的同时,抑制乃至解决由模拟点亮引起的问题。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是构成为至少包括近光灯单元和远光灯单元的复合型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上述远光灯单元具备蓄光体,上述近光灯单元不具备蓄光体。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在远光配光时点亮上述远光灯单元和上述近光灯单元、并在近光配光时点亮上述近光灯单元且熄灭上述远光灯单元的复合型的前照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构成为将近光灯单元和远光灯单元形成为一体而成的一个灯单元,在该一个灯单元的与远光灯单元对应的部位设置蓄光体。或者,近光灯单元和远光灯单元构成为分别独立的灯单元,并在该远光灯单元设置蓄光体。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能够提高作为车辆用灯具的前照灯的外观设计上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抑制乃至防止由熄灭前照灯时的模拟点亮引起的问题,例如由近光灯单元的模拟点亮的常态化导致的忘记关闭前照灯、熄灭时灯不能立即变为黑暗状态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汽车的前照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观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远光灯单元的纵剖视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蓄光散热体的立体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照灯的点亮状态的概要主视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前照灯的概要主视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远光灯单元的纵剖视图。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前照灯的点亮状态的概要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HL:前照灯(车辆用灯具);1:灯单元;1H:远光灯单元;1L:近光灯单元;2:灯罩;11:基体;12:反射器;12H:远光用反射器;12L:近光用反射器;13:光源部;15:散热器;16:蓄光散热体;21:单元基座;22:LED;23:反射器;24:投影透镜;26:蓄光体;122:反射部;161:散热板;162:蓄光体;133:LED。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接着,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的左前照灯HL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所示,在装备于汽车的车体左前部的左前照灯HL的灯罩2内,内装有反射器型的灯单元1。该灯单元1由远光灯单元1H和近光灯单元1L一体地构成,由此,上述前照灯1构成为包括上述两个灯单元1H、1L的复合型的前照灯。此外,未图示的右前照灯与左前照灯HL形成为左右对称,但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图2是内装于上述前照灯HL的灯单元1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在图1和图2中,灯单元1具有前表面111沿左右方向而形成为阶梯状的块状的基体11。该基体11的前表面111的阶梯形状构成为,前表面111朝向汽车的车宽方向的外侧、即在左前照灯HL的情况下从前方观察时朝向右侧阶段性地后退。此外,在下文中,前后、左右以及上下是指以汽车为基准的方向,换言之,以灯单元1乃至前照灯HL为基准的方向。在上述基体11的前表面111支承有反射器12。该反射器12由单独形成的远光用反射器12H和近光用反射器12L这两者构成。并且,构成上述远光灯单元1H的远光用反射器12H在左右方向上并列排列有四个反射部122,构成上述近光灯单元1L的近光用反射器12L在左右方向上并列排列有五个反射部122。在下文中,有时将上述远光用和近光用的各反射器简称为反射器。支承部121形成为大致板状,并且在与上述多个反射部122分别对应的多个部位,朝向上下方向开口有设为规定尺寸的矩形的透光窗124。在上述支承部121以将其上侧覆盖的方式安装有光源部13。该光源部13具有光源基板131,在该光源基板131的下表面搭载有作为光源的LED133。另外,在上述光源基板131的上表面经由导热片14层叠有散热器15。图3是上述远光灯单元1H的一个反射部122的纵剖视图,就近光灯单元1L而言也是大致相同的。省略了上述基体11的图示。上述反射器12(远光用反射器12H和近光用反射器12L)具有用于支承光源的支承部121以及从该支承部121朝向灯前方且灯下方以倾斜状态延伸的抛物面形状的反射部122。反射器12通过树脂成型而构成,在反射部122的前表面通过蒸镀等形成铝等的具有光反射性的金属膜123而构成光反射面。另外,上述支承部121被设为将与各反射部122对应的多个矩形框并列而成的构成,并分别形成有上述透光窗124。在上述光源基板131的下表面与上述多个反射部122对应地通过表面安装而搭载有多个芯片状的LED133。在此,针对一个反射部122而搭载有一个LED133。另外,在上述光源基板131的下表面中的未搭载LED133的区域涂布有保护用的阻焊剂134。上述LED133的发光面朝向下方,在将光源基板131安装在反射器12的支承部121上时,LED133配置于面临对应的支承部121的透光窗124的位置。在LED133发光时朝向光源基板131的下方射出光,该光在穿过对应的透光窗124后,朝向对应的反射部122。上述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形成为以对应配置的LED133为焦点的抛物面,将从LED133射出的光朝向灯的前方反射。各个反射部122基本上设计为大致相同的形状,但为了形成灯单元1所要求的所需配光,各个反射部122的大小、形状有所不同。特别是,远光用反射器12H和近光用反射器12L的各反射部122被设为不同形状,以便分别构成规定的配光。在上述光源部13的下表面侧、即上述光源基板131的下表面侧,在LED133与上述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之间,此处为在上述光源基板131的下表面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灯具,是构成为至少包括近光灯单元和远光灯单元的复合型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光灯单元具备蓄光体,所述近光灯单元不具备蓄光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8 JP 2017-1872951.一种车辆用灯具,是构成为至少包括近光灯单元和远光灯单元的复合型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光灯单元具备蓄光体,所述近光灯单元不具备蓄光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在远光配光时点亮所述远光灯单元和所述近光灯单元,在近光配光时点亮所述近光灯单元且熄灭所述远光灯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光灯单元在其本身熄灭时通过在所述蓄光体中存储的光而成为模拟点亮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光体至少存储由所述远光灯单元发出的光。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灯具构成为将所述近光灯单元和所述远光灯单元形成为一体而成的一个灯单元,在该一个灯单元的与所述远光灯单元对应的部位设置蓄光体。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灯单元和所述远光灯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森昭贵中林政昭伏见美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