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前照明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63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前照明灯具,包括有配光镜、反射镜、气流导入管和气流导出管;所述配光镜与所述反射镜固接,所述配光镜与所述反射镜形成空腔,所述气流导入管与所述气流导出管分别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气流导入管位于所述反射镜的顶端拐角处;所述气流导出管位于所述反射镜的顶端,所述气流导出管与所述反射镜的内壁平滑接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可使得灯具内部散热更快,从而将雾气及水汽排除灯具以外,且不影响反射镜对光的聚焦,提高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前照明灯具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配件领域,具体是一种摩托车前照明灯具。
技术介绍
目前机动车灯具行业照明灯具都采用白炽灯泡作为光源,通过反射镜配光达到配光标准要求。主要由配光镜、反射镜、灯头、灯泡和线束构成。因采用的灯泡为白炽灯泡,使用寿命在1500小时左右。此灯具的设计基于整车的外观造型,灯具空间小,灯泡热量大;灯具容易在使用过程中起雾影响照明效果。尤其在灯具刚通电时,灯泡快速将灯具内的空气进行升温,此时热空气在温度低的配光镜上形成水雾,影响照明,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前照明灯具,可使得灯具内部散热更快,从而将雾气及水汽排除灯具以外,且不影响反射镜对光的聚焦。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摩托车前照明灯具,包括有配光镜、反射镜、气流导入管和气流导出管;所述配光镜与所述反射镜固接,所述配光镜与所述反射镜形成空腔,所述气流导入管与所述气流导出管分别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气流导入管位于所述反射镜的顶端拐角处;所述气流导出管位于所述反射镜的顶端,所述气流导出管与所述反射镜的内壁平滑接合。进一步,所述反射镜包括镀铝凹面体和边缘固件,所述镀铝凹面体为半球形,所述边缘固件包裹所述镀铝凹面体,所述镀铝凹面体的边缘与所述边缘固件连接,所述边缘固件设置有一圈用于固定配光镜的凹槽,两个所述气流导入管位于所述凹槽壁上。进一步,所述镀铝凹面体和边缘固件均为镜像对称,两个所述气流导入管关于该镜面对称,所述气流导出管位于该镜面上。进一步,所述镀铝凹面体上设置有大灯安装孔和位置灯安装孔。进一步,所述边缘固件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固接车体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边缘固件连接,所述边缘固件通过若干个加强板与镀铝凹面体的背部固接。进一步,所述边缘固件上还设置有若干与配光镜配合的卡扣。进一步,所述边缘固件的凹槽内通过胶合方式密封配光镜与反射镜的凹槽间隙。进一步,所述边缘固件上设置有用于紧固螺栓配合的固件,所述配光镜通过所述固件与紧固螺栓配合安装在车体上。进一步,所述配光镜为曲面壳体,所述配光镜外表面光滑,所述配光镜内壁设置有阶梯状。进一步,所述配光镜和所述反射镜的材质为聚碳酸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提高设置配光镜与所述反射镜固接,所述配光镜与所述反射镜形成空腔,所述气流导入管与所述气流导出管分别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气流导入管位于所述反射镜的顶端拐角处;所述气流导出管位于所述反射镜的顶端,所述气流导出管与所述反射镜的内壁平滑接合。可使得灯具内部散热更快,从而将雾气及水汽排除灯具以外,且不影响反射镜对光的聚焦。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反射镜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反射镜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反射镜的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配光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摩托车前照明灯具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前照明灯具,包括有配光镜1、反射镜2、气流导入管3和气流导出管4;所述配光镜1与所述反射镜2固接,所述配光镜1与所述反射镜2形成空腔,所述气流导入管3与所述气流导出管4分别与所述空腔连通,空腔用于放置灯泡;所述气流导入管4位于所述反射镜2的顶端拐角处;所述气流导出管4位于所述反射镜2的顶端,所述气流导出管4与所述反射镜2的内壁平滑接合。所述反射镜2包括镀铝凹面体201和边缘固件202,所述镀铝凹面体201为半球形,所述边缘固件202包裹所述镀铝凹面体201,所述镀铝凹面体201的边缘与所述边缘固件202连接,所述边缘固件202设置有一圈用于固定配光镜1的凹槽5,两个所述气流导入管3位于所述凹槽5壁上。所述镀铝凹面体201和边缘固件202均为镜像对称,两个所述气流导入管3关于该镜面对称,所述气流导出管4位于该镜面上。当灯泡通电工作后,空腔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热空气向上,由气流导出管向外流动,两侧的气流导入管则平衡空腔的压强,补入空气,形成一个流通,提高此种方式将车灯内的水汽和雾气带出,避免在车内配光镜上形成雾气,提高了车灯照明效果。所述镀铝凹面体201上设置有大灯安装孔6和位置灯安装孔7。所述边缘固件20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固接车体的连杆8,所述连杆8的一端与边缘固件202连接,所述边缘固件202通过若干个加强板9与镀铝凹面体201的背部固接,增强灯具的结构强度,安装在车体上更加牢固。所述边缘固件202上还设置有若干与配光镜1配合的卡扣。所述边缘固件202的凹槽内通过胶合方式密封配光镜1与反射镜2的凹槽间隙。所述边缘固件202上设置有用于紧固螺栓配合的固件10,所述配光镜1通过所述固件10与紧固螺栓配合安装在车体上,便于安装在车体上。所述配光镜1为曲面壳体,所述配光镜1外表面光滑,所述配光镜1内壁设置有阶梯状,增强了配光镜的使用强度。所述配光镜1和所述反射镜2的材质为聚碳酸酯(PC)。配光镜和反射镜的注塑,使用PC(1150U)原材料,通过注塑机加工成型;PC料的加工温度在250-270度之间。该种材料生产出的车灯壳体性能好,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工作原理:灯泡热量大,可快速升高灯具空腔内的空气,热空气遇冷的配光镜1会在配光镜1的内壁形成雾气,影响灯具的照明的效果;通过在灯具的正上方开设气流导出孔4,两侧开设用于补偿的气流导入口3,使得灯具内的热空气上升由气流导出孔流出4,气流导入孔3补入外界空气,形成循环,避免了灯泡点亮时加热灯具内的空气遇到温度低的配光镜1形成水雾,提高照明效果,保证了行车安全。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配光镜、反射镜、气流导入管和气流导出管;所述配光镜与所述反射镜固接,所述配光镜与所述反射镜形成空腔,所述气流导入管与所述气流导出管分别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气流导入管位于所述反射镜的顶端拐角处;所述气流导出管位于所述反射镜的顶端,所述气流导出管与所述反射镜的内壁平滑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配光镜、反射镜、气流导入管和气流导出管;所述配光镜与所述反射镜固接,所述配光镜与所述反射镜形成空腔,所述气流导入管与所述气流导出管分别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气流导入管位于所述反射镜的顶端拐角处;所述气流导出管位于所述反射镜的顶端,所述气流导出管与所述反射镜的内壁平滑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包括镀铝凹面体和边缘固件,所述镀铝凹面体为半球形,所述边缘固件包裹所述镀铝凹面体,所述镀铝凹面体的边缘与所述边缘固件连接,所述边缘固件设置有一圈用于固定配光镜的凹槽,两个所述气流导入管位于所述凹槽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铝凹面体和边缘固件均为镜像对称,两个所述气流导入管关于该镜面对称,所述气流导出管位于该镜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铝凹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联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联贵灯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