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杧果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3119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7:47
山地杧果种植方法,涉及农林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地杧果的种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山地杧果的种植方法,包括种植及管护过程,其中,种植过程包括测定基线、开槽,晒槽、回槽、灌水沉降、构筑台面、打塘、回塘、种苗培育和定植穴;管护过程包括灌溉、施肥、树形及土壤改良进行有效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种植方法,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和挂果率,切实可以行,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保证杧果的生长、产量、风味,以及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地杧果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林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地杧果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杧果素有热带果王之称,种植后见效快、产量高,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果树品种。杧果对土壤质地的要求不很严格,除了极其贫瘠的盐碱地外,从冲积土到砖红壤等各类型土壤均能种植。此外,杧果是一种深根果树,因此要求种植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块上。我国广西、贵州、云南、广东、江西等地都有很多山区可被开发用来种植杧果,以提高土地收益,但目前为止,还未有成熟的山地杧果种植方法可被参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山地杧果的种植方法,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和挂果率,切实可以行,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山地杧果的种植方法,包括种植及管护过程,其特征在于,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测定基线,划定山地基线,按山瘠为等高基线,并以3~5‰坡降度定线;S2:开槽,按基线开槽,并晒槽;S3:回槽,将表土回在槽底,生土回在槽的表面,槽土略高于地面;S4:灌水沉降,回槽后进行灌水,使土壤沉降结实,以利于定植起塘;S5:构筑台面,台面至少宽2.5m,向内倾斜10~15度,在台面内侧设置排灌水沟,台面外侧起田埂,利于田间操作及管理;S6:打塘,按预设株距,在开好的槽中间打塘;S7:回塘,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后回到塘内,肥土回塘稍低于塘口,最后将土壤回塘,稍高于塘口;S8:种苗培育,提前3个月在营养袋内断根炼苗,发育良好的种苗;S9:定植穴,按株距在塘间定植穴,种植。现有的山地杧果种植方法,其步骤主要是平台、打塘、定植,种植过程中发现存在雨水未能充分利用,种植效率比较低的问题。而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增加了开槽、回槽、构筑台地、槽心打塘、定植步骤,可以解决山地杧果种植中肥土流失问题,以及雨水容易蒸,不易聚集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山地杧果种植的开槽种植标准,充分利用了表层土壤及有机质高的土壤,以及干旱区域天然的降水。杧果种植后,需要加强管护,才能保证杧果的生长、产量、风味,以及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需要对其灌溉、施肥、树形及土壤改良进行有效管理,具体包括杧果种植的土壤水份的保持、幼树施肥、成树的施肥、树形的修剪;土壤的改良,包括间作和自然生草。只有在上述过程中因地制宜,科学管护才能达到优产优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打塘前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打塘后的示意图。其中,槽1,台面2,排灌水沟3,槽土4,塘5,田埂6。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山地杧果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测基线,用水准仪测量,按山脊为等高线测定,并以3~5‰坡降度定线,以山瘠顶部为基点分别向两侧自上而下测量。S2:开槽,按5m等高线开槽1,开槽规格为槽口宽100㎝×深100㎝×底宽100㎝,开挖后晒槽一个月后回槽。S3:回槽,回土时将表土回在槽底,土块细碎,平整,石块不能入槽,生土回在槽的表面,回槽土要在槽心,槽土4略高于地面45㎝,土壤细碎、均匀,石头要捡除,不得回入槽中。S4:灌水沉降,回槽后进行灌水,使土壤沉降结实,以利于定植起塘。S5:构筑台面,土壤适宜中耕时,进行加固回槽,构筑台面2,台面2宽2.5m以上或按坡度大小而定,台面2向内倾10~15度,台面平整,防止水土流失;在台面2内侧挖宽30cm×深30㎝的排灌水沟3;台面2外侧起宽50cm×高30㎝的田埂,利于田间操作及管理。S6:打塘,每台面2打1行塘,塘距按株距4m打,塘5的规格为口宽60㎝×深60㎝×底宽60㎝,利于保水保肥。S7:回塘,每塘施钙镁磷肥2㎏,厩肥30㎏,与土壤均匀混合后回到塘内,最后塘高出地面10~15㎝。S8:种苗培育,提前3个月断根炼苗,营养袋规格20×25cm,土壤含水量小于20%,营养土需与苗根系紧密,土不易散,砧穗亲和力好,嫁接口愈合良好,上下发育均匀;苗木接穗部分30cm以上,3次以上梢叶片稳定老熟,并有三个主枝,主干直径大于2cm,叶片整齐,叶色正常,根系发达。S9:定植穴,按株距在塘间定植穴,种植。种植后的山地杧果,要进行管护,加强水肥管理,果园架设滴灌,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有利于根系生长。幼树,每年开春,施一次有机肥5-10kg,钙镁磷肥0.2kg/株;在管护期间,每隔1-2个月施一次肥,1kg/株的尿素和0.2kg/株的硫酸钾。成年树,每年的开春和7-8月间分别施2次肥,每次施有机肥10-15kg,钙镁磷肥0.5kg/株;在管护期间,果实生长期及花期施尿素1.5kg/株,硫酸钾0.5kg/株,以保证树体健康成长。这种施肥方法保持树体健壮,抗逆性强,果实风味好等优点。此外,培养丰产树形也影响杧果的产量,一般是圆头形树冠,首先定干,高度为100cm,留3个主枝,在主枝上保留2-3个分枝,在分枝上保留2-3个侧枝,最终形成圆头形树冠,这种树型管理方便,丰产性好。在管理过程中为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采用间作方法。清除果园内的杂草,夏季5-6种植大豆或绿豆,大豆或绿豆成熟收割后,9-10月开始种植光叶紫花苕直到第二年的4-5月光叶紫花苕成熟后自然干枯,这种方法做到周年间作覆盖的作用。果园不中耕,不除草,只割草,采用自然生草方法。杧果树小时在树干周围50cm处清除杂草,其余地方均免耕,但草高在50cm以上时要及时割草,并将割得的草堆放在树干周围,防止树干周围长草。随着杧果树不断生长发育,可在树干周围100cm处清除杂草。间作和自然生草不仅减少了劳动力成本,而且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杧果果实的品质及风味,同时降低了主要虫害蓟马的大量发生及爆发,增加了有益昆虫及菌种种类,降低了农药施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山地杧果的种植方法,包括种植及管护过程,其特征在于,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测定基线,划定山地基线,按山瘠为等高基线,并以3~5‰坡降度定线;S2:开槽,按基线开槽,并晒槽;S3:回槽,将表土回在槽底,生土回在槽的表面,槽土略高于地面;S4:灌水沉降,回槽后进行灌水,使土壤沉降结实,以利于定植起塘;S5:构筑台面,台面至少宽2.5m,向内倾斜10~15度,在台面内侧设置排灌水沟,台面外侧起田埂,利于田间操作及管理;S6:打塘,按预设株距,在开好的槽中间打塘;S7:回塘,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后回到塘内,肥土回塘稍低于塘口,最后将土壤回塘,稍高于塘口;S8:种苗培育,提前3个月在营养袋内断根炼苗,发育良好的种苗;S9:定植穴,按株距在塘间定植穴,种植。

【技术特征摘要】
1.山地杧果的种植方法,包括种植及管护过程,其特征在于,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测定基线,划定山地基线,按山瘠为等高基线,并以3~5‰坡降度定线;S2:开槽,按基线开槽,并晒槽;S3:回槽,将表土回在槽底,生土回在槽的表面,槽土略高于地面;S4:灌水沉降,回槽后进行灌水,使土壤沉降结实,以利于定植起塘;S5:构筑台面,台面至少宽2.5m,向内倾斜10~15度,在台面内侧设置排灌水沟,台面外侧起田埂,利于田间操作及管理;S6:打塘,按预设株距,在开好的槽中间打塘;S7:回塘,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后回到塘内,肥土回塘稍低于塘口,最后将土壤回塘,稍高于塘口;S8:种苗培育,提前3个月在营养袋内断根炼苗,发育良好的种苗;S9:定植穴,按株距在塘间定植穴,种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杧果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管护过程包括灌溉、施肥、树形及土壤改良,具体为:灌溉,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幼树施肥,每年开春,施一次有机肥5-10kg,钙镁磷肥0.2kg/株;在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尼章光张翠仙解德宏陈于福柏天琦罗心平张惠云左艳秀俞艳春王永芬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金坑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