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通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311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通的栽培方法,包括基地选择及整理方法,幼苗移植方法,水肥管理方法,架枝、修剪及除草管理方法,病虫防治管理方法,以及采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山坡林地进行适宜的整理,对林木进行调整和修剪,在最大程度上与原有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为木通提供了阴湿的生长环境,同时采用含腐殖酸水溶肥、吲哚丁酸和EM微生物菌混合的基肥改善土壤,增加山坡林地的有机质,促进木通的生长和繁殖,能够持续利用木通的植株,提高木通植株的利用率和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通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木通的栽培方法,属于种植

技术介绍
木通为木通科,木通属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产于长江流域各省区。生于海拔300~1500米的山地灌木丛、林缘和沟谷中。日本和朝鲜有分布。其茎、根和果实药用,具有利尿、通乳、消炎,治风湿关节炎和腰痛的功效。木通为藤本缠绕性植物,花期4~5月,花朵生于缩短的侧枝上,花略芳香,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果期为6~8月,果实长5~8厘米,直径3~4厘米,成熟时果皮紫色,内部具有白色、多汁的果肉,果味甜可食,种子可榨油,并可制作肥皂,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三叶木通,性喜阴湿,比较耐寒,常生长在低海拔山坡林下草丛中,在微酸,多腐殖质的黄壤中生长良好,也能适应中性土壤。目前多还是野生为主,但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的采摘挖掘,木通的资源日趋缩小,因此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不利于野生资源的保护。因此需要一种规范化的木通人工栽培方法,同时合理利用山坡林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持续发展,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木通的栽培方法,合理利用山坡林地,提高植株及土地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木通的栽培方法,包括基地选择及整理方法,幼苗移植方法,水肥管理方法,架枝、修剪及除草管理方法,病虫防治管理方法,以及采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种植基地的选择及整理方法如下:(1)基地的选择:选择通风、半阴透光、朝东向阳、坡度山坡林地,土质肥沃、土层较厚,具有良好的有灌溉条件和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2)基地整理:首先对山坡林地的树木进行整理,去除杂枝、杂草荆条等,然后从下到上的调整树形进行疏放,再从上到下的截换树木进行修剪,然后土地深耕,深耕翻土深度为30~50cm,除去杂草荆条根系、石块等,然后均匀撒入基肥,进行深耕2~3次,深耕均匀;(3)树形修剪:树木为活体攀缘物,在每年的11月份~12月份进行树形修剪,按照树木品种常规修剪;所述幼苗移植方法如下:(1)挖栽植穴:在每个修剪后的树木四周35~40cm处挖直径30~35cm、深25~30cm的定植穴的栽植穴,且两栽植穴的圆弧边缘处最短距离为55~60cm,在栽植穴先施加2~3cm的农家有机肥,再在铺设2~3cm的泥土;(2)幼苗种植:于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期间种植,晴天下午太阳偏斜或阴天时种植,选择无老化、无病害、无枯萎的高35~40cm的幼苗,每个栽植穴移栽2株木通幼苗,将幼苗带土放入栽植穴中,并把幼苗根系舒展,回填剩余泥土,轻提苗使根系与土壤靠紧,把土填平踏实,然后浇水渗透;防止遇到大雨急雨土层有间隙造成下陷积水,挖排水土沟,其宽度为20~25cm,深度为30~35cm。所述水肥管理方法如下:(1)水管理:采用喷灌方式进行浇水,遵循干旱浇水、雨涝排水的原则,及时灌溉排水,春秋季30~45d/次,冬季40~60/次,夏季20~30d/次,同时夏季雨季来临前对排水沟及时进行清理,及时排除积水;(2)肥管理:定植后,20~30d后第一次追肥,在每株两侧施加氮、磷、钾缓释肥,施加量为0.1~0.12kg/株,2月中旬施加氮磷钾复合肥,萌芽,施加量为0.1~0.13kg/株,3月下旬施加氮磷钾复合肥,初期生长,施加量为0.13~0.15kg/株,6月份~7月份加氮磷钾复合肥,中期生长,施加量为0.17~0.2kg/株,前述均以浇小水,以水送肥;秋季追加含腐殖酸水溶肥,施加量为0.12~0.15kg/株;冬季施加含氨基酸水溶肥,施加量为0.05~0.08kg/株;所述架枝、修剪及除草方法如下:(1)架枝修剪:待攀缘茎的长度达到65cm后,选择紫色的、粗大的、长势好的两根攀缘茎,人工缠绕置于活体攀缘物上,并将剩余的攀缘茎以及匍匐茎全部剔除,对于已经攀援上活体攀缘物的藤蔓需要剪除其侧生的徒长的长枝,留下开花结果的短枝条;(2)修剪管理:以疏剪为主,修剪时间从植株落叶后2~3周至翌年伤流开始前均可进行冬季修剪,但应在2月中旬修剪结束为宜,修剪时,剪口离芽眼2~3cm,结果枝以顶花芽结果为主,离地表40cm架面内不留侧枝;(3)除草管理:木通植株范围内保持土壤疏松无杂生植物,每4~6个月定期对园地进行除草,除草深度控制在8~12cm;所述病虫防治管理方法如下:病虫防治管理:及时剪除带有病症、病斑的的枝条,喷洒浓度为2~3%的生石灰消毒病穴,控制传染,在种植区进行围栏,进行放养家禽,用以消灭潜藏的虫害;所述采收方法如下:采收: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采收,在晴天适宜采收,采收时应离茎基部高约20~25cm处剪断,并留无伤的母株基部及根,次年母株会从基部长出大量新梢,对新梢进行修剪,留下开花结果的短枝条2~3根。优选地,木通苗选择叶色深绿、无病叶枝、根系健康的三叶木通或白木通。优选地,控制土壤的pH值为6~6.5,采用含量为2~3%硫磺水以喷灌的方式调节。优选地,所述基肥为由重量比为100:0.5:0.02的含腐殖酸水溶肥、吲哚丁酸和EM微生物菌的混合物。优选地,农家有机肥为腐熟的猪粪、腐熟的鸡粪或腐熟的牛粪的一种。优选地,所述放养的家禽选用鸡或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选用山坡林地,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本专利技术对山坡林地进行适宜的整理,对林木进行调整和修剪,在最大程度上与原有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为木通提供了阴湿的生长环境,同时采用含腐殖酸水溶肥、吲哚丁酸和EM微生物菌混合的基肥改善土壤,增加山坡林地的有机质,促进木通的生长和繁殖,能够持续利用木通的植株,降低生产成本。2、本专利技术还对木通的幼苗移植、所需的水肥、病虫防治、蔓枝的修剪等进行规范的种植和管理,使木通植株能够持续利用,提高木通植株的利用率和产量,实现木通的人工规范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实施例3中,控制土壤的pH值为6~6.5,采用含量为2~3%硫磺水以喷灌的方式调节。实施例1本实施例,在坡度为18.6%的山坡林地栽培的叶色深绿、无病叶枝、根系健康的三叶木通为例,木通的栽培方法,包括基地选择及整理方法,幼苗移植方法,水肥管理方法,架枝、修剪及除草管理方法,病虫防治管理方法,以及采收及留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种植基地的选择及整理方法如下:(1)基地的选择:选择通风、半阴透光、朝东向阳、坡度山坡林地,土质肥沃、土层较厚,具有良好的有灌溉条件和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2)基地整理:首先对山坡林地的树木进行整理,去除杂枝、杂草荆条等,然后从下到上的调整树形进行疏放,再从上到下的截换树木进行修剪,然后土地深耕,深耕翻土深度为30~50cm,除去杂草荆条根系、石块等,然后均匀撒入由重量比为100:0.5:0.02的含腐殖酸水溶肥、吲哚丁酸和EM微生物菌混合的基肥,进行深耕2~3次,深耕均匀;(3)树形修剪:树木为活体攀缘物,在每年的11月份~12月份进行树形修剪,按照树木品种常规修剪;所述幼苗移植方法如下:(1)挖栽植穴:在每个修剪后的树木四周35~40cm处挖直径30~35cm、深2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通的栽培方法,包括基地选择及整理方法,幼苗移植方法,水肥管理方法,架枝、修剪及除草管理方法,病虫防治管理方法,以及采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种植基地的选择及整理方法如下:(1)基地的选择:选择通风、半阴透光、朝东向阳、坡度山坡林地,土质肥沃、土层较厚,具有良好的有灌溉条件和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2)基地整理:首先对山坡林地的树木进行整理,去除杂枝、杂草荆条等,然后从下到上的调整树形进行疏放,再从上到下的截换树木进行修剪,然后土地深耕,深耕翻土深度为30~50cm,除去杂草荆条根系、石块等,然后均匀撒入基肥,进行深耕2~3次,深耕均匀;(3)树形修剪:树木为活体攀缘物,在每年的11月份~12月份进行树形修剪;所述幼苗移植方法如下:(1)挖栽植穴:在每个修剪后的树木四周35~40cm处挖直径30~35cm、深25~30cm的定植穴的栽植穴,且两栽植穴的圆弧边缘处最短距离为55~60cm,在栽植穴先施加2~3cm的农家有机肥,再在铺设2~3cm的泥土;(2)幼苗种植:于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期间种植,晴天下午太阳偏斜或阴天时种植,选择无老化、无病害、无枯萎的高35~40cm的幼苗,每个栽植穴移栽2株木通幼苗,将幼苗带土放入栽植穴中,并把幼苗根系舒展,回填剩余泥土,轻提苗使根系与土壤靠紧,把土填平踏实,然后浇水渗透;防止遇到大雨急雨土层有间隙造成下陷积水,挖排水土沟,其宽度为20~25cm,深度为30~35cm。所述水肥管理方法如下:(1)水管理:采用喷灌方式进行浇水,遵循干旱浇水、雨涝排水的原则,及时灌溉排水,春秋季30~45d/次,冬季40~60/次,夏季20~30d/次,同时夏季雨季来临前对排水沟及时进行清理,及时排除积水;(2)肥管理:定植后,20~30d后第一次追肥,在每株两侧施加氮、磷、钾缓释肥,施加量为0.1~0.12kg/株,2月中旬施加氮磷钾复合肥,萌芽,施加量为0.1~0.13kg/株,3月下旬施加氮磷钾复合肥,初期生长,施加量为0.13~0.15kg/株,6月份~7月份加氮磷钾复合肥,中期生长,施加量为0.17~0.2kg/株,前述均以浇小水,以水送肥;秋季追加含腐殖酸水溶肥,施加量为0.12~0.15kg/株;冬季施加含氨基酸水溶肥,施加量为0.05~0.08kg/株;所述架枝、修剪及除草方法如下:(1)架枝修剪:待攀缘茎的长度达到65cm后,选择紫色的、粗大的、长势好的两根攀缘茎,人工缠绕置于活体攀缘物上,并将剩余的攀缘茎以及匍匐茎全部剔除,对于已经攀援上活体攀缘物的藤蔓需要剪除其侧生的徒长的长枝,留下开花结果的短枝条;(2)修剪管理:以疏剪为主,修剪时间从植株落叶后2~3周至翌年伤流开始前均可进行冬季修剪,但应在2月中旬修剪结束为宜,修剪时,剪口离芽眼2~3cm,结果枝以顶花芽结果为主,离地表40cm架面内不留侧枝;(3)除草管理:木通植株范围内保持土壤疏松无杂生植物,每4~6个月定期对园地进行除草,除草深度控制在8~12cm;所述病虫防治管理方法如下:病虫防治管理:及时剪除带有病症、病斑的的枝条,喷洒浓度为2~3%的生石灰消毒病穴,控制传染,有围栏的种植区采取放养家禽,用以消灭潜藏的虫害;所述采收及留兜方法如下:采收: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采收,在晴天适宜采收,采收时应离茎基部高约20~25cm处剪断,并留无伤的母株基部及根,次年母株会从基部长出大量新梢,对新梢进行修剪,留下开花结果的短枝条2~3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通的栽培方法,包括基地选择及整理方法,幼苗移植方法,水肥管理方法,架枝、修剪及除草管理方法,病虫防治管理方法,以及采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种植基地的选择及整理方法如下:(1)基地的选择:选择通风、半阴透光、朝东向阳、坡度山坡林地,土质肥沃、土层较厚,具有良好的有灌溉条件和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2)基地整理:首先对山坡林地的树木进行整理,去除杂枝、杂草荆条等,然后从下到上的调整树形进行疏放,再从上到下的截换树木进行修剪,然后土地深耕,深耕翻土深度为30~50cm,除去杂草荆条根系、石块等,然后均匀撒入基肥,进行深耕2~3次,深耕均匀;(3)树形修剪:树木为活体攀缘物,在每年的11月份~12月份进行树形修剪;所述幼苗移植方法如下:(1)挖栽植穴:在每个修剪后的树木四周35~40cm处挖直径30~35cm、深25~30cm的定植穴的栽植穴,且两栽植穴的圆弧边缘处最短距离为55~60cm,在栽植穴先施加2~3cm的农家有机肥,再在铺设2~3cm的泥土;(2)幼苗种植:于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期间种植,晴天下午太阳偏斜或阴天时种植,选择无老化、无病害、无枯萎的高35~40cm的幼苗,每个栽植穴移栽2株木通幼苗,将幼苗带土放入栽植穴中,并把幼苗根系舒展,回填剩余泥土,轻提苗使根系与土壤靠紧,把土填平踏实,然后浇水渗透;防止遇到大雨急雨土层有间隙造成下陷积水,挖排水土沟,其宽度为20~25cm,深度为30~35cm。所述水肥管理方法如下:(1)水管理:采用喷灌方式进行浇水,遵循干旱浇水、雨涝排水的原则,及时灌溉排水,春秋季30~45d/次,冬季40~60/次,夏季20~30d/次,同时夏季雨季来临前对排水沟及时进行清理,及时排除积水;(2)肥管理:定植后,20~30d后第一次追肥,在每株两侧施加氮、磷、钾缓释肥,施加量为0.1~0.12kg/株,2月中旬施加氮磷钾复合肥,萌芽,施加量为0.1~0.13kg/株,3月下旬施加氮磷钾复合肥,初期生长,施加量为0.13~0.15kg/株,6月份~7月份加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廷华冯宗清丁怀杰王文君吴志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苏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