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莓叶蜂和蚜虫的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3118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树莓叶蜂和蚜虫的防治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树莓叶蜂和蚜虫的防治方法单一性的缺陷,且不能有效的防治叶蜂和蚜虫的发生和蔓延,影响树莓品质和产量的问题,该防治方法包括树莓叶蜂幼虫发生初期采用白僵菌或绿僵菌防治;树莓蚜虫初发期,采用释放天敌七星瓢虫进行防治;现蕾期,释放大灰食蚜蝇蛹,可提高植物的座果率并能有效的防治蚜虫,使虫害减少,树莓感病率降低,产量增加,显著提高树莓树势、果品,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树莓叶蜂和蚜虫的防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害虫的防治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树莓叶蜂和蚜虫的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树莓叶蜂幼虫,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取食幼嫩的叶片造成植物叶片缺刻,开天窗等;树莓蚜虫,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的幼叶、嫩梢、花蕾、茎干等,造成植物失绿出现斑点叶,导致植物组织畸形、分泌蜜露导致植株煤污病,同时减弱植株抗病能力,传播病毒病。叶蜂和蚜虫是树莓上最主要的害虫,叶蜂将卵产在植株内,不易发现;蚜虫具有迁飞习性,分布较广,对树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会直接影响产量和收成,严重的影响了树莓的经济价值。而目前常规防治技术以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由于使用大量的杀虫剂,不仅对环境造成叠加污染,另一方面存在影响树莓品质,造成树莓成品残留杀虫剂,消费者食用之后,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而物理防治的效果始终不太理想,因此,进一步研究树莓害虫的防治方法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树莓叶蜂和蚜虫的防治方法,解决了现有树莓叶蜂和蚜虫的防治方法单一性的缺陷,且不能有效的防治叶蜂和蚜虫的发生和蔓延,从而影响树莓品质和产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树莓叶蜂和蚜虫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田间处理:深耕深度为35~45cm,将地平整,清除杂草、残根,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活菌制剂1000g/亩进行土壤消毒后,间隔2m挖苗木定植沟,宽度为40±5cm,深度为40cm,喷施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隔日进行底肥的使用,采用微生物菌肥或腐熟人畜粪施入定植沟内;(2)生物防治:树莓叶蜂幼虫发生初期,当株蜂量<3头/株时,采用白僵菌油悬浮剂100亿/ml喷施,所述喷施量为200~400ml/亩,隔15天喷施一次,连续两次;当株蜂量<10头/株时,采用含孢子23~28亿活孢子/g的绿僵菌粉剂喷施,所述喷施量为200~400ml/亩,隔15天喷施一次,连续两次;(2)树莓蚜虫初发期,当株蚜量<10头/株时,按照七星瓢虫和蚜虫的比例为1:40~80,释放后7~10天调查补充释放,现蕾期,配合七星瓢虫释放大灰食蚜蝇蛹,每亩大灰食蚜蝇蛹的释放量为200~500头,隔2周放一次,连续两次。其中:步骤(1)中的喷施量优选300ml/亩;步骤(2)中的益害比优选1∶60;步骤(2)中的每亩大灰食蚜蝇蛹释放量优选300头。所述株蜂量均为平均株蜂量;所述株蚜量均为平均株蚜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常规农业防治是在田埂四周种植蜜源植物如金鸡菊、胡萝卜或香菜吸引天敌定植,而常规物理防治一般采用铺银灰色膜于田垄,在设施地的通风口处挂银灰色膜条驱避蚜虫,利用黑光灯与荧光灯在夜间进行蚜虫诱捕,用黄色粘蚜纸或者将黄油漆涂在塑料薄膜上诱杀蚜虫,上述两种方法需要额外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成本高且工序繁复,但防治效果不理想,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防治方法省时省力,采用白僵菌或绿僵菌进行初期防治叶蜂和蚜虫的减退率达75~85%,采用天敌昆虫进行后期防治,虫口减退率达65~75%,综合应用的防效达到70~80%。2、针对现有防治技术上普遍使用的化学防治,即使选用高效低毒的吡蚜酮,也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相较之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防治方法更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能有效的进行生态调节,最重要的是能有效的保证食品安全,而化学防治在食品安全上存在一定的不可控因素,化学杀虫剂的残留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3、释放大灰食蚜蝇蛹的意义在于大灰食蚜蝇蛹羽化为成虫,可以开始采食植物花粉,并进行植株间的传粉,在有蚜虫的地方就会进行产卵,卵孵化后取食蚜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物的座果率,同时也提高了防治蚜虫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树莓叶蜂和蚜虫的防治方法,具体如下:(1)2018年德阳市旌阳区一亩地的树莓(580株/亩),经田间调查,平均株蜂量为1头/株,喷施微生物农药,喷施药液为100亿/ml的白僵菌油悬浮剂,共计用量200ml,兑水15升,喷施一亩地,间隔15天使用一次,共喷施2次;(2)喷施树莓时,全面均匀喷雾,包括叶片正反面以及枝干,喷施到枝干韧皮部的最大流量点,喷施日为无雨风小的天气,喷施时间为上午8∶00~9∶30,下午16∶00~18∶30;(3)喷施该药剂后7天,树莓蚜虫初发期,株蚜量为3头/株,按照七星瓢虫卵粒和蚜虫的比例为1:80的量,及时释放七星瓢虫卵粒30粒,释放后7天进行再次调查补充释放;(4)现蕾期,配合七星瓢虫释放大灰食蚜蝇蛹,食蚜蝇成虫羽化后飞行采食、授粉,大灰食蚜蝇在空中交配,将卵产在蚜虫周围,卵孵化后的幼虫可持续防治蚜虫,一亩释放大灰食蚜蝇蛹300头,隔2周放一次,连续两次。据上述防治方法,防治后两周调查记录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由观察和计算可得知,采用白僵菌进行初期防治叶蜂和蚜虫的减退率达80%,采用天敌昆虫进行后期防治,虫口减退率达70%,综合应用的防效达到75%。实施例2一种树莓叶蜂和蚜虫的防治方法,具体如下:(1)2018年德阳市旌阳区一亩地的树莓(580株/亩),经田间调查,平均株蜂量为2头/株,喷施微生物农药,喷施药液为100亿/ml的白僵菌油悬浮剂,共计用量300ml,兑水15升,喷施一亩地,间隔15天使用一次,共喷施2次;(2)喷施树莓时,全面均匀喷雾,包括叶片正反面以及枝干,喷施到枝干韧皮部的最大流量点,喷施日为无雨风小的天气,喷施时间为上午8∶00~9∶30,下午16∶00~18∶30;(3)喷施该药剂后7天,树莓蚜虫初发期,株蚜量为5头/株,按照七星瓢虫卵粒和蚜虫的比例为1:60的量,及时释放七星瓢虫卵粒50粒,释放后7天进行再次调查补充释放;(4)现蕾期,配合七星瓢虫释放大灰食蚜蝇蛹,食蚜蝇成虫羽化后飞行采食、授粉,大灰食蚜蝇在空中交配,将卵产在蚜虫周围,卵孵化后的幼虫可持续防治蚜虫,一亩释放大灰食蚜蝇蛹500头,隔2周放一次,连续两次。据上述防治方法,防治后两周调查记录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由观察和计算可得知,采用白僵菌进行初期防治叶蜂和蚜虫的减退率达72%,采用天敌昆虫进行后期防治,虫口减退率达68%,综合应用的防效达到70%。实施例3一种树莓叶蜂和蚜虫的防治方法,具体如下:(1)2018年德阳市旌阳区一亩地的树莓(580株/亩),经田间调查,平均株蜂量为5头/株,喷施微生物农药,喷施含孢子25~28亿活孢子/g的绿僵菌粉剂,共计用量300ml,兑水15升,喷施一亩地,间隔15天使用一次,共喷施2次;(2)喷施树莓时,全面均匀喷雾,包括叶片正反面以及枝干,喷施到枝干韧皮部的最大流量点,喷施日为无雨风小的天气,喷施时间为上午8∶00~9∶30,下午16∶00~18∶30;(3)喷施该药剂后7天,树莓蚜虫初发期,株蚜量为9头/株,按照七星瓢虫卵粒和蚜虫的比例为1:50的量,及时释放七星瓢虫卵粒105粒,释放后7天进行再次调查补充释放;(4)现蕾期,配合七星瓢虫释放大灰食蚜蝇蛹,食蚜蝇成虫羽化后飞行采食、授粉,大灰食蚜蝇在空中交配,将卵产在蚜虫周围,卵孵化后的幼虫可持续防治蚜虫,一亩释放大灰食蚜蝇蛹200头,隔2周放一次,连续两次。据上述防治方法,防治后两周调查记录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由观察和计算可得知,采用白僵菌进行初期防治叶蜂和蚜虫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树莓叶蜂和蚜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树莓叶蜂幼虫发生初期,当株蜂量<3头/株时,采用白僵菌油悬浮剂100亿/ml喷施,所述喷施量为200~400ml/亩,隔15天喷施一次,连续两次;当株蜂量<10头/株时,采用含孢子23~28亿活孢子/g的绿僵菌粉剂喷施,所述喷施量为200~400ml/亩,隔15天喷施一次,连续两次;(2)树莓蚜虫初发期,进行田间蚜虫发生情况的调查,当株蚜量<10头/株时,按照七星瓢虫和蚜虫的比例为1:40~80,释放后7~10天调查补充释放,现蕾期,配合七星瓢虫释放大灰食蚜蝇蛹,每亩大灰食蚜蝇蛹的释放量为200~500头,隔2周放一次,连续两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莓叶蜂和蚜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树莓叶蜂幼虫发生初期,当株蜂量<3头/株时,采用白僵菌油悬浮剂100亿/ml喷施,所述喷施量为200~400ml/亩,隔15天喷施一次,连续两次;当株蜂量<10头/株时,采用含孢子23~28亿活孢子/g的绿僵菌粉剂喷施,所述喷施量为200~400ml/亩,隔15天喷施一次,连续两次;(2)树莓蚜虫初发期,进行田间蚜虫发生情况的调查,当株蚜量<10头/株时,按照七星瓢虫和蚜虫的比例为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锆杨彬郑顺军朱光品黄正义杨有华黄丹郑必欢文皓月高燕
申请(专利权)人:汶川德新果缘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