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咖啡叶锈病的区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用于咖啡叶锈病的区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1504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咖啡领域的一种用于咖啡叶锈病的区域检测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采集管,采集管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气囊,采集管的下部设有与气囊连通的气孔,气孔内设有防水透气膜,采集管内设有棉块,采集管内设有托块,托块位于棉块下方,采集管的上侧转动连接有球形块,球形块上设有与棉块卡合的凹槽。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咖啡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咖啡叶锈病的区域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由咖啡叶锈病菌引起咖啡叶锈病是小粒咖啡生产上毁灭性病害。此病在非洲、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及亚洲、澳大利亚等生产咖啡的地区发生已久,1970年首次出现于西半球,发现于巴西。我国种植咖啡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而最早发生锈病有记载的是在1942-1947年在广西出现锈病的危害。目前在我国咖啡种植面积约200万亩,其中小粒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国内的98%以上。不过,小粒咖啡容易遭受咖啡叶锈病菌的毁灭性危害,此病既能严重影响咖啡产量也能严重影响其质量。所以,开展咖啡叶锈病的预防与防控对于咖啡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公开号cn217132984u公开了一种咖啡叶锈病检测装置,包括容纳箱、叶片放置单元、图像获取单元和主机,所述叶片放置单元、所述图像获取单元和所述主机均设于所述容纳箱内;所述叶片放置单元用于放置咖啡叶片;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得咖啡叶片的图像;所述主机用于将所述图像进行分析对比提取计算,进而得出病斑面积与咖啡叶片面积的比值。

3、上述咖啡叶锈病检测装置,通过图像获取单元对咖啡叶片的图像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患病,但咖啡叶锈病发病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多种重寄生菌,遭受重寄生菌危害的咖啡叶锈病其症状和其它咖啡叶部病害症状容易混淆,因此仅通过图像分析判断容易出现误判。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咖啡叶锈病检测容易出现误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咖啡叶锈病的区域检测装置,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咖啡叶锈病的区域检测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采集管,采集管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气囊,采集管的下部设有与气囊连通的气孔,气孔内设有防水透气膜,采集管内设有棉块,采集管内设有托块,托块位于棉块下方,采集管的上侧转动连接有球形块,球形块上设有与棉块卡合的凹槽。

3、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使用者先将咖啡叶研磨成汁液,之后按住采集管两侧的气囊,将采集管下端伸入汁液中,松开气囊。气囊膨胀时内部产生气压,将汁液吸取到采集管中,使棉块被汁液浸润。之后使用者将采集管旋转,使球形块位于采集管下方,此时受重力影响,棉块会落下,并与球形块相抵。旋转球形块,使球形块的凹槽对准棉块,棉块会继续下落至凹槽内,之后再将球形块旋转,使棉块暴露在外界中,取出棉块。

4、将取出后的棉块置于去离子水中,在ncbi上获取咖啡锈菌类的同一基因,通过序列分析的软件,得到的不同基因内包含的相同的序列为该基因的保守区,通过保守区序列制成对应的引物,并将引物、热启动酶、荧光探针和dntp加入离子水中,搅拌混合。通过加温至90℃-95℃使dna解离,再快速冷却至40℃-60℃使dna与引物互补结合,反复20-30次,使溶液内的咖啡锈菌dna大量复制,其复制出的dna内中荧光探针的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会在光线照射下产生荧光信号,再测量溶液ct值,ct值的大小反应出dna的合成数,当咖啡未感染咖啡叶锈病时,其dna不会复制,因此ct值很小;当咖啡感染咖啡叶锈病时,咖啡锈菌dna会大量复制,产生大量荧光,ct值较大。

5、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遗传物质检测,能够更准确的确定咖啡患病种类,提高检测准确度;现有技术中通过图像分析来判断,但在咖啡叶锈病早期,锈斑未形成,无法通过锈斑进行分析,因此无法在咖啡叶锈病早期检测出咖啡是否患病,专利技术通过使咖啡锈菌dna大量复制,使检测范围更敏感,能够在症状不明显时进行检测,及时发现病症,尽早采取治疗手段。

6、进一步,采集管底部固定连接有刮刀,刮刀为环形刀刃,刮刀的直径与采集管的直径相同。

7、有益效果:当咖啡树患有咖啡叶锈病症状后,咖啡树叶片上产生大量锈斑,锈斑为大量的棕色细粉。使用者能够使用刮刀在咖啡叶锈斑处刮蹭,将细粉刮下,并通过气囊将细粉吸入采集管中。这种采集方式减少了树叶研磨步骤,同时能够降低树叶中叶绿色素的检测过程的干扰。

8、进一步,采集管底部设有旋盖,旋盖内设有用于放置刮刀的空腔。

9、有益效果:旋盖使使用者在采集后能够对采集管进行密封,减少咖啡锈菌孢子扩散使患病面积增加的概率。同时,旋盖能够遮住刮刀,减少使用者在携带过程中碰撞刮刀而受伤的概率。

10、进一步,棉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棉绳。

11、有益效果:在取样完成后,使用者能够用手指夹住棉绳,将棉块提出,方便使用者从凹槽中取出棉块。

12、进一步,采集管下部内设有喇叭状风道。

13、有益效果:喇叭状风道能够加快采集管吸取时产生的气流速度,提高样品吸取能力。

14、进一步,棉块上设有若干微小孔洞。

15、有益效果:使用者将棉块在放入采集管前,先将棉块浸入去离子水中,微小孔洞能够将水分锁入孔洞内,为咖啡锈菌提供湿润的生存环境,延长存活时间。

16、进一步,还包括棉块存储瓶,棉块存储瓶设有用于封闭瓶口的瓶盖,棉块存储瓶外侧设有遮光层。

17、有益效果:采集完样品后,使用者能够将棉块放入棉块存储瓶中进行储存。棉块存储瓶的瓶盖能够减少咖啡锈菌孢子扩散增大患病面积的概率,同时遮光层能够降低进入棉块存储瓶的紫外线,延长咖啡锈菌存活时间。

18、进一步,棉块存储瓶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冰袋层,冰袋层外侧套设有保温层。

19、有益效果:冰袋层能够使棉块存储瓶保持较低温度,菌类会在低温时进入休眠状态,延长了咖啡锈菌存活时间。保温层能够减少冰袋层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延长冷藏时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咖啡叶锈病的区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开口的采集管,采集管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气囊,采集管的下部设有与气囊连通的气孔,气孔内设有防水透气膜,采集管内设有棉块,采集管内设有托块,托块位于棉块下方,采集管的上侧转动连接有球形块,球形块上设有与棉块卡合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咖啡叶锈病的区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采集管底部固定连接有刮刀,刮刀为环形刀刃,刮刀的直径与采集管的直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咖啡叶锈病的区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采集管底部设有旋盖,旋盖内设有用于放置刮刀的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咖啡叶锈病的区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棉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棉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咖啡叶锈病的区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采集管下部内设有喇叭状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咖啡叶锈病的区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棉块上设有若干微小孔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咖啡叶锈病的区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棉块存储瓶,棉块存储瓶设有用于封闭瓶口的瓶盖,棉块存储瓶外侧设有遮光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咖啡叶锈病的区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棉块存储瓶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冰袋层,冰袋层外侧套设有保温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咖啡叶锈病的区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开口的采集管,采集管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气囊,采集管的下部设有与气囊连通的气孔,气孔内设有防水透气膜,采集管内设有棉块,采集管内设有托块,托块位于棉块下方,采集管的上侧转动连接有球形块,球形块上设有与棉块卡合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咖啡叶锈病的区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采集管底部固定连接有刮刀,刮刀为环形刀刃,刮刀的直径与采集管的直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咖啡叶锈病的区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采集管底部设有旋盖,旋盖内设有用于放置刮刀的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兴飞胡发广李贵平李亚男李亚麒黄家雄毕晓菲杨旸喻好好张晓芳吕玉兰娄予强武瑞瑞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