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82064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生物池,包括依次相连的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预缺氧区、厌氧区和缺氧区中至少一个上布置污水入口,好氧区上布置有处理后污水出口;二沉池,具有处理后污水入口、水出口和污泥出口;臭氧接触反应器,具有污泥入口、臭氧入口、臭氧处理后污泥出口和尾气出口,臭氧处理后污泥出口与预缺氧区、厌氧区和缺氧区中的至少之一相连;臭氧破坏器,具有尾气入口和氧气出口;微米曝气设备,具有氧气入口和微米级氧气泡出口,微米级氧气泡出口与好氧区相连。该系统实现了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强化了生物池内的脱氮除磷效果,通过对尾气的利用,强化了系统的资源回收利用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活性污泥法作为最常规、经济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工艺中被广泛使用,但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未经处理的污泥进入环境后带来二次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了严重威胁。通常所说的污泥减量化是在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使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向外排放的生物固体量最小。污泥减量从原理上可分为代谢解偶联、生物捕食、强化隐性生长,其中要实现隐性生长首先要对污泥进行破解,污泥破解的方法有很多,如高温溶解、超声波处理、微波辐射、氯气氧化、臭氧氧化、酸溶、碱溶、热溶以及各方法的联合使用等。臭氧氧化污泥减量技术是近年来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污泥减量技术,其最大特点是污泥溶解效率高且氧化后的污泥混合液易于生物降解。但现有臭氧氧化污泥减量技术对臭氧的利用率低,使得该技术能耗较高。因此,现有臭氧氧化污泥减量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臭氧接触反应器的尾气的回收利用,强化了生物池内的脱氮除磷效果,提高了污水中碳源的利用率。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系统包括:生物池,所述生物池内包括依次相连的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所述预缺氧区、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中至少一个上布置污水入口,所述好氧区上布置有处理后污水出口;二沉池,所述二沉池具有处理后污水入口、水出口和污泥出口,所述处理后污水入口与所述处理后污水出口相连;臭氧接触反应器,所述臭氧接触反应器具有污泥入口、臭氧入口、臭氧处理后污泥出口和尾气出口,所述污泥入口与所述污泥出口相连,所述臭氧处理后污泥出口与所述预缺氧区、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中的至少之一相连;臭氧破坏器,所述臭氧破坏器具有尾气入口和氧气出口,所述尾气入口与所述尾气出口相连;微米曝气设备,所述微米曝气设备具有氧气入口和微米级氧气泡出口,所述氧气入口与所述氧气出口相连,所述微米级氧气泡出口与所述好氧区相连。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通过设置预缺氧区,将回流污泥中携带的NOX进行反硝化,降低了污泥回流对厌氧区中释磷过程的影响,强化了生物池的脱氮除磷效果;通过在预缺氧区、厌氧区和缺氧区中的至少一个上布置污水入口,可提高污水中碳源的利用率;处理后污水经二沉池处理后可达到准地表Ⅲ类水质;分离出的污泥在臭氧接触反应器里与臭氧充分接触,臭氧作为细胞溶解剂,可促进细胞溶解,增大细胞的衰减速率,强化细菌的隐性生长从而使污泥产量降低,污泥被氧化比例越大,则污泥减量越多,同时臭氧可把细胞质中的有机物氧化,污泥经臭氧分解和矿化后,得到臭氧处理后污泥,该臭氧处理后污泥可回流至生物池中的预缺氧区、厌氧区和缺氧区中的至少之一,为其内的反硝化菌、聚磷菌提供有机碳源。而臭氧接触反应器所得的尾气可经臭氧破坏器破坏得到氧气,该氧气再经微米曝气设备可得到微米级氧气泡,并将该微米级氧气泡送至好氧区,可显著提高好氧区内氧的传质效率,满足系统对氧气的需求,提高臭氧接触反应器尾气的回收利用率,极大地降低了曝气能耗。由此,该系统实现了剩余污泥的减量化,且通过回用臭氧处理后污泥作为补充碳源,强化了生物池内的脱氮除磷效果,同时通过利用臭氧接触反应器的尾气作为生物池的曝气气源,强化了系统的资源回收利用功能。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任选的,上述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包括:离心分离器,所述离心分离器具有污泥进口、无机物出口和有机物出口,所述污泥进口与所述污泥出口相连,所述有机物出口与所述污泥入口相连。由此,有利于将污泥中的无机物除去,提高臭氧接触反应器的处理效率,降低整个系统的处理成本。任选的,上述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分别与所述臭氧破坏器和所述微米曝气设备相连。由此,可提高氧气的压力,进而提高微米曝气设备的处理效率。任选的,所述预缺氧区、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上均布置所述污水入口。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污水中碳源的利用率。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采用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实施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采用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实施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图1,该系统包括:生物池100、二沉池200、臭氧接触反应器300、臭氧破坏器400和微米曝气设备50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生物池100内包括依次相连的预缺氧区11、厌氧区12、缺氧区13和好氧区14,预缺氧区11、厌氧区12和缺氧区13中至少一个上布置污水入口101,好氧区14上布置有处理后污水出口102,且适于将污水经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内的微生物细菌处理,以便得到处理后污水。具体的,预缺氧区内,回流污泥中携带的NOx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进行反硝化,降低回流污泥对厌氧区中释磷过程的影响;厌氧区内,聚磷菌利用胞内糖酵解作用产生的能量将污水中的挥发性脂肪酸转化成聚β羟基丁酸(PHB)贮存在体内,同时在该过程释放磷酸盐;缺氧区内,以脱氮小球菌和反硝化假单胞菌等细菌为主的反硝化细菌以污水和回流污泥中的碳源作为能源,将硝态氮还原成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好氧区内,污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自身代谢降解成为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而污水中的有机氮通过氨化细菌转化成为氨氮,进一步被氨氧化细菌转化成为亚硝态氮,并进一步被硝化细菌转化成为硝态氮,同时,聚磷菌利用贮存在体内的PHB进行生长代谢,并过量吸收污水中的磷酸盐形成聚磷,形成富磷活性污泥,且随着剩余污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池,所述生物池内包括依次相连的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所述预缺氧区、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中至少一个上布置污水入口,所述好氧区上布置有处理后污水出口;二沉池,所述二沉池具有处理后污水入口、水出口和污泥出口,所述处理后污水入口与所述处理后污水出口相连;臭氧接触反应器,所述臭氧接触反应器具有污泥入口、臭氧入口、臭氧处理后污泥出口和尾气出口,所述污泥入口与所述污泥出口相连,所述臭氧处理后污泥出口与所述预缺氧区、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中的至少之一相连;臭氧破坏器,所述臭氧破坏器具有尾气入口和氧气出口,所述尾气入口与所述尾气出口相连;微米曝气设备,所述微米曝气设备具有氧气入口和微米级氧气泡出口,所述氧气入口与所述氧气出口相连,所述微米级氧气泡出口与所述好氧区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池,所述生物池内包括依次相连的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所述预缺氧区、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中至少一个上布置污水入口,所述好氧区上布置有处理后污水出口;二沉池,所述二沉池具有处理后污水入口、水出口和污泥出口,所述处理后污水入口与所述处理后污水出口相连;臭氧接触反应器,所述臭氧接触反应器具有污泥入口、臭氧入口、臭氧处理后污泥出口和尾气出口,所述污泥入口与所述污泥出口相连,所述臭氧处理后污泥出口与所述预缺氧区、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区中的至少之一相连;臭氧破坏器,所述臭氧破坏器具有尾气入口和氧气出口,所述尾气入口与所述尾气出口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东昱李伟张强刘丽君骆平马效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恩菲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