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86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包括托盘;内循环外筒的第一端固定在托盘上,且筒壁上开设有污水孔;内循环内筒,嵌装于内循环外筒的筒腔内,且内循环外筒和内循环内筒之间形成容纳填料的填料容纳腔,内循环内筒设置于曝气盘的外侧,以使得内循环内筒的筒腔形成曝气腔,填料容纳腔与曝气腔连通;顶部通气板,设置在内循环外筒的第二端。污水通过污水孔流入内循环外筒的筒腔内,曝气盘向曝气腔进行曝气,推动污水与填料充分混合,而填料被封闭在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内部,解决了填料流动到出水孔,导致出堵塞水孔的问题。同时,曝气盘曝气提供动力,无需其它动力装置,有效降低了能耗,且未设置在污水出水孔,不影响出水孔的出水流态。态。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工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核心工艺是生物处理工艺,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各种的营养物,常用的生物处理工艺有AAO(Anaerobic Anoxic Oxic,厌氧

缺氧

好氧法)、氧化沟、MBBR(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等。污水中氮的去除需要经过好氧硝化与缺氧反硝化两个阶段,在好氧硝化阶段需要向曝气池内大量的曝气,为硝化细菌提供有氧环境,这导致污水处理行业成为十大耗能产业之一。为了降低能耗提高处理效果,同时,面对资金短缺、用地紧张等现实问题,我国污水处理工艺改造为,通过向曝气池内投加填料,提高活性污泥浓度,从而增强污水处理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
[0003]但是,由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各微生物之间的协同竞争机制不明晰,盲目向曝气池内投加的大量填料的“粗投放”形式,极易影响污水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填料会随水流漂至出水孔,堵塞出水孔。
[0004]为解决填料堵塞出水孔的问题,现有技术是利用空气泵冲散出水孔的填料,但是这种技术不仅进一步提高能耗,而且会影响出水孔的出水流态,不利于下一步的污水处理工艺的进行。
[0005]因此,如何在降低能耗和不影响出水孔的出水流态的情况下,解决填料堵塞出水孔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以在降低能耗和不影响出水孔的出水流态的情况下,解决填料堵塞出水孔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包括:
[0009]托盘;
[0010]内循环外筒,所述内循环外筒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托盘上,且所述内循环外筒的筒壁上开设有污水孔;
[0011]内循环内筒,嵌装于所述内循环外筒的筒腔内,且所述内循环外筒和所述内循环内筒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填料的填料容纳腔,所述内循环内筒用于设置于曝气盘的外侧,以使得所述内循环内筒的筒腔形成曝气腔,所述填料容纳腔与所述曝气腔连通;
[0012]顶部通气板,设置在所述内循环外筒的第二端。
[0013]优选地,在上述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中,所述填料容纳腔的下部与所述曝气腔的下部连通,以使得所述填料容纳腔内的填料进入所述曝气腔内;
[0014]所述填料容纳腔的上部与所述曝气腔的上部连通,以使得所述曝气腔内的填料返回至所述填料容纳腔内。
[0015]优选地,在上述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中,所述内循环内筒的上端面与所述顶部通气板之间形成有填料返回通道,以使得所述填料容纳腔的上部与所述曝气腔的上部连通;
[0016]所述内循环内筒的下端面与所述托盘之间形成有填料进入通道,以使得所述填料容纳腔的下部与所述曝气腔的下部连通。
[0017]优选地,在上述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中,所述托盘上开设有供曝气盘的曝气支管穿过的曝气支管安装孔,以使得所述曝气盘位于所述托盘的上表面一侧;
[0018]所述托盘包括第一半圆托盘和第二半圆托盘,所述曝气支管安装孔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圆托盘上,所述曝气支管安装孔的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半圆托盘上。
[0019]优选地,在上述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中,所述第一半圆托盘设置有第一卡环支座,所述第二半圆托盘设置有第二卡环支座;
[0020]所述第一卡环支座和所述第二卡环支座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曝气总管的卡环,所述曝气总管为连通多个所述曝气支管的管路。
[0021]优选地,在上述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中,所述卡环包括上半卡环和下半卡环,所述上半卡环安装在所述第一卡环支座和所述第二卡环支座上,所述下半卡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上半卡环固定连接,以形成用于固定所述曝气总管的抱箍结构。
[0022]优选地,在上述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中,所述第一半圆托盘和所述第二半圆托盘通过多个拼接块连接。
[0023]优选地,在上述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中,所述托盘在背向所述内循环外筒的一侧,安装有支撑脚。
[0024]优选地,在上述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中,所述内循环内筒通过多个连接块固定于所述内循环外筒上。
[0025]优选地,在上述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中,所述托盘上设有多个卡接柱,所述卡接柱用于与所述内循环外筒的内壁或外壁抵接。
[0026]优选地,在上述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中,所述顶部通气板上开设有通气孔。
[0027]优选地,在上述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中,所述顶部通气板在背离所述内循环外筒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把手,所述顶部通气板与所述内循环外筒螺纹配合。
[0028]优选地,在上述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中,所述内循环外筒、内循环内筒、托盘和顶部通气板的材料均为聚乙烯。
[0029]本技术提供的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包括托盘、内循环外筒、内循环内筒和内循环外筒,其中,内循环外筒的筒壁上开设有污水孔,内循环外筒的第一端安装在托盘上,而内循环内筒嵌装于内循环外筒的筒腔内,且内循环外筒和所述内循环内筒之间设有容纳填料的填料容纳腔,内循环内筒设置在曝气盘的外侧,以使得内循环内筒的筒腔形成曝气腔,并且填料容纳腔与曝气腔相连通,而顶部通气板安装在内循环外筒的第二端。
[0030]曝气池的污水通过内循环外筒的污水孔流入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内部,曝气盘向曝气腔进行曝气提供动力,推动污水在内循环填料框内部流动,使得污水与填料容纳腔的填料充分混合,而填料被托盘、内循环外筒和内循环内筒,封闭在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内部,从而解决了填料随着污水流动到出水孔,进而导致出堵塞水孔的问题。
[0031]同时,本技术提供的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利用曝气盘曝气的动能提供动力,无需额外提供动力装置,有效降低了能耗,并且曝气盘安装于曝气池的底部,并未设置在污水出水孔,进而不影响出水孔的出水流态。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的剖视示意图;
[003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拼接块的安装示意图;
[003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卡环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托盘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39]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100);内循环外筒(200),所述内循环外筒(200)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托盘(100)上,且所述内循环外筒(200)的筒壁上开设有污水孔(210);内循环内筒(400),嵌装于所述内循环外筒(200)的筒腔内,且所述内循环外筒(200)和所述内循环内筒(40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填料的填料容纳腔(900),所述内循环内筒(400)用于设置于曝气盘(500)的外侧,以使得所述内循环内筒(400)的筒腔形成曝气腔(410),所述填料容纳腔(900)与所述曝气腔(410)连通;顶部通气板(300),设置在所述内循环外筒(200)的第二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容纳腔(900)的下部与所述曝气腔(410)的下部连通,以使得所述填料容纳腔(900)内的填料进入所述曝气腔(410)内;所述填料容纳腔(900)的上部与所述曝气腔(410)的上部连通,以使得所述曝气腔(410)内的填料返回至所述填料容纳腔(90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内筒(400)的上端面与所述顶部通气板(300)之间形成有填料返回通道,以使得所述填料容纳腔(900)的上部与所述曝气腔(410)的上部连通;所述内循环内筒(400)的下端面与所述托盘(100)之间形成有填料进入通道,以使得所述填料容纳腔(900)的下部与所述曝气腔(410)的下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100)上开设有供曝气盘(500)的曝气支管(610)穿过的曝气支管安装孔(130),以使得所述曝气盘(500)位于所述托盘(100)的上表面一侧;所述托盘(100)包括第一半圆托盘(110)和第二半圆托盘(120),所述曝气支管安装孔(130)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圆托盘(110)上,所述曝气支管安装孔(130)的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半圆托盘(120)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式内循环填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托盘(110)和所述第二半圆托盘(120)通过多个拼接块(160)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森刘奥刘冰岩彭赵旭魏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恩菲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