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双拼顶盖的防水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1627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双拼顶盖的防水密封装置,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通过多个第一密封机构分别与车顶四周密封连接,第一顶盖内侧通过第二密封机构与第二顶盖内侧密封连接;第一密封机构包括防水台阶板和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机构包括上密封板、下密封板、第二密封条和第三密封条,上密封板一端固定在第一顶盖内侧上,下密封板一端与第二顶盖内侧固连,上密封板另一端压在第二密封条上端上,第二密封条顶部密封唇抵靠在上密封板另一端上侧,上密封板中部压在第三密封条顶部上,第三密封条下端两侧的多个密封唇分别抵靠在下密封板另一端两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避免雨水和灰尘进入舱内,从而保证舱内设备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拆卸双拼顶盖的防水密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水密封装置,尤其是一种车顶盖之间以及车顶盖与车顶之间的防水密封装置,属于防水密封

技术介绍
方舱或厢式车需要安装一些工作时伸出厢体顶部,运输时收藏于舱内的设备(如雷达、通讯基站等),为了实现该功能,需要将厢体顶部制成可开启关闭的可拆卸式顶盖。现有方舱顶盖采用可拆卸双拼顶盖,拆装方便,但由于其不具备防水密封性能,雨水或灰尘极易进入舱内,久而久之影响舱内设备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水密封性好的可拆卸双拼顶盖的防水密封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拆卸双拼顶盖的防水密封装置,包括盖合在车顶的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通过紧固件分别与车顶四周固连,所述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通过多个第一密封机构分别与车顶四周密封连接,第一顶盖内侧通过第二密封机构与第二顶盖内侧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机构包括防水台阶板和第一密封条,防水台阶板底部支撑在车顶壁上,第一顶盖或第二顶盖一侧支撑在防水台阶板顶部上,第一顶盖或第二顶盖与防水台阶板顶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包括上密封板、下密封板、第二密封条和第三密封条,上密封板一端固定在第一顶盖内侧上,下密封板一端与第二顶盖内侧固连,下密封板另一端位于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内侧之间,第二密封条支撑在下密封板一端顶部上,上密封板另一端压在第二密封条上端上,第二密封条顶部密封唇抵靠在上密封板另一端上侧,第三密封条支撑在下密封板另一端上,上密封板中部压在第三密封条顶部上,第三密封条下端两侧的多个密封唇分别抵靠在下密封板另一端两侧上。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可拆卸双拼顶盖的防水密封装置,其中所述的防水台阶板为U形。前述的可拆卸双拼顶盖的防水密封装置,其中所述的上密封板为Z字形。前述的可拆卸双拼顶盖的防水密封装置,其中所述的下密封板为一端设有水平边的槽形结构。前述的可拆卸双拼顶盖的防水密封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密封条底部设有下缓冲腔,第二密封条顶部内侧设有斜向下密封唇,斜向下密封唇抵靠在上密封板另一端上侧。前述的可拆卸双拼顶盖的防水密封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三密封条顶部设有上缓冲腔,第三密封条下端两条支腿内侧分别设有数个斜向上密封唇,数个斜向上密封唇分别抵靠在下密封板另一端两侧上。前述的可拆卸双拼顶盖的防水密封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和第三密封条均为防水密封条。本技术在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与车顶四周之间设置第一密封机构,同时在第一顶盖内侧和第二顶盖内侧之间设置第二密封机构,这样当舱内设备收藏时,能有效避免雨水和灰尘进入舱内,保持舱内清洁和干燥,从而保证舱内设备的正常使用。其中防水台阶板采用U形结构,上密封板为Z字形,下密封板采用一端设有水平边的槽形结构,上述措施可保证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之间以及二者与车顶之间的防水密封性稳定可靠,此外第二密封条底部设置下缓冲腔,其顶部内侧通过斜向下密封唇抵在上密封板上侧,同时第三密封条顶部设置上缓冲腔,其下端两条支腿内侧的数个斜向上密封唇抵在下密封板另一端两侧上,这样不仅可保证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之间密封性良好,还可减轻运输过程中密封处的震动和冲击,延长密封条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放大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盖合在车顶的第一顶盖1和第二顶盖2,第一顶盖1和第二顶盖2通过紧固件分别与车顶3四周固连,二者两侧均设有把手4,第一顶盖1和第二顶盖2分别通过三个第一密封机构5与车顶3四周密封连接,第一顶盖1内侧通过第二密封机构6与第二顶盖2内侧密封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密封机构5包括防水台阶板51和第一密封条52,防水台阶板51为开口朝外的U形,防水台阶板51底部支撑在车顶壁上,第一顶盖1或第二顶盖2一侧支撑在防水台阶板51顶部上,第一顶盖1或第二顶盖2与防水台阶板51顶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条52。如图3所示,第二密封机构6包括上密封板61、下密封板62、第二密封条63和第三密封条64。上密封板61为Z字形,其左端铆接在第一顶盖1内侧上,下密封板62为右端设有水平边的槽形结构,下密封板62右端与第二顶盖2内侧铆接,下密封板62左端位于第一顶盖1和第二顶盖2内侧之间。第二密封条63支撑在下密封板62右端顶部上,其底部设有下缓冲腔631,第二密封63条顶部内侧设有斜向下密封唇632,上密封板61右端压在第二密封条63上端上,斜向下密封唇632抵靠在上密封板61右端上侧。第三密封条64支撑在下密封板62左端上,其顶部设有上缓冲腔641,第三密封条64下端两条支腿内侧分别设有两个斜向上密封唇642,上密封板61中部压在第三密封条64顶部上,第三密封条64两条支腿内侧的四个斜向上密封唇642分别抵靠在下密封板62左端两侧上。第一密封条52、第二密封条63和第三密封条64均为防水密封条。如图1所示,第一顶盖1和第二顶盖2拼装后预留安装孔,由用户自行用封盖7封孔并对其周围进行密封。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卸双拼顶盖的防水密封装置,包括盖合在车顶的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通过紧固件分别与车顶四周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通过多个第一密封机构分别与车顶四周密封连接,第一顶盖内侧通过第二密封机构与第二顶盖内侧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机构包括防水台阶板和第一密封条,防水台阶板底部支撑在车顶壁上,第一顶盖或第二顶盖一侧支撑在防水台阶板顶部上,第一顶盖或第二顶盖与防水台阶板顶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包括上密封板、下密封板、第二密封条和第三密封条,上密封板一端固定在第一顶盖内侧上,下密封板一端与第二顶盖内侧固连,下密封板另一端位于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内侧之间,第二密封条支撑在下密封板一端顶部上,上密封板另一端压在第二密封条上端上,第二密封条顶部密封唇抵靠在上密封板另一端上侧,第三密封条支撑在下密封板另一端上,上密封板中部压在第三密封条顶部上,第三密封条下端两侧的多个密封唇分别抵靠在下密封板另一端两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双拼顶盖的防水密封装置,包括盖合在车顶的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通过紧固件分别与车顶四周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通过多个第一密封机构分别与车顶四周密封连接,第一顶盖内侧通过第二密封机构与第二顶盖内侧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机构包括防水台阶板和第一密封条,防水台阶板底部支撑在车顶壁上,第一顶盖或第二顶盖一侧支撑在防水台阶板顶部上,第一顶盖或第二顶盖与防水台阶板顶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包括上密封板、下密封板、第二密封条和第三密封条,上密封板一端固定在第一顶盖内侧上,下密封板一端与第二顶盖内侧固连,下密封板另一端位于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内侧之间,第二密封条支撑在下密封板一端顶部上,上密封板另一端压在第二密封条上端上,第二密封条顶部密封唇抵靠在上密封板另一端上侧,第三密封条支撑在下密封板另一端上,上密封板中部压在第三密封条顶部上,第三密封条下端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欣左龑李亮童瑞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