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抽芯双开平衡油缸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长抽芯双开平衡油缸模具。
技术介绍
高压泵立柱支撑架,其中间及侧面贯穿有细长内孔,现在一般都采用抽芯杆进行成型,由于其较高的性能要求,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也比较严格,不能出现气孔等缺陷。但是由于内孔的长度较长,对应的抽芯杆在过长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抽芯结构的不稳定的情况,从而造成内孔的变形,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会增加模座的体积,这种方式会大大增加模具的制作成本,另外一种方案是设计加长模架的方式,而加长模架会产生抽芯不稳定这一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的平衡的抽芯结构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具有稳定平衡的抽芯结构的长抽芯双开平衡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长抽芯模具抽芯结构的不稳定影响产品质量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长抽芯双开平衡油缸模具,自上而下包括上模侧、下模侧和顶出机构,其中,上模侧包括上模板和上模仁,下模侧包括下模板和下模仁,上模板叠放于下模板的上侧,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设置有上下相叠的上模仁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抽芯双开平衡油缸模具,自上而下包括上模侧、下模侧和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上模侧包括上模板和上模仁,下模侧包括下模板和下模仁,上模板叠放于下模板的上侧,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设置有上下相叠的上模仁和下模仁,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形成型腔,浇口套从上模板的非中心位置贯穿上模板、上模仁并延伸至上模仁的中部;浇口套的下侧设有分流锥嵌入,且分流锥的周围受浇口套、下模仁和下模板的约束而固定,分流锥的向型腔的一侧与浇口套的内壁相间隔,分流锥的另一侧与浇口套的内壁相抵,浇口套、分流锥、上模仁、下模仁之间形成一流道流向型腔,流道分为若干支流,中间的支流经自下而上地流向型腔中部较高的位置,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抽芯双开平衡油缸模具,自上而下包括上模侧、下模侧和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上模侧包括上模板和上模仁,下模侧包括下模板和下模仁,上模板叠放于下模板的上侧,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设置有上下相叠的上模仁和下模仁,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形成型腔,浇口套从上模板的非中心位置贯穿上模板、上模仁并延伸至上模仁的中部;浇口套的下侧设有分流锥嵌入,且分流锥的周围受浇口套、下模仁和下模板的约束而固定,分流锥的向型腔的一侧与浇口套的内壁相间隔,分流锥的另一侧与浇口套的内壁相抵,浇口套、分流锥、上模仁、下模仁之间形成一流道流向型腔,流道分为若干支流,中间的支流经自下而上地流向型腔中部较高的位置,两侧的支流平流向型腔两侧较低的位置;型腔的左、右和前侧分别安装第一长抽芯、第二长抽芯和第三长抽芯,各个长抽芯分别与抽芯机构连接,第一长抽芯向内与第二长抽芯在端部紧密结合相连,形成抽芯对接结构,第三长抽芯的端部与第一、第二长抽芯的对接处垂直地相抵;顶出机构设置在下模板下方,可沿顶出方向上下滑动,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出板、第二顶出板和若干支顶针,第一顶出板与第二顶出板上下叠放且由若干导柱贯穿,顶针的底部镶嵌于第一顶出板和第二顶出板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抽芯双开平衡油缸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抽芯对接结构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秀龙,徐健,柯红平,孙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耀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