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瓶的三轴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091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凝胶瓶的三轴移动装置,属于凝胶制作领域,包括凝胶瓶,所述凝胶瓶的中上部固设在夹持架上,所述夹持架固设在旋转电机的出力轴端,所述旋转电机设在移动架上且相对所述移动架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架相对支撑柱左右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凝胶瓶左右上下移动,同时可实现旋转,满足摇匀需求的同时,可自动完成加热,冷却速度也快,大大提升了凝胶的制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凝胶瓶的三轴移动装置
本技术属于凝胶制作领域,涉及凝胶瓶的三轴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琼脂糖核酸凝胶电泳是分离、鉴定、纯化核酸分子的常用技术,是核酸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基础理论研究、农业科学、医学卫生、工业生产、国防科研、法医学和商检等多个领域,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中具有重要作用。琼脂糖核酸凝胶电泳可以使带负电荷的核酸分子在电泳时向正极迁移,在电泳过程中需要使用琼脂糖凝胶作为电泳支持介质,发挥分子筛功能,使得大小和构象不同的核酸分子的迁移率出现较大差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所以琼脂糖凝胶的质量决定着整个凝胶电泳实验的成功进行,是核酸研究的基础。传统的琼脂糖凝胶制作基本程序主要包括:选好模具、配置胶液、溶胶、加入核酸染色剂、倒胶、静置凝固,虽然制作的原理、方法简单,但其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的一些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1)操作过程中加入的核酸染色剂具一定毒性,实验人员长期接触核酸染料,具有较高的致癌风险,严重影响实验人员身体健康,污染环境;(2)由于实际过程中凝胶粉加入的多少、液体量的多少,温度控制等方面都存在人为的主观因素,缺乏标准化,也导致实验电泳图像,出现差别,影响数据分析;(3)整个制作过程都是由人工操作,费时、费力、而且人为的失误往往还会影响实验的整体进展。如果实现凝胶制备过程的自动化,需要完成自动加热摇匀等需求,就需要凝胶瓶完成移动和摇晃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凝胶瓶的三轴移动装置,可实现凝胶瓶左右上下移动,同时可实现旋转,满足摇匀需求的同时,可自动完成加热,冷却速度也快,大大提升了凝胶的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凝胶瓶的三轴移动装置,包括凝胶瓶,所述凝胶瓶的中上部固设在夹持架上,所述夹持架固设在旋转电机的出力轴端,所述旋转电机设在移动架上且相对所述移动架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架相对支撑柱左右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远离所述旋转电机的一侧设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通过丝母丝杠机构驱动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移动架上下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架的下端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柱滑动左右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有移动电机,所述移动电机通过丝母丝杠结构驱动所述连接板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电机、升降电机和移动电机均为伺服电机且均与控制中心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中心为单片机结构,所述控制中心包括控制面板。进一步的,所述凝胶瓶外圈的中下部设有多个散热片,所述凝胶瓶的外圈设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与控制中心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凝胶瓶包括上部的入口段和下部的融合段,所述入口段为开口向上的喇叭形,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染料枪的出口端设在所述入口段的截面范围内,所述融合段为直径逐渐变大的圆锥形,所述融合段的下端设有圆角。进一步的,所述凝胶瓶设在所述支撑柱的一侧,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凝胶瓶的一侧设有排风扇,所述排风扇与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吸附层。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设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凝胶瓶的左右移动行程范围内,二者正对时,所述凝胶瓶在所述加热装置的区域范围内,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凝胶瓶的下端面接触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板或金属加热板。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远离所述凝胶瓶的一侧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端面到所述底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加热装置的上端面到所述底板的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设置旋转电机、升降电机和移动电机,实现了凝胶瓶的上下左右移动和旋转,保证了加热、摇晃以及倒胶的功能,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2、在凝胶瓶的外圈设置温度感应器,在储液瓶的外部设置动补液定量器,对温度控制和对加液量的控制均通过控制中心实现,减少人为主观因素,提高标准化,防止实验电泳图像出现差别,防止影响收据分析,降低使用局限性,而且无需人工操作,省时省力,防止人为操作产生误差影响实验整体进展,提高实用性;3、设置排风扇和吸附层,在有毒气体不小心泄露的时候,可及时的进行处理和吸附,保证对操作者安全性的同时,保护了环境,环保性更强,安全系数更高。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凝胶瓶的三轴移动装置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凝胶瓶的三轴移动装置后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凝胶瓶;11-散热片;12-温度感应器;13-入口段;14-融合段;4-加热装置;41-限位块;6-控制中心;61-控制面板;7-夹持架;71-旋转电机;72-移动架;73-升降电机;74-连接板;75-支撑柱;76-移动电机;9-底板;91-排风扇;92-吸附层。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为凝胶瓶的三轴移动装置,包括凝胶瓶1凝胶瓶1可上下左右移动,凝胶瓶1可沿与其自身轴线垂直且相交的水平轴线转动,优选地,凝胶瓶1的中上部固设在夹持架7上,可将入口段13和融合段14的中间连接部位设在夹持架7上,因为此部位是直径最细的位置,固定方便,而且上下不容易窜动,夹持架7固设在旋转电机71的出力轴端,旋转电机71与控制中心6连接,在凝胶瓶1内注入物质后需要对凝胶瓶1进行不断的摇晃,保证内部物质的充分融合,而且旋转电机71可控制凝胶瓶1朝向设置,出胶成型,旋转电机71设在移动架72上且相对移动架72上下滑动连接,上下移动后,可保证凝胶瓶1落在加热装置4上,对内部的物质进行加热处理,实现凝胶瓶1内物质的快速升温,促进凝胶的形成;更优选地,移动架72远离旋转电机71的一侧设有升降电机73,升降电机73通过丝母丝杠机构驱动旋转电机71与移动架72上下滑动连接,夹持架7的下端通过连接板74与支撑柱75滑动左右滑动连接,支撑柱75的一侧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凝胶瓶的三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凝胶瓶,所述凝胶瓶的中上部固设在夹持架上,所述夹持架固设在旋转电机的出力轴端,所述旋转电机设在移动架上且相对所述移动架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架相对支撑柱左右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凝胶瓶的三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凝胶瓶,所述凝胶瓶的中上部固设在夹持架上,所述夹持架固设在旋转电机的出力轴端,所述旋转电机设在移动架上且相对所述移动架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架相对支撑柱左右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胶瓶的三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远离所述旋转电机的一侧设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通过丝母丝杠机构驱动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移动架上下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架的下端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柱滑动左右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有移动电机,所述移动电机通过丝母丝杠结构驱动所述连接板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凝胶瓶的三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升降电机和移动电机均为伺服电机且均与控制中心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凝胶瓶的三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中心为单片机结构,所述控制中心包括控制面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胶瓶的三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瓶外圈的中下部设有多个散热片,所述凝胶瓶的外圈设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与控制中心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景瑞王蕾吴楠田毅张晶晶刘颖杨晓晖段峰邢鹏刘英富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刘英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