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出音筒转接槽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066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出音筒转接槽加工方法,其中,用于移动终端的出音筒转接槽加工方法包括:刀具移动至初始铣削位;刀具对初始加工面进行铣削,直至初次铣削面成型;刀具到达二次铣削位;刀具初次铣削面进行铣削,直至二次铣削面成型;刀具到达三次铣削位;刀具对二次铣削面进行铣削,直至三次铣削面成型;依次类推,直至出音筒转接槽的铣削工序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出音筒转接槽加工方法,始终保持同样的行刀方向进行至少部分出音筒转接槽的铣削加工,在每层铣削完成后,通过抬刀回位的方式将铣削产生的废料及时排出,减少了废料在出音筒转接槽内的积存,提高了出音筒转接槽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出音筒转接槽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终端加工方法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出音筒转接槽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出音筒转接槽20用于连通听筒音腔10与背面喇叭,通常在移动终端壳体上直接加工成型(比如在图2至图5中的移动终端中框上加工成型;图2中40为显示屏贴装凹槽,图4中50为电路板贴装凹槽,二者背靠背设置),传统出音筒转接槽20的铣削时刀具运动路线如图6至图8所示(图8中标号et表示刀具运动轨迹),刀具下降至加工面后,沿预设的出音筒转接槽按照逆铣——顺铣——逆铣的顺序往复循环,并逐渐下降,形成走之字形的刀路。其问题在于:加工部位较深时堆积的残料不易排出,需要人工清理,导致加工效率较低。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出音筒转接槽加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工部位较深时堆积的残料不易排出,需要人工清理,导致加工效率较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出音筒转接槽加工方法,其中,出音筒转接槽的至少部分槽体通过以下步骤成型:刀具移动至初始铣削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出音筒转接槽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出音筒转接槽的至少部分槽体通过以下步骤成型:刀具移动至初始铣削位,所述初始铣削位是初始加工面上预设的出音筒转接槽首端所在位置;刀具根据预设的出音筒转接槽形状对初始加工面进行铣削,直至到达第一预设停刀位,而初次铣削面成型;刀具上升至预设高度后,朝初始铣削位的方向移动,直至到达二次铣削位,所述二次铣削位是初次铣削面上预设的出音筒转接槽首端所在位置;刀具根据预设的出音筒转接槽形状对初次铣削面进行铣削,直至到达第二预设停刀位,而二次铣削面成型;刀具再次上升至预设高度或预设高度以上,朝二次铣削位的方向移动,直至到达三次铣削位,所述三次铣削位是二次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出音筒转接槽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出音筒转接槽的至少部分槽体通过以下步骤成型:刀具移动至初始铣削位,所述初始铣削位是初始加工面上预设的出音筒转接槽首端所在位置;刀具根据预设的出音筒转接槽形状对初始加工面进行铣削,直至到达第一预设停刀位,而初次铣削面成型;刀具上升至预设高度后,朝初始铣削位的方向移动,直至到达二次铣削位,所述二次铣削位是初次铣削面上预设的出音筒转接槽首端所在位置;刀具根据预设的出音筒转接槽形状对初次铣削面进行铣削,直至到达第二预设停刀位,而二次铣削面成型;刀具再次上升至预设高度或预设高度以上,朝二次铣削位的方向移动,直至到达三次铣削位,所述三次铣削位是二次铣削面上预设的出音筒转接槽首端所在位置;刀具根据预设的出音筒转接槽形状对二次铣削面进行铣削,直至达到第三预设停刀位,而三次铣削面成型;依次类推,直至出音筒转接槽的铣削工序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出音筒转接槽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筒转接槽包括:浅槽部及深槽部,其中,所述浅槽部注塑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出音筒转接槽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槽部的第一部分铣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旭泉黄喜明李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捷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