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0978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2
本申请涉及液冷散热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流道结构及液冷板,用于对发热部件进行散热,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包括:入口回旋区:入口回旋区设置在液冷板的入口端,与液冷板的液冷板入口连通,分配控制区:分配控制区位于入口回旋区下游,与入口回旋区连通,主流道区:主流道区位于分配控制区下游,与分配控制区连通,汇流区:汇流区设置在液冷板的出口端,汇流区位于主流道区下游,汇流区分别与主流道区和液冷板出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对流道重新进行设计,以此提高液冷板的散热效率,确保发热部件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及时排除并维持发热部件温度的均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冷散热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流道结构及液冷板


技术介绍

1、随着如今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采用电池供能以及储能,例如汽车行业中的电动汽车采用电池驱动汽车行驶,以及能源行业中采用电池进行储能,为了能让一定体积下的电池储存更多的能量,需要尽可能提高电池能量密度,而电池能量密度提高便会提高电池的发热量,此时便需要采取措施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让电池冷却,防止电池的温度过高影响电池的运行。目前,对于电池等发热部件普遍采用风冷进行冷却,通过风扇将自然风吹到电池系统带走热量实现降温目的,该冷却方式存在冷却能力不足、冷却不均匀等弊端,特别是当电池发热量较大时,风冷无法完全带走系统产生的热量。

2、为解决风冷冷却系统无法完全解决的电池系统散热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液冷方式进行冷却,即将液冷板安装在电池包上,电池包将热量通过液冷板传递给冷却液,冷却液再通过散热器将热量带走,电池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一般来说是中心部位的温度较高,电池四周的温度要相对低,但目前液冷系统冷却液的流道设计不合理,散热的均匀性欠佳及流阻过大,影响电池包的温度均匀性及制冷系统能耗。

3、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道结构及液冷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冷板流道设计不合理导致液冷板散热效果不佳及能耗高的问题。

2、本申请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流道结构及液冷板,用于对发热部件进行散热,所述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包括:

3、入口回旋区:所述入口回旋区设置在所述液冷板的入口端,与所述液冷板的液冷板入口连通;

4、分配控制区:所述分配控制区位于所述入口回旋区下游,与所述入口回旋区连通;

5、主流道区:所述主流道区位于所述分配控制区下游,与所述分配控制区连通;

6、汇流区:所述汇流区设置在所述液冷板的出口端,所述汇流区位于所述主流道区下游,所述汇流区分别与所述主流道区和液冷板出口连通。

7、进一步,所述入口回旋区包括分流棒,所述分流棒设置在所述入口回旋区的中部,并伸入所述分配控制区。

8、进一步,所述入口回旋区还包括若干回旋主流道和稳流块;

9、所述回旋主流道沿所述分流棒对称设置在所述入口回旋区内,所述稳流块设置在所述分流棒旁的流道内。

10、进一步,所述回旋主流道开设有第一流动孔和第二流动孔。

11、进一步,所述分配控制区包括相互连通的导流部和混合部;

12、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入口回旋区连通,所述混合部与所述主流道区连通。

13、进一步,所述导流部设有若干分配导流条,所述混合部设有若干混合导流柱。

14、进一步,所述主流道区包括若干导流主流道,所述导流主流道从所述主流道区的边缘向所述主流道区的中心依次变宽。

15、进一步,所述主流道区还包括变径流道,所述变径流道设置在所述主流道区的次中部。

16、进一步,所述主流道区还包括若干绕流柱,所述绕流柱设置在位于所述主流道区的中心的导流主流道内。

17、进一步,所述汇流区包括若干汇流引导条和若干汇流引导柱,所述汇流引导柱间隔设置在所述汇流区内,所述汇流引导条设置在所述汇流引导柱之间的间隔内。

18、有益效果:

19、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流道结构及液冷板,本申请中的液冷板对流道进行分区设计,形成了入口回旋区、分配控制区、主流道区以及汇流区,冷却液通过入口进入入口回旋区,在入口回旋区内多次往复流过,以此充分带走此区域对应电池包的热量,并提高此区域温度的均匀性,避免此处的电池包与其他区域形成较大温差而影响电池性能;然后冷却液流入分配控制区,在分配控制区内充分进行热量交换,使得冷却液后续能均匀带走电池包其他区域的热量;随后冷却液流入主流道区,主流道区改变冷却液在其不同区域的流动情况,使得冷却液充分带走主流道区对应电池包的热量,最终冷却液流向汇流区,汇流区使得冷却液再次充分进行热量交换,冷却液从汇流区流向出口,带走电池包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同时维持电池包各区域间的温度均一性,避免电池包因温差较大而影响使用,提高电池包的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道结构及液冷板,用于对发热部件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回旋区包括分流棒,所述分流棒设置在所述入口回旋区的中部,并伸入所述分配控制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回旋区还包括若干回旋主流道和稳流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旋主流道开设有第一流动孔和第二流动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控制区包括相互连通的导流部和混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设有若干分配导流条,所述混合部设有若干混合导流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区包括若干导流主流道,所述导流主流道从所述主流道区的边缘向所述主流道区的中心依次变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区还包括变径流道,所述变径流道设置在所述主流道区的次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区还包括若干绕流柱,所述绕流柱设置在位于所述主流道区的中心的导流主流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区包括若干汇流引导条和若干汇流引导柱,所述汇流引导柱间隔设置在所述汇流区内,所述汇流引导条设置在所述汇流引导柱之间的间隔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道结构及液冷板,用于对发热部件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回旋区包括分流棒,所述分流棒设置在所述入口回旋区的中部,并伸入所述分配控制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回旋区还包括若干回旋主流道和稳流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旋主流道开设有第一流动孔和第二流动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控制区包括相互连通的导流部和混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道结构及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设有若干分配导流条,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逸康凯祝渊郭为强李军锋周文钟伟强李旦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捷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