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椎体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椎体成型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肿瘤病人生存期的延长,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转移瘤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因为此类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合并症多,手术耐受能力差。为减少对患者的创伤,现常采用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转移瘤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为椎体后突成形术及椎体成形术。椎体后突成型术为先以特制的器械在病椎内撑出一定的空间,然后注入骨水泥。其优点为:可部分恢复椎体形状、骨水泥低压灌注,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后凸成形术在术中对椎体形状做出的部分恢复,在日后随访中发现恢复丢失。而且对于椎体转移瘤患者,撑出空间的操作容易导致肿瘤转移。故单纯椎体成形术治疗病例数越来越多。而且,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肿瘤治疗方法的更新,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多个椎体的转移瘤日益增多。现有技术缺陷如下:(1)穿刺通道和通道内芯的尾部设有把持部件,即手柄,穿刺通道和通道内芯的手柄套装为一体,径向体积较大,手柄通常为翅状的硬质塑料,医疗作业通道占用较大空间,致使需要做相邻两椎体穿刺,尤其上位胸椎操作时,因穿刺通道距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椎体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通道(5),穿刺通道(5)穿装在操作杆中,穿刺通道(5)内设有通道内芯(3);操作杆包括固定部(4),固定部(4)包括相对布置的固定端(4.1)和移动端(4.3),移动端(4.3)设于活动通道(4.6)内,活动通道(4.6)一侧设有固定杆(4.4),螺栓(4.5)贯穿固定杆(4.4)连接移动端(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椎体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通道(5),穿刺通道(5)穿装在操作杆中,穿刺通道(5)内设有通道内芯(3);操作杆包括固定部(4),固定部(4)包括相对布置的固定端(4.1)和移动端(4.3),移动端(4.3)设于活动通道(4.6)内,活动通道(4.6)一侧设有固定杆(4.4),螺栓(4.5)贯穿固定杆(4.4)连接移动端(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椎体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通道(4.6)和固定端(4.1)之间设有固定通道(4.8),固定通道(4.8)连接固定端(4.1),固定通道(4.8)与移动端(4.3)相适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椎体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端(4.3)与活动通道(4.6)之间设有移动挡板(4.7),移动端(4.3)连接移动挡板(4.7),移动端(4.3)与移动挡板(4.7)以及固定端(4.1)围成的容纳腔与穿刺通道(5)相适应设置;移动挡板(4.7)与活动通道(4.6)相适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椎体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穿刺通道(5)包括穿刺管(5.2),穿刺管(5.2)第一端设有卡台(5.1),对应卡台(5.1),移动端(4.3)和固定端(4.1)底部设有固定台(4.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椎体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通道内芯(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