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虫的诱导方法、大麦虫油脂及其提取方法以及活性虫微粉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080252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麦虫的诱导方法、大麦虫油脂及其提取方法以及活性虫微粉和用途。具体来说,采用大肠杆菌的诱导培育大麦虫;该大麦虫经过大肠杆菌的诱导后,可以产生具有抗菌效果优良的油脂和虫体,并且该虫体以及油脂经过提取后可作为具有抑菌效果的饲料添加剂应用到畜禽养殖领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麦虫的诱导方法、大麦虫油脂及其提取方法以及活性虫微粉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菌油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麦虫的诱导方法、大麦虫油脂、大麦虫油脂的提取方法以及活性虫微粉和用途。
技术介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年08期公开了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发表的《大麦虫油脂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及其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一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大麦虫油脂,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大麦虫油脂萃取率的影响,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大麦虫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影响大麦虫油脂萃取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考虑生产成本,本实验选取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1.5h,在此条件下,萃取率为52.00%±1.07%。在大麦虫油中分离鉴定出11种脂肪酸,其中主要为油酸(40.26%)、棕榈酸(29.27%)、亚油酸(16.12%)、硬脂酸(7.38%)等。结论:生物转化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大麦虫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食用、饲料用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油脂资源。大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麦虫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大肠杆菌的诱导培育大麦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麦虫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大肠杆菌的诱导培育大麦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麦虫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含大肠杆菌的饲料饲喂大麦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麦虫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饲料为精料90-95%,辅以青绿饲料5-10%的混合配制,所述的饲料中混合菌浓度为1×109cfu/mL-5×109cfu/mL的大肠杆菌溶液;饲料和大肠杆菌的重量比例为每kg饲料含1×109cfu/mL-5×109cfu大肠杆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麦虫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混有大肠杆菌的饲料连续饲喂大麦虫3-5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麦虫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混有大肠杆菌的饲料饲喂大麦虫之前,需要挑选8-12龄健壮的大麦虫饥饿饲养24-48h。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麦虫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饥饿饲养前,需要对大麦虫幼虫进行3-5天的预饲养,预饲养所用的饲料为麦麸和青绿饲料的混合物。7.一种大麦虫油脂,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意所述方法诱导的大麦虫提取得到。8.一种大麦虫油脂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意所述的方法诱导得到的大麦虫经过干燥、粉碎、萃取得到大麦虫油脂。9.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容庭张洁刘志昌马现永鲁慧杰李书宏彭广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