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瓦转子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32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瓦转子组合结构,包括磁性元件一(1)和磁性元件二(2),若干块磁性元件一(1)环形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在相邻的两块磁性元件一(1)之间分别设有磁性元件二(2),所述的磁性元件一(1)采用径向充磁制作而成,所磁性元件二(2)采用切向充磁制作而成,使磁性元件一(1)和磁性元件二(2)的磁极取向不同,在磁性元件一(1)磁场应用一侧上,所述磁性元件一(1)与磁性元件二(2)对接一侧的磁极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磁性元件一磁场磁力线通过磁性元件二引导至磁性元件一磁场应用一侧中,避免相邻两块磁性元件一的磁场相互抵消或向外泄漏,由此减少漏磁,从而提高磁性元件一磁场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瓦转子组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的结构。
技术介绍
磁性元件应用在发电机、永磁电机、磁性轴承和质子加速器等设备上,不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还具有节省能耗等优势,由此而广泛受到使用,然后,现有使用磁性元件一般都是考虑如果利用磁性元件的磁场产生作用力进行应用,而如何能更高效地应用磁场,使其磁场的利用率更高为磁性元件应用的一大难题,目前一般采用的技术时通过在磁性元件上设置屏蔽磁力线的包覆层,避免磁漏,如在磁性元件外侧包覆一层超低碳钢材料等,但效果并不明显。如磁性元件在无刷直流电机应用中,其多片磁性元件通过粘结在导磁环上固定,使磁性元件的磁场在导磁环屏蔽下做功,但其导磁环屏蔽磁场效果并不明显,磁漏现象仍很突出,因此并不能充分利用磁性元件的磁场,导致磁性元件的磁力利用率低,未能充分发挥磁性元件应有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磁性元件应用存在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提高磁性元件磁场利用率的方法及其利用该方法制作成的磁瓦转子组合结构。实现本技术目的一种磁瓦转子组合结构,包括磁性元件一和磁性元件二,若干块磁性元件一环形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在相邻的两块磁性元件一之间分别设有磁性元件二,所述的磁性元件一采用径向充磁制作而成,所磁性元件二采用切向充磁制作而成,使磁性元件一和磁性元件二的磁极取向不同,在磁性元件一磁场应用一侧上,所述磁性元件一与磁性元件二对接一侧的磁极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磁性元件一为纵向分布磁向的磁瓦,磁性元件二为横向分布磁向的磁瓦。进一步的,所述磁性元件一内侧磁极与相邻磁性元件二对接一侧的磁极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磁性元件一内侧磁极为N极,外侧磁极为S极,相邻磁性元件二对接一侧的磁极为N极;所述磁性元件一内侧磁极为S极,外侧磁极为N极,相邻磁性元件二对接一侧的磁极为S极。进一步的,所述磁性元件一外侧磁极与相邻磁性元件二对接一侧的磁极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磁性元件一外侧磁极为N极,内侧磁极为S极,相邻导磁元件二对接一侧的磁极为N极;所述磁性元件一外侧磁极为S极,内侧磁极为N极,相邻磁性元件二对接一侧的磁极为S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磁瓦转子组合结构,将若干块磁性元件一环形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在相邻的两块磁性元件一之间分别设有磁性元件二,所述的磁性元件一采用径向充磁制作而成,所磁性元件二采用切向充磁制作而成,使磁性元件一和磁性元件二的磁极取向不同,在磁性元件一磁场应用一侧中,排列相邻所述的磁性元件一与磁性元件二的磁极相同。因此,本技术的磁性元件一磁场磁力线通过磁性元件二引导至磁性元件一磁场应用一侧中,避免相邻两块磁性元件一的磁场相互抵消或向外泄漏,由此,减少漏磁,从而提高磁性元件一磁场的利用率,以致提高转子的功率,充分利用磁性元件一磁力,节省用电。2、本技术的磁性元件二将相邻的两块磁性元件一的磁力导向磁场应用区域中,因此不但充分利用磁性元件一的磁场磁力进行做功,提高磁场的利用率,同时避免磁力流失,增加磁力做功能力,同时也节省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磁瓦转子组合结构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磁瓦转子组合结构,包括磁性元件一1和磁性元件二2,若干块磁性元件一1环形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在相邻的两块磁性元件一1之间分别设有磁性元件二2,所述的磁性元件一1采用径向充磁制作而成,所磁性元件二2采用切向充磁制作而成,使磁性元件一1和磁性元件二2的磁极取向不同,在磁性元件一1磁场应用一侧中,所述磁性元件一1与磁性元件二2对接一侧的磁极相同,即所述磁性元件一1与磁性元件二2对接一侧的磁极与对应磁性元件二2对接的一侧磁极相同。实施例中,所述磁性元件一1磁场应用一侧为磁场形成工作动力(或称做功)的磁场区域,具体的,所述磁性元件一1磁场应用一侧为相邻的磁性元件一1和磁性元件二2磁场磁力做功的一侧磁场范围,或说为相邻的磁性元件一1和磁性元件二2磁场磁力与相对物体或构件产生工作的一侧磁场范围。所述磁性元件一1为纵向分布磁向的磁瓦,也可称径向分布磁向的磁瓦,磁性元件二2为横向分布磁向的磁瓦,也可称切向分布磁向的磁瓦。该磁性元件一1和磁性元件二2的四周侧边设有倒角,该磁性元件二2的厚度和高度与磁性元件一1相对应,如磁性元件二2的厚度和高度与磁性元件一1相同。具体的,所述磁性元件一1内侧磁极与相邻磁性元件二2对接一侧的磁极相同,如磁性元件一1内侧磁极为S极,外侧磁极为N极,相邻磁性元件二2对接一侧的磁极为S极,另一侧(即外侧)为N极。如磁性元件一1的内侧为N极,外侧磁极为S极,而相邻的两块磁性元件二2对接的一侧磁极也分别为N极,另一侧(即外侧)为S极,或说,位于磁性元件一1磁场应用一侧的磁性元件一1和磁性元件二2,当两块磁性元件二2与中间磁性元件一1对接的一侧磁极分别同为S极时,所述两块磁性元件二2之间的磁性元件一1内侧磁极也为S极。因此,形成电机转子中连续排列的两个磁性元件一1磁极取向不同和连续排列的磁性元件二2磁极取向也不同。具体的,位于两块磁性元件二2之间的磁性元件一1磁极分布是内侧磁极为S极、外侧磁极为N极,而相邻的一磁性元件二2与磁性元件一1对接的一侧磁极为S极,而相邻的另一磁性元件二2与磁性元件一1对接的一侧磁极同样为S极。如果定义磁性元件一1左侧的磁性元件二2为第一磁性元件,磁性元件一1右侧的磁性元件二2为第二磁性元件,那么,当磁性元件一1磁极分布是内侧磁极为S极、外侧磁极为N极,那么,第一磁性元件的磁极分布是左侧磁极为N极、右侧磁极为S极,即贴近磁性元件一1一侧的磁极为S极,第二磁性元件的磁极分布是左侧磁极为S极、右侧磁极为N极,即贴近磁性元件一1一侧的磁极为S极,使中间的磁性元件一1内侧的磁极与两侧的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对接一侧的磁极相同,即为S极。上述磁性元件一1内侧与磁性元件二2一侧的磁极相同,由此形成电机的外转子磁场磁力动力,可应用在无刷直流电机上,应用时,磁性元件一1磁场磁力线通过磁性元件二2引导至磁性元件一1磁场应用一侧中,避免相邻两块磁性元件一1的磁场相互抵消或向外泄漏,由此减少漏磁,从而有效提高磁性元件一1磁场的利用率,节省能耗。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技术特点是:所述磁性元件一1外侧磁极与相邻磁性元件二2对接一侧的磁极相同。具体的,所述磁性元件一1外侧磁极为N极,内侧磁极为S极,相邻磁性元件二2对接一侧的磁极为N极,及磁性元件一1外侧磁极为S极,内侧磁极为N极,相邻磁性元件二2对接一侧的磁极为S极。进一步说,所述磁性元件一1外侧的磁极与相邻磁性元件二2对接一侧的磁极相同,即利用磁性元件一1和磁性元件二2的摆放方向不同,使磁性元件一1外侧的磁极与相邻磁性元件二2对接一侧的磁极相同,以实现磁性元件一1和磁性元件二2磁场在磁性元件一1和磁性元件二2外侧与物体或构件产生工作,其余同上实施例1。本实施例技术用于电机的内转子技术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瓦转子组合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磁性元件一(1)和磁性元件二(2),若干块磁性元件一(1)环形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在相邻的两块磁性元件一(1)之间分别设有磁性元件二(2),所述的磁性元件一(1)采用径向充磁制作而成,所磁性元件二(2)采用切向充磁制作而成,使磁性元件一(1)和磁性元件二(2)的磁极取向不同,在磁性元件一(1)磁场应用一侧上,所述磁性元件一(1)与磁性元件二(2)对接一侧的磁极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瓦转子组合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磁性元件一(1)和磁性元件二(2),若干块磁性元件一(1)环形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在相邻的两块磁性元件一(1)之间分别设有磁性元件二(2),所述的磁性元件一(1)采用径向充磁制作而成,所磁性元件二(2)采用切向充磁制作而成,使磁性元件一(1)和磁性元件二(2)的磁极取向不同,在磁性元件一(1)磁场应用一侧上,所述磁性元件一(1)与磁性元件二(2)对接一侧的磁极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瓦转子组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磁性元件一(1)为纵向分布磁向的磁瓦,磁性元件二(2)为横向分布磁向的磁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磁瓦转子组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磁性元件一(1)内侧磁极与相邻磁性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特斯拉克磁电科技有限公司江门市胜思特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