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模用钢马氏体组织超细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875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铸模用钢马氏体组织超细化方法,(1)超细化后锻件经真空热处理保温,再进行气淬,使锻件表面温度降至255~275℃,并在此温度下保持105~130s,锻件表面与心部温度差控制在50~80℃;(2)在360~400℃保护气氛条件下保温;(3)550~600℃下保温,再油淬至室温;(4)进行1~3次去应力回火处理至硬度达到要求。本方法简单易操作,尤其适用于大规格模具钢,热处理周期缩短,在常规压铸要求硬度条件下冲击韧性提高了12%~20%,可延长压铸模寿命,满足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压铸用高性能压铸模用钢的硬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铸模用钢马氏体组织超细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具体为压铸模用钢的热处理方法,尤其是压铸模用钢的马氏体组织的超细化方法。
技术介绍
AISIH13(4Cr5MoSiV1)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热作模具钢,可用于压铸模、热冲压模、热锻模和挤压模等。H13钢的硬度一般≥50HRC;而作为压铸模用钢,普遍接受的硬度为44~48HRC。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由奥氏体急速冷却(淬火)形成。马氏体不锈钢是一类可以通过热处理(淬火、回火)对其性能进行调整的不锈钢。当奥氏体到达马氏体转变温度(Ms)时,马氏体转变开始产生,母相奥氏体组织开始不稳定。在Ms以下某温度保持不变时,少部分的奥氏体组织迅速转变,但不会继续。只有当温度进一步降低,更多的奥氏体才转变为马氏体。最后,温度到达马氏体转变结束温度Mf,马氏体转变结束。据统计,80%以上的H13材质压铸模具在循环急冷急热过程中热裂,当交变热应力的幅值超过屈服强度,就在型腔表面引起往复塑性变形,逐渐造成损伤积累,热疲劳抗力与强韧性有直接的关系。细化组织是提升压铸模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铸模用钢马氏体组织超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压铸模用钢经锻造成型和超细化处理的锻件,进行以下的热处理工艺:(1)第一段淬火预冷却工艺过程:锻件经真空热处理保温,再用3~5bar氮气或惰性气体进行气淬,使锻件表面温度降至255~275℃,并在此温度下保持105~130s,锻件表面与心部温度差控制在50~80℃;(2)第二段低温回火工艺过程:步骤(1)处理后的锻件在低温保护气氛回火炉中,在360~400℃保护气氛条件下保温,以锻件厚度计,保温时间为2~3h/100mm;(3)第三段高温回火工艺过程:步骤(2)处理后的锻件在550~600℃下保温,以锻件厚度计,保温时间为2.5~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模用钢马氏体组织超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压铸模用钢经锻造成型和超细化处理的锻件,进行以下的热处理工艺:(1)第一段淬火预冷却工艺过程:锻件经真空热处理保温,再用3~5bar氮气或惰性气体进行气淬,使锻件表面温度降至255~275℃,并在此温度下保持105~130s,锻件表面与心部温度差控制在50~80℃;(2)第二段低温回火工艺过程:步骤(1)处理后的锻件在低温保护气氛回火炉中,在360~400℃保护气氛条件下保温,以锻件厚度计,保温时间为2~3h/100mm;(3)第三段高温回火工艺过程:步骤(2)处理后的锻件在550~600℃下保温,以锻件厚度计,保温时间为2.5~3.5h/100mm;再油淬至室温;(4)第四段去应力回火工艺过程:检测硬度,进行1~3次去应力回火处理至硬度达到要求;所述的去应力回火处理条件为:锻件置于回火炉中,580~610℃保温去应力回火处理,以锻件厚度计,保温时间为4~6h/100mm,再随炉冷却至室温。2.权利要求1所述压铸模用钢马氏体组织超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锻件由压铸模用钢经过冶炼、浇铸、均质化后锻造成型及超细化处理;均质化的条件为:1200~1300℃高温扩散退火10~16小时。3.权利要求1或2所述压铸模用钢马氏体组织超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铸模用钢为H13钢,其成分包括Nb,在AISIH13钢的基础上添加0.03wt%~0.06wt%Nb。4.权利要求1所述压铸模用钢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平吴日铭张新强刘后尧彭卫平葛云鹏谢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鸿泰南通精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