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励磁线圈径向布置的磁流变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4703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励磁线圈径向布置磁流变阻尼器,主要由活塞杆、阻尼器端盖、阻尼器缸体、活塞头端盖、线圈绕线架及励磁线圈等组成。活塞头部分由活塞头左右端盖、线圈绕线架及励磁线圈共同组成。线圈绕线架加工有8个T型结构,8组励磁线圈分别均匀缠绕在8个T型结构上,可实现全液流通道为有效阻尼通道。当励磁线圈通电时,根据磁流变效应,磁力线开始于线圈绕线架圆环部分,依次经过T型结构、液流通道及阻尼器缸体形成闭合回路。通过控制励磁线圈电流大小可得到所需的输出阻尼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阻尼力大、阻尼力可调范围较宽的特点,特别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减振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励磁线圈径向布置的磁流变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种多励磁线圈径向布置的磁流变阻尼器。
技术介绍
磁流变阻尼器作为一种新型半主动控制元件,具有毫秒级响应速度、大控制范围和大输出阻尼力等特点,使其广泛用于建筑物以及桥梁的减振系统。传统磁流变阻尼器通过对励磁线圈通入电流大小的控制,来实现输出阻尼力大小的实时控制。磁流变阻尼器绕线槽加工成圆环形槽,其横截面积为矩形;有效阻尼间隙的长度只有绕线槽左右两段。阻尼器的粘滞阻尼力与有效阻尼间隙的长度成正比。当磁流变阻尼器应用于越野车冲击能量吸收系统,飞行器着陆系统等需要粘滞阻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时,一般是通过增大活塞头的体积,达到增加有效阻尼间隙的长度,从而实现增加阻尼器粘滞阻尼力的目的,但该方法往往使阻尼器外形体积大,并且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多励磁线圈径向布置磁流变阻尼器。活塞头部分由活塞头左右端盖、线圈绕线架及励磁线圈共同组成。线圈绕线架加工有8个T型结构,8组励磁线圈分别均匀缠绕在8个T型结构上,可实现全液流通道为有效阻尼通道。当励磁线圈通电时,根据磁流变效应,磁力线开始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励磁线圈径向布置的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吊环(1)、活塞杆(2)、阻尼器左端盖(3)、阻尼器缸体(4)、活塞头左端盖(5)、线圈绕线架(6)、励磁线圈(7)、活塞头右端盖(8)、紧锁螺母(9)、浮动活塞(10)、阻尼器右端盖(11)及右吊环(12);左吊环(1)右端加工有内螺纹孔,活塞杆(2)左端加工有外螺纹,两者通过螺纹固定连接;阻尼器左端盖(3)中间加工有圆形通孔,活塞杆(2)圆周外表面与阻尼器左端盖(3)圆形通孔内表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左端盖(3)与阻尼器缸体(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活塞头左端盖(5)圆周内表面与活塞杆(2)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励磁线圈径向布置的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吊环(1)、活塞杆(2)、阻尼器左端盖(3)、阻尼器缸体(4)、活塞头左端盖(5)、线圈绕线架(6)、励磁线圈(7)、活塞头右端盖(8)、紧锁螺母(9)、浮动活塞(10)、阻尼器右端盖(11)及右吊环(12);左吊环(1)右端加工有内螺纹孔,活塞杆(2)左端加工有外螺纹,两者通过螺纹固定连接;阻尼器左端盖(3)中间加工有圆形通孔,活塞杆(2)圆周外表面与阻尼器左端盖(3)圆形通孔内表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左端盖(3)与阻尼器缸体(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活塞头左端盖(5)圆周内表面与活塞杆(2)圆周外表面过渡配合;活塞头左端盖(5)左端通过活塞杆(2)台肩进行轴向定位;线圈绕线架(6)圆周内表面与活塞头(2)圆周外表面过盈配合;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良易锋喻理梵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