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鹏专利>正文

一种无动力隔油沉淀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076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动力隔油沉淀罐,包括沉淀罐主体、外壳和集泥斗,沉淀罐主体的中间设置有外壳,外壳与沉淀罐主体固定连接,外壳的底部中间设置有集泥斗,集泥斗与外壳固定连接,集泥斗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电磁阀,排泥电磁阀与集泥斗嵌套连接,导流筒的镂空部位顶部设置有集油管,集油管与导流筒嵌入连接,废水经过进水口进入导流筒内部,关闭排水电磁阀,使内部水位上涨,浮油达到排油管的高度时,自动排出,具有自动排油、高效节能的优点,在废水进入沉淀罐后,残渣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通过除泥重力板收集,并自动的集中在集泥斗的底部,再打开排泥电磁阀进行排污,适用于无动力隔油沉淀罐的使用,在未来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动力隔油沉淀罐
本技术涉及沉淀罐
,具体为一种无动力隔油沉淀罐。
技术介绍
沉淀罐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减少用地面积,目前多采用蜂窝斜管异向流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脉冲澄清池等,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但现有的沉淀罐,配备撇油机、刮油机、刮泥机及排泥泵等,消耗很大的动力,且操作繁琐,实用价值不高,资源消耗较大,安装、拆卸比较麻烦,普通的沉淀罐,更换集油管和排泥管道比较麻烦,降低了沉淀罐的实用性以及功能性。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无动力隔油沉淀罐,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隔油沉淀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操作繁琐,需要动力和难以清洗配件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动力隔油沉淀罐,包括沉淀罐主体、外壳和集泥斗,所述沉淀罐主体的中间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与沉淀罐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底部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支架,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动力隔油沉淀罐,包括沉淀罐主体(1)、外壳(2)和集泥斗(5),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罐主体(1)的中间设置有外壳(2),所述外壳(2)与沉淀罐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的底部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与外壳(2)固定连接,所述支架(3)的底部设置有底座(4),所述底座(4)与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的底部中间设置有集泥斗(5),所述集泥斗(5)与外壳(2)固定连接,所述集泥斗(5)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电磁阀(6),所述排泥电磁阀(6)与集泥斗(5)嵌套连接,所述外壳(2)的顶部左侧设置有排水电磁阀(7),所述排水电磁阀(7)与外壳(2)嵌套连接,所述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隔油沉淀罐,包括沉淀罐主体(1)、外壳(2)和集泥斗(5),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罐主体(1)的中间设置有外壳(2),所述外壳(2)与沉淀罐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的底部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与外壳(2)固定连接,所述支架(3)的底部设置有底座(4),所述底座(4)与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的底部中间设置有集泥斗(5),所述集泥斗(5)与外壳(2)固定连接,所述集泥斗(5)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电磁阀(6),所述排泥电磁阀(6)与集泥斗(5)嵌套连接,所述外壳(2)的顶部左侧设置有排水电磁阀(7),所述排水电磁阀(7)与外壳(2)嵌套连接,所述外壳(2)的顶部右侧设置有进水口(9),所述进水口(9)与外壳(2)嵌套连接,所述外壳(2)的中间设置有固定条(10),所述固定条(10)与外壳(2)紧密焊接,沉淀罐主体(1)的镂空部位设置有导流筒(101),所述导流筒(101)与沉淀罐主体(1)嵌套连接,所述沉淀罐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罐口(11),所述罐口(11)与沉淀罐主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刘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