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7914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所述输送带本体顶部和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梯形防滑齿,所述输送带本体顶部和底部均横向设置有橡胶层,所述输送带本体的外侧包括覆盖胶层、帆布带层、抗切割胶层、缓冲胶层、钢丝网状层、耐磨胶层、扎丝层和耐磨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梯形防滑齿、橡胶层、覆盖胶层、帆布带层、抗切割胶层、缓冲胶层、钢丝网状层、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耐磨胶层、扎丝层和耐磨层的配合,增强输送带材质的强度,提高输送带的抗撕裂和耐磨性能,使传送带具备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功能,解决了传统输送带不具备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功能的问题,防止输送带发生断裂。

Impact-resistant, tear-resistant and high wear-resistant conveyor bel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mpact-resistant, tear-resistant and high wear-resistant conveyor belt, which comprises a conveyor belt body.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conveyor belt body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successively from left to right with a plurality of trapezoidal anti-skid teeth.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conveyor belt body are transversely provided with a rubber layer. The outer side of the conveyor belt body includes a covering rubber layer, a canvas belt layer, a cutting-resistant rubber layer, a buffer rubber layer, and a rubber layer. Steel wire mesh layer, wear resistant adhesive layer, wire binding layer and wear resistant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enhances the strength of the conveyor belt material, improves the tear resistance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nveyor belt, and enables the conveyor belt to have the functions of impact resistance, tear resistance and high wear resistance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trapezoidal anti-skid teeth, rubber layer, covering rubber layer, canvas belt layer, anti-cutting rubber layer, buffer rubber layer, steel wire mesh layer, first steel wire rope, second steel wire rope, wear resistance rubber layer, wire binding layer and wear resistance layer. It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conveyor belt does not have the function of impact resistance, tear resistance and high wear resistance, and prevents the conveyor belt from brea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输送带
本技术涉及输送带
,具体为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输送带。
技术介绍
输送带,英文名,又称运输带,是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输送带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行业中输送距离较短、输送量较小的场合,皮带输送机在农业、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广泛用于输送各种固体块状和粉料状物料或成件物品。在煤矿和大型工厂会用到输送带进行传送物料,传统的输送带不具备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功能,在煤矿和大型工厂进行长距离和跨度大的物料进行传送时,物料会对输送带的表面进行冲压和磨损,极易造成输送带断裂和破损,使用者需要定期对输送带进行维护和更换,大大的增强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增加了使用方的投入成本,降低使用方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输送带,具备具备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功能的优点,解决了传统输送带不具备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功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所述输送带本体顶部和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梯形防滑齿,所述输送带本体顶部和底部均横向设置有橡胶层,所述输送带本体的外侧包括覆盖胶层、帆布带层、抗切割胶层、缓冲胶层、钢丝网状层、耐磨胶层、扎丝层和耐磨层,所述覆盖胶层位于输送带本体的外侧,所述帆布带层位于覆盖胶层的外侧,所述抗切割胶层位于帆布带层的外侧,所述缓冲胶层位于抗切割胶层的外侧,所述钢丝网状层位于缓冲胶层的外侧,所述钢丝网状层包括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所述耐磨胶层位于钢丝网状层的外侧,所述扎丝层位于耐磨胶层的外侧,所述耐磨层位于扎丝层的外侧。优选的,所述橡胶层位于梯形防滑齿的内侧,所述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以钢丝网状层为基面交叉编织。优选的,所述输送带本体顶部和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三角形齿,所述三角形齿位于梯形防滑齿的内侧。优选的,所述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的表面均涂设有防锈漆,所述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的直径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梯形防滑齿、橡胶层、覆盖胶层、帆布带层、抗切割胶层、缓冲胶层、钢丝网状层、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耐磨胶层、扎丝层和耐磨层的配合,增强输送带材质的强度,提高输送带的抗撕裂和耐磨性能,使传送带具备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功能,解决了传统输送带不具备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功能的问题,防止输送带发生断裂,减少使用者对输送带更换的频率,降低使用方的人工成本,值得推广使用。2、本技术通过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以钢丝网状层为基面交叉编织,增强输送带材质的强度,提高输送带的抗冲击和抗撕裂性能,通过三角形齿,增强输送带表面的防滑耐磨效果,通过防锈漆,防止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的表面生锈,延长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的直径相同,提高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受压力度的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钢丝网状层结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输送带本体结构局部剖视图。图中:1输送带本体、2梯形防滑齿、3橡胶层、4覆盖胶层、5帆布带层、6抗切割胶层、7缓冲胶层、8钢丝网状层、9第一钢丝绳、10第二钢丝绳、11耐磨胶层、12扎丝层、13耐磨层、14三角形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1,输送带本体1顶部和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三角形齿14,三角形齿14位于梯形防滑齿2的内侧,通过三角形齿14,增强输送带表面的防滑耐磨效果,输送带本体1顶部和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梯形防滑齿2,输送带本体1顶部和底部均横向设置有橡胶层3,橡胶层3位于梯形防滑齿2的内侧,输送带本体1的外侧包括覆盖胶层4、帆布带层5、抗切割胶层6、缓冲胶层7、钢丝网状层8、耐磨胶层11、扎丝层12和耐磨层13,覆盖胶层4位于输送带本体1的外侧,帆布带层5位于覆盖胶层4的外侧,抗切割胶层6位于帆布带层5的外侧,缓冲胶层7位于抗切割胶层6的外侧,钢丝网状层8位于缓冲胶层7的外侧,钢丝网状层8包括第一钢丝绳9和第二钢丝绳10,第一钢丝绳9和第二钢丝绳10以钢丝网状层8为基面交叉编织,通过第一钢丝绳9和第二钢丝绳10以钢丝网状层8为基面交叉编织,增强输送带材质的强度,提高输送带的抗冲击和抗撕裂性能,第一钢丝绳9和第二钢丝绳10的表面均涂设有防锈漆,通过防锈漆,防止第一钢丝绳9和第二钢丝绳10的表面生锈,延长第一钢丝绳9和第二钢丝绳10的使用寿命,第一钢丝绳9和第二钢丝绳10的直径相同,通过第一钢丝绳9和第二钢丝绳10的直径相同,提高第一钢丝绳9和第二钢丝绳10受压力度的均匀性,耐磨胶层11位于钢丝网状层8的外侧,扎丝层12位于耐磨胶层11的外侧,耐磨层13位于扎丝层12的外侧,通过梯形防滑齿2、橡胶层3、覆盖胶层4、帆布带层5、抗切割胶层6、缓冲胶层7、钢丝网状层8、第一钢丝绳9、第二钢丝绳10、耐磨胶层11、扎丝层12和耐磨层13的配合,增强输送带材质的强度,提高输送带的抗撕裂和耐磨性能,使传送带具备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功能,解决了传统输送带不具备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功能的问题,防止输送带发生断裂,减少使用者对输送带更换的频率,降低使用方的人工成本。使用时,橡胶层3、覆盖胶层4、帆布带层5、抗切割胶层6、缓冲胶层7、钢丝网状层8、第一钢丝绳9、第二钢丝绳10、耐磨胶层11、扎丝层12和耐磨层13的配合,增强输送带材质的强度,提高输送带的抗撕裂和耐磨性能,使传送带具备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功能,通过第一钢丝绳9和第二钢丝绳10以钢丝网状层8为基面交叉编织,增强输送带材质的强度,提高输送带的抗冲击和抗撕裂性能,通过三角形齿14,增强输送带表面的防滑耐磨效果,通过防锈漆的配合,防止第一钢丝绳9和第二钢丝绳10的表面生锈,通过第一钢丝绳9和第二钢丝绳10的直径相同,提高第一钢丝绳9和第二钢丝绳10受压力度的均匀性。综上所述:该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输送带,通过梯形防滑齿2、橡胶层3、覆盖胶层4、帆布带层5、抗切割胶层6、缓冲胶层7、钢丝网状层8、第一钢丝绳9、第二钢丝绳10、耐磨胶层11、扎丝层12和耐磨层13的配合,解决了传统输送带不具备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功能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本体(1)顶部和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梯形防滑齿(2),所述输送带本体(1)顶部和底部均横向设置有橡胶层(3),所述输送带本体(1)的外侧包括覆盖胶层(4)、帆布带层(5)、抗切割胶层(6)、缓冲胶层(7)、钢丝网状层(8)、耐磨胶层(11)、扎丝层(12)和耐磨层(13),所述覆盖胶层(4)位于输送带本体(1)的外侧,所述帆布带层(5)位于覆盖胶层(4)的外侧,所述抗切割胶层(6)位于帆布带层(5)的外侧,所述缓冲胶层(7)位于抗切割胶层(6)的外侧,所述钢丝网状层(8)位于缓冲胶层(7)的外侧,所述钢丝网状层(8)包括第一钢丝绳(9)和第二钢丝绳(10),所述耐磨胶层(11)位于钢丝网状层(8)的外侧,所述扎丝层(12)位于耐磨胶层(11)的外侧,所述耐磨层(13)位于扎丝层(12)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抗冲击抗撕裂高耐磨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本体(1)顶部和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梯形防滑齿(2),所述输送带本体(1)顶部和底部均横向设置有橡胶层(3),所述输送带本体(1)的外侧包括覆盖胶层(4)、帆布带层(5)、抗切割胶层(6)、缓冲胶层(7)、钢丝网状层(8)、耐磨胶层(11)、扎丝层(12)和耐磨层(13),所述覆盖胶层(4)位于输送带本体(1)的外侧,所述帆布带层(5)位于覆盖胶层(4)的外侧,所述抗切割胶层(6)位于帆布带层(5)的外侧,所述缓冲胶层(7)位于抗切割胶层(6)的外侧,所述钢丝网状层(8)位于缓冲胶层(7)的外侧,所述钢丝网状层(8)包括第一钢丝绳(9)和第二钢丝绳(10),所述耐磨胶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哲汤占鹏李培旺杜欣闯朱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