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织物芯管状输送带
[0001]本技术涉及织物芯管状输送带
,具体为新型织物芯管状输送带。
技术介绍
[0002]管状输送带是指与圆管带式输送机配套使用的,借助外力在整个运输线路或部分运输线路成圆管形状的输送带,工作时胶带由平面渐变为U形,最后卷成管状以实行封闭式输送,管状输送带分为织物芯和钢丝绳芯两大类,但传统的织物芯管状输送带的耐拉扯性不好,且耐磨性不好,为此,我们提出新型织物芯管状输送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新型织物芯管状输送带,具备耐拉扯性好,且耐磨性好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织物芯管状输送带的耐拉扯性不好,且耐磨性不好的问题。
[0005]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织物芯管状输送带,包括管状输送带本体,所述管状输送带本体包含有上覆盖层、第一粘接层、第一编织层、第二粘接层、第二编织层、第三粘接层和下覆盖层,所述上覆盖层位于第一编织层的顶部,所述第一粘接层位于上覆盖层和第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织物芯管状输送带,包括管状输送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输送带本体(1)包含有上覆盖层(101)、第一粘接层(102)、第一编织层(103)、第二粘接层(104)、第二编织层(105)、第三粘接层(106)和下覆盖层(107),所述上覆盖层(101)位于第一编织层(103)的顶部,所述第一粘接层(102)位于上覆盖层(101)和第一编织层(103)之间,所述第一编织层(103)位于第二编织层(105)的顶部,所述第二粘接层(104)位于第一编织层(103)和第二编织层(105)之间,所述第二编织层(105)位于下覆盖层(107)的顶部,所述第三粘接层(106)位于第二编织层(105)和下覆盖层(107)之间,所述上覆盖层(101)包含有耐磨层(1011)和弹性橡胶层(1012),所述耐磨层(1011)位于弹性橡胶层(1012)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织物芯管状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1011)为硫化聚氨酯层,所述弹性橡胶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旺,娄世民,赵杰,陈培培,朱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