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771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控制器,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包括两个由左至右并排设置的护套,每一所述护套均安装在控制器上并套设在一线束上,左侧的所述护套上安装有第一尾附件,所述第一尾附件的侧面开设有朝向右前方并具有开口的第一导向通道,所述第一尾附件套设在一线束上并使线束由第一导向通道的开口伸出;右侧的所述护套上安装有第二尾附件,所述第二尾附件的侧面开设有朝向右方或者后方并具有开口的第二导向通道,所述第二尾附件套设在一线束上并使线束由第二导向通道的开口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解决汽车上的线束走向一致性差和发生干涉的问题,进而提高电路的可靠性,也使维修更加方便。

A Connector for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obile controller,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obile connector, comprising two jackets arranged side by side from left to right, each of which is mounted on the controller and on a wire harness, the first tail accessory is mount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said jacket, and the side of the first tail accessor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uiding passage facing right front and having an opening. A tail accessory is arranged in a wiring harness and extends the wiring harness from the opening of the first guiding channel; a second tail accessory is arranged on the sheath on the right side, and a second guiding channel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second tail accessory with an opening to the right or rear side. The second tail accessory is arranged in a wiring harness and extends the wiring harness from the opening of the second guiding channel. The utility model can solve the problems of poor alignment and interference of the wiring harness on the automobile, thereby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ircuit and making maintenance more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接插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控制器,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接插件。
技术介绍
汽车控制系统中涉及很多线束的连接,比如前舱中的控制器上用插接的方式连接有用于传导控制信号的线束。但由于对线束的约束不够,控制器上连接的线束比较多,线束之间走向不一致,并且容易发生干涉,线束与其他零部件之间也容易发生干涉。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会导致线束被磨损,进而影响电流和信号的传递,影响汽车电路的可靠性;汽车出现控制故障时,不利于线束维修与排查。如何利用简单的结构保证线束走向的一致性,避免干涉进而提高电路的可靠性,是目前很有意义的研究项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用接插件,以解决汽车上的线束走向一致性差和发生干涉的问题,进而提高电路的可靠性,也使维修更加方便。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包括两个由左至右并排设置的护套,每一所述护套均安装在控制器上并套设在一线束上,左侧的所述护套上安装有第一尾附件,所述第一尾附件的侧面开设有朝向右前方并具有开口的第一导向通道,所述第一尾附件套设在一线束上并使线束由第一导向通道的开口伸出;右侧的所述护套上安装有第二尾附件,所述第二尾附件的侧面开设有朝向右方或者后方并具有开口的第二导向通道,所述第二尾附件套设在一线束上并使线束由第二导向通道的开口伸出。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的开口位于第二尾附件的前表面所在平面的前侧。所述第一尾附件和第二尾附件均为盒状结构,其下方均设有卡接结构并卡接在护套的上端。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的开口朝前方偏右45°的方向。所述第一尾附件和第二尾附件上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上安装有用于固定线束的扎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由于具有护套和第一尾附件、第二尾附件,对线束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碰撞和摩擦;同时对线束也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保证线束一致性差和线束之间相互干涉的问题;(2)由于第一尾附件的第一导向通道开口向右前方,而第二尾附件的第二导向通道开口朝向右方或者后方,能够防止线束与第二尾附件之间的干涉,避免线束被磨损;(3)由于第一导向通道的开口延伸到第二尾附件前表面的前侧,能够避免线束弯曲后与第二尾附件干涉;(4)扎带和卡接结构保证了线束固定的牢靠性。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尾附件和第二尾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尾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尾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对比例的安装示意图;图6是对比例的发生干涉的位置示意图。图中:1-护套,2-线束,3-第一尾附件,31-第一导向通道,4-第二尾附件,41-第二导向通道,5-卡接结构,6-固定孔,7-控制器,8-第三尾附件,9-第四尾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包括两个由左至右并排设置的护套1,每一所述护套1均安装在控制器7上并套设在一线束2上,左侧的所述护套1上安装有第一尾附件3,所述第一尾附件3的侧面开设有朝前方偏右45°的方向并具有开口的第一导向通道31,所述第一尾附件3套设在一线束2上并使线束2由第一导向通道31的开口伸出;右侧的所述护套1上安装有第二尾附件4,所述第二尾附件4的侧面开设有朝向右方或者后方(图中为朝向后方)并具有开口的第二导向通道41,所述第二尾附件4套设在一线束2上并使线束2由第二导向通道41的开口伸出。所述第一导向通道31的开口位于第二尾附件4的前表面所在平面的前侧(即图2中虚线的前侧)。考虑到线束2比较柔软,在安装时会发生弯曲,将第一导向通道31的开口向前方延伸能够避免线束2弯曲后与第二尾附件4干涉。所述第一尾附件3和第二尾附件4均为盒状结构,其下方均设有卡接结构5并卡接在护套2的上端。卡接结构5能够保证第一尾附件3和第二尾附件4固定的可靠性,进而保证对线束2的固定和导向效果。所述第一尾附件3和第二尾附件4上均开设有固定孔6,所述固定孔6上安装有用于固定线束2的扎带。扎带能防止线束2在第一尾附件3和第二尾附件4内自由移动,进而避免磨损,进一步提高了对线束2固定和导向效果。使用本技术后,控制器7上的线束2先通过护套1,再通过第一尾附件3或者第二尾附件4后延伸至外部,护套1和第一尾附件3、第二尾附件4均对线束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碰撞和摩擦;同时三者对线束2也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保证线束一致性差和线束之间相互干涉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线束2与其他零部件之间的干涉。第一尾附件3的第一导向通道31开口向右前方,而第二尾附件4的第二导向通道41开口朝向右方或者后方,能够防止线束2与第二尾附件4之间的干涉,避免线束2被磨损,进而提高电信号的稳定性和线束的使用寿命。对比例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效果,提供对比例。如图5所示,对比例与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将第一尾附件3更换为第三尾附件8,第二尾附件4更换为了第四尾附件9,第三尾附件8和第四尾附件9的导向通道的方向均为向右。在对比例中,由于对线束的导向方向发生改变,会使线束2与第四尾附件9之间发生干涉,如图6所示,在A处发生了干涉,这会造成线束2的磨损并影响电信号的传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包括两个由左至右并排设置的护套(1),每一所述护套(1)均安装在控制器(7)上并套设在一线束(2)上,其特征在于:左侧的所述护套(1)上安装有第一尾附件(3),所述第一尾附件(3)的侧面开设有朝向右前方并具有开口的第一导向通道(31),所述第一尾附件(3)套设在一线束(2)上并使线束(2)由第一导向通道(31)的开口伸出;右侧的所述护套(1)上安装有第二尾附件(4),所述第二尾附件(4)的侧面开设有朝向右方或者后方并具有开口的第二导向通道(41),所述第二尾附件(4)套设在一线束(2)上并使线束(2)由第二导向通道(41)的开口伸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包括两个由左至右并排设置的护套(1),每一所述护套(1)均安装在控制器(7)上并套设在一线束(2)上,其特征在于:左侧的所述护套(1)上安装有第一尾附件(3),所述第一尾附件(3)的侧面开设有朝向右前方并具有开口的第一导向通道(31),所述第一尾附件(3)套设在一线束(2)上并使线束(2)由第一导向通道(31)的开口伸出;右侧的所述护套(1)上安装有第二尾附件(4),所述第二尾附件(4)的侧面开设有朝向右方或者后方并具有开口的第二导向通道(41),所述第二尾附件(4)套设在一线束(2)上并使线束(2)由第二导向通道(41)的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