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安检通道的手动闸门机构及安检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576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应用于安检通道的手动闸门机构,包括安检台、拉手部及闸门部,所述拉手部与所述闸门部通过设有第一通孔的皮套连接,所述拉手部分包括拉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拉手部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器件;所述闸门部分包括本体、活动杆、平行连杆、电机,闸门,所述本体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平行连杆一侧与所述闸门连接,所述活动杆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活动杆包括可活动块、固定块及推块,所述可活动块贯穿所述固定块、所述推块贯穿所述第一凹槽,并与所述可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元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机械连接传动,解决闸门断电自锁,闸门无法操作,提高安全性和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安检通道的手动闸门机构及安检台
本专利技术属于安全检查领域特别涉及应用于安检通道的手动闸门机构。目前在使用安检通道时,尤其是海关边检,为了防止旅客冲关或非刷卡过关,使用的安检通道闸门基本配备自锁功能,尤其是在断电的情况下,闸门在非损坏的情况下不可通过人力打开,该情况下,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让人通过安检,或者工作人员自己通过闸门到达另一端时需要人员翻越或者临时找备用电源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故需要一种在断电自锁情况下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开启闸门的手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的应用于安检通道的手动闸门机构及安检台,在满足安检通道闸门断电自锁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可对闸门进行开合操作,以应对特殊情况,提高闸门的利用率及安全性。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应用于安检通道的手动闸门机构及安检台,包括安检台1、拉手部2及闸门部3,所述闸门部3与所述拉手部2通过皮套连接,所述皮套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拉手部2,设有固定部分21手部分22,所述固定部分21设有第二通孔213,所述钢丝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钢丝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孔213,并与所述拉手部分22固定连接,所述闸门部3包括本体31、活动杆32、平行连杆33、连杆电机34,闸门35及连杆36,所述本体31设有第一凹槽211,所述平行连杆33一侧与所述闸门35连接,底部与所述连杆36连接,所述活动杆32设有第三通孔321,所述活动杆32包括可活动块322及固定块323,所述固定块323与所述本体3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322与所述本体31固定连接端,所述推块贯穿所述第一凹槽211并与所述可活动块322连接,所述可活动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元器件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所述活动杆32设有第三通孔321,所述活动杆32包括可活动块322、固定块323及推块324,所述可活动块贯穿所述固定块323、所述推块324贯穿所述第一凹槽211,并与所述可活动块32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323与所述本体31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元器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还包括钢丝,所述钢丝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钢丝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孔23并与拉手部222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贯穿所述第三通孔321,并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活动杆32与所述平行连杆33平行,且所述活动块与所述活动杆32与闸门35连接端抵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平行连杆33包括垂直方向两个枝杆,水平45度方向连个平行枝杆与所述垂直方向枝杆可活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活动杆32的可活动块的位移量小于所述钢丝的位移量,及所述手动部分的位移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211的长度小于所述手动部分的位移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包括权利1-6所属的应用于安检通道的手动闸门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平行连杆33的上下两端的连杆的两侧设有对称的弹性元器件用于保证整个平行连杆33运动的平衡性。如图所示,在通电的情况下,闸门就在电机的带动下自动运转,在断电情况下,闸门自锁处于不可运动的情况,他人在不破坏闸门的前提下不可通过外力对闸门进行开合操作,在此前体下,如遇特殊情况:如紧急人员需要通过该通道,或工作人员自身需要经过该通道时时,也无法通过闸门,极大的破坏了闸门通道的便利性。此外合理的是,还有其它特殊情况,如有急救病人,需要给予打开闸门给予通过的情况,此时安检台1内的工作人员可在安检台内拉动拉手部2,拉开带动钢丝运动,所述可活动块322及推块324在钢丝的作用下带动一起沿着所述第一凹槽运动运动,可预见的是,因凹槽的长度小于拉手部完全打开时钢丝的位移量,所述推块最终必将抵接所述连杆36,并进一步推动所述连杆36向外侧移动,同时带动所述平行连杆33转动,并进一步推动闸门向外侧运动,使得闸门脱离自锁状态;在此后,可通过对闸门沿开合方向施加外力即可进行开合,同时因述平行连杆33的上下两端的连杆的两侧设有对称的弹性元器件用以保证整个平行连杆33运动的平衡性,从而使得闸门运动可高不会与闸门其它部件发生刮擦碰撞而造成损害。而在通电的情况下,闸门就在电机的带动下自动运转。在放开拉手部时,所述机构在第一弹性元器件及第二弹性元器件的作用下回复至原状态,闸门回复至锁定状态。提高安全性及利用率。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工作人员可在安检台内对断电自锁的闸门进行闸门开启操作,提高闸门的利用率及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拉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拉手部拉开拉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拉手部的俯视图。图6为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闸门部的锁定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为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闸门部的非锁定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为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活动杆与本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是以图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应用于安检通道的手动闸门机构及安检台,包括安检台1、拉手部2及闸门部3,所述闸门部3与所述拉手部2通过皮套连接,所述皮套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拉手部2,设有固定部分21手部分22,所述固定部分21设有第二通孔213,所述钢丝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钢丝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孔213,并与所述拉手部分22固定连接,所述闸门部3包括本体31、活动杆32、平行连杆33、连杆电机34,闸门35及连杆36,所述本体31设有第一凹槽211,所述平行连杆33一侧与所述闸门35连接,底部与所述连杆36连接,所述活动杆32设有第三通孔321,所述活动杆32包括可活动块322及固定块323,所述固定块323与所述本体3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322与所述本体31固定连接端,所述推块贯穿所述第一凹槽211并与所述可活动块322连接,所述可活动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元器件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所述活动杆32设有第三通孔321,所述活动杆32包括可活动块322、固定块323及推块324,所述可活动块贯穿所述固定块323、所述推块324贯穿所述第一凹槽211,并与所述可活动块32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323与所述本体31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元器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还包括钢丝,所述钢丝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钢丝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孔23并与拉手部222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贯穿所述第三通孔321,并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活动杆32与所述平行连杆33平行,且所述活动块与所述活动杆32与闸门35连接端抵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平行连杆33包括垂直方向两个枝杆,水平45度方向连个平行枝杆与所述垂直方向枝杆可活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活动杆32的可活动块的位移量小于所述钢丝的位移量,及所述手动部分的位移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211的长度小于所述手动部分的位移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包括权利1-6所属的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公开应用于安检通道的手动闸门机构及安检台,包括安检台、拉手部及闸门部,所述闸门部3与所述拉手部通过皮套连接,所述皮套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拉手部分,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钢丝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拉手部分固定,所述闸门部包括本体、活动杆、平行连杆、电机,闸门,所述平行连杆一侧与闸门连接,底部与活动杆连接,活动杆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活动杆包括可活动块及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段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钢丝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端与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元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公开应用于安检通道的手动闸门机构及安检台,包括安检台、拉手部及闸门部,所述闸门部3与所述拉手部通过皮套连接,所述皮套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拉手部分,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钢丝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拉手部分固定,所述闸门部包括本体、活动杆、平行连杆、电机,闸门,所述平行连杆一侧与闸门连接,底部与活动杆连接,活动杆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活动杆包括可活动块及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段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钢丝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端与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元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安检通道的手动闸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丝,所述钢丝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钢丝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福川程连强胡刚赖时伍
申请(专利权)人: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