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5690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36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ED灯珠,包括:具有围坝结构的封装支架、固晶于该封装支架上的蓝光LED芯片以及填充于封装支架的围坝内并覆盖所述蓝光LED芯片表面的封装胶,所述封装胶包括位于外周的环形荧光圈以及位于环形荧光圈内的透明胶层,所述蓝光LED芯片位于所述环形荧光圈内。能够很好的消除光斑的问题,荧光粉远离芯片,芯片的热不能直接影响荧光粉的发光效率;相对于底部沉积结构,受激发程度高,能够减少荧光粉用量;芯片正面无荧光粉阻挡,蓝光的热辐射通道不受阻碍,散热效果好。

A kind of LED lamp bead

An LED lamp bead provided by the present embodiment includes an encapsulation bracket with a dam structure, a blue LED chip fixed on the encapsulation bracket, and an encapsulation glue filled in the encapsulation bracket and covering the surface of the blue LED chip. The encapsulation glue includes a circular fluorescent ring located at the periphery and a transparent glue layer located in the circular fluorescent ring, where the blue LED chip is located. The annular fluorescent ring is described. It can eliminate the problem of light spot very well. The heat of the chip can not directly affect the luminescence efficiency of the phosphor because the phosphor is far away from the chip. Compared with the bottom deposition structure, it has high excitation degree and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phosphor. The front of the chip has no phosphor blockade, the thermal radiation channel of blue light is not blocked,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i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灯珠
本技术涉及LED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灯珠。
技术介绍
LED灯珠的封装多种多样,现有技术中较为常规有以下三种,第一种为荧光粉与胶水均匀混合地点涂在灯珠上;第二种是采用离心机将荧光粉沉淀在灯珠底部,如中国专利技术申请专利申请号201710903465.1公开的COB光源制作方法所述;第三种就是采用“远程激发荧光粉”的形式,即远程荧光粉结构。对于上述封装存在不同缺陷,如第一种结构中均匀点胶形式存在明显光斑,即处于中心位置的蓝光到不同位置荧光胶的光程不一样,因此产生不同色温,形成光斑。第二种结构中荧光粉沉淀在灯珠底部的工艺,由于发出蓝光PN结在芯片的中部,沉淀在底部荧光粉不能完全的受到激发,造成荧光粉激发效率低,浪费材料,并且荧光粉靠近芯片发热位置,荧光粉受热后发光效率低;而第三种结构中的远程激发方式,对灯珠内部的气密性要求高,工艺不好控制,并且荧光粉位于芯片上部,阻挡蓝光的热辐射通道,影响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全新的LED灯珠结构,荧光粉用量少、荧光粉受激发效率高,蓝光的热辐射通道不受阻碍,并且无光斑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LED灯珠,包括:具有围坝结构的封装支架、固晶于该封装支架上的蓝光LED芯片以及填充于封装支架的围坝内并覆盖所述蓝光LED芯片表面的封装胶,所述封装胶包括位于外周的环形荧光圈以及位于环形荧光圈内的透明胶层,所述蓝光LED芯片位于所述环形荧光圈内。进一步的,所述环形荧光圈的截面呈上窄下宽的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蓝光LED芯片设有多个,多个蓝光LED芯片均位于所述环形荧光圈内。进一步的,所述蓝光LED芯片与环形荧光圈之间呈间距设置。再进一步的,所述蓝光LED芯片与环形荧光圈的间距呈0.5mm-1mm。进一步的,所述封装支架的围坝的内壁还设有反光层。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方案的LED灯珠,封装胶的外周为环形荧光圈,中间为透明胶层,所述蓝光LED芯片位于该环形荧光圈内,蓝光LED芯片侧向射出的光线经环形荧光圈的荧光粉激发后形成红、绿光射出,并与蓝光LED芯片的正面射出的蓝光混合形成白光,该光源结构,能够很好的消除光斑的问题,且荧光粉位于蓝光LED芯片的侧向面,荧光粉远离芯片,因此芯片的热没有直接影响荧光粉的发光效率,相对于底部沉积结构,受激发程度高,在达到相同光效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荧光粉用量;同时,蓝光LED芯片正面无荧光粉阻挡,蓝光的热辐射通道不受阻碍,散热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实施例一中封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实施例一中LED封装流程示意图;图3所示为实施例一中LED灯珠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实施例二中LED灯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ED灯珠,包括:具有围坝11结构的封装支架10、固晶于该封装支架10上的蓝光LED芯片20以及填充于封装支架10的围坝11内并覆盖所述蓝光LED芯片20表面的封装胶。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蓝光LED芯片20以倒装芯片为例,数量为一个,蓝光LED芯片20直接倒装封装于封装支架10的电极上,其具体的倒装封装方式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早已掌握的,如先在封装支架10的正电极101和负电极102上均点涂锡膏40,后续通过固晶机夹取晶粒并进行固晶,使得蓝光LED芯片20的P电极和N电极通过锡膏40分别固定并电连接于封装支架10的正电极101和负电极102上。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正装芯片进行封装,在此不再详述。所述封装胶包括位于外周的环形荧光圈32以及位于环形荧光圈32内的透明胶层31,即所述环形荧光圈32贴合于所述封装支架10的围坝11内壁,所述蓝光LED芯片20位于所述环形荧光圈32内。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荧光圈32的截面呈上窄下宽的结构,形成上少下多的分布,类似锥形,因越远离芯片的位置光线越不集中,激发效率越低,如此结构,形成底部较多的荧光粉有利于荧光粉的激发,使荧光粉的激发效率更好。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形荧光圈的截面也可以是上下宽度相同的方形结构。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蓝光LED芯片20与环形荧光圈32之间呈间距设置,优选的,蓝光LED芯片20与环形荧光圈32之间呈间距设置成0.5mm,在远离热源的同时,又能够很好的保证激发效率。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该LED灯珠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参照图2所示,将配好的常规荧光胶30涂覆于封装支架10上,并覆盖所述蓝光LED芯片20,形成封装体,以封装支架10的中心轴A为旋转轴,旋转所述封装体,使所述封装体进行自转;荧光胶30的荧光粉产生离心运动,并向荧光胶30外周方向转移,形成环形荧光圈32,其中心位置因荧光粉转移冲形变成透的透明胶层31,所述蓝光LED芯片20位于该环形荧光圈31内,如图3所示。透明胶层31即为脱离荧光粉后的透明胶,如常规的硅胶等。通过自转,荧光胶30内的荧光粉产生离心运动向外转移,进而抵触于封装支架10的围坝11内壁,开始集聚,进而形成环形荧光圈32。本实施例提供的LED灯珠,与
技术介绍
中第二种荧光粉沉淀在灯珠底部的结构的实验对比数据如下:
技术介绍
中第二种荧光粉沉淀在灯珠底部的LED灯珠为对照组,本实施例的LED灯珠为改进组。在相同荧光胶重量及相同光效(即相同色温和显色指数)的情况下,对照组和改进组所用的荧光粉的用量。表1为对照组的冷态数据;表2为对照组的热态数据;表3为改进组的冷态数据;表4为改进组的热态数据。其中,冷态数据是灯珠点亮后的瞬间测试的值,此时灯珠温度可近似为常温测试结果;热态数据是灯珠点亮稳定后得到的数据。对照组数据如下:表1对照组的冷态数据表2对照组的热态数据其中,绿粉、红粉1及红粉2的百分比数据是指绿粉、红粉1及红粉2分别与混合后得到的荧光粉总重量的百分比。通过表1、表2的数据,可得出,对照组的冷热态光通维持率=冷态光通量/热态光通量=96.17/119.67*100%=80.36%;色温偏移=(冷态色温-热态色温)/冷态色温=(2907-3022)/2907*100%=-3.96%。其荧光粉量=绿粉+红粉1+红粉2=53.23%+4.51%+1.43%=59.17%。改进组数据如下:表3改进组的冷态数据表2改进组的热态数据其中,绿粉、红粉1及红粉2的百分比数据是指绿粉、红粉1及红粉2分别与混合后得到的荧光粉总重量的百分比。通过表3、表4的数据,可得出,改进的冷热态光通维持率=冷态光通量/热态光通量=102.02/121.26*100%=84.13%;色温偏移=(冷态色温-热态色温)/冷态色温=(2903-3018)/2903*100%=3.96%。其荧光粉量=绿粉+红粉1+红粉2=40.56%+4.10%+0.75%=45.41%。由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灯珠,包括:具有围坝结构的封装支架、固晶于该封装支架上的蓝光LED芯片以及填充于封装支架的围坝内并覆盖所述蓝光LED芯片表面的封装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包括位于外周的环形荧光圈以及位于环形荧光圈内的透明胶层,所述蓝光LED芯片位于所述环形荧光圈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灯珠,包括:具有围坝结构的封装支架、固晶于该封装支架上的蓝光LED芯片以及填充于封装支架的围坝内并覆盖所述蓝光LED芯片表面的封装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包括位于外周的环形荧光圈以及位于环形荧光圈内的透明胶层,所述蓝光LED芯片位于所述环形荧光圈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荧光圈的截面呈上窄下宽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小飞高春瑞郑剑飞郑文财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多彩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