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545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滚动阻力的降低同时能够有效地抑制胎面部的胎肩区域及中央区域处的偏磨损的充气轮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胎体层4和2层带束层7,该带束层7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条带束帘线C,且以在层间带束帘线C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其中,在带束层7中的至少一方,带束帘线C在轮胎中心位置CL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α以及带束帘线C在带束末端位置BE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β满足15°≤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胎面部埋设有带束层的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实现滚动阻力的降低同时能够有效地抑制胎面部的胎肩区域及中央区域处的偏磨损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充气轮胎一般具有如下的构造:具备架设于一对胎圈部之间的胎体层、和配置于胎面部中的胎体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多层带束层,带束层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条带束帘线(英文:beltcord),且以在层间带束帘线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近年来,对于乘用车用的充气轮胎,强烈要求降低滚动阻力,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以使胎面部的接地形状成为大致矩形的方式设计轮胎。然而,作为采用了矩形的接地形状的情况下的缺点,存在在胎面部的胎肩区域容易发生偏磨损的倾向。对此,为了抑制胎肩区域处的偏磨损,提出了如下方案:通过使构成带束层的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根据轮胎宽度方向的位置而不同,从而提高带束层的端部处的轮胎周向的刚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在基于带束层的构造提高了带束层的端部处的轮胎周向的刚性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胎面部的中央区域处的接地长度相对增加,在胎面部的中央区域容易发生偏磨损,进而导致滚动阻力的恶化。因此,难以兼顾到实现滚动阻力的降低和胎面部的胎肩区域及中央区域处的偏磨损的抑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05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滚动阻力的降低同时能够有效地抑制胎面部的胎肩区域及中央区域处的偏磨损的充气轮胎。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架设于一对胎圈部之间的胎体层、以及配置于胎面部中的胎体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2层带束层,该带束层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条带束帘线,且以在层间带束帘线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带束层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带束帘线在轮胎中心位置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α以及所述带束帘线在带束末端位置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β满足15°≤β<α≤35°的关系,在将向所述充气轮胎填充240kPa的气压并负载了由标准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的75%的载荷的条件下接地了时的轮胎周向的最大接地长度设为L1,将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大接地宽度设为W1,将从轮胎中心位置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为最大接地宽度W1的40%的位置处的轮胎周向的接地长度设为L2时,所述最大接地长度L1以及接地长度L2满足0.8≤L2/L1≤1.0的关系。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带束层中的至少一方、采用带束帘线的带束末端位置处的倾斜角度β比带束帘线的轮胎中心位置处的倾斜角度α小的构造,能够抑制胎面部的胎肩区域处的偏磨损。另一方面,通过将基于最大接地长度L1与胎肩区域处的接地长度L2之比L2/L1而确定的接地形状设为大致矩形,能够抑制胎面部的中央区域处的偏磨损,并且能够避免滚动阻力的恶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滚动阻力的降低,同时能够有效地抑制胎面部的胎肩区域及中央区域处的偏磨损。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倾斜角度α与倾斜角度β之差为3°以上。由此,能够充分发挥抑制胎面部的胎肩区域处的偏磨损的效果。优选的是,带束层具有带束帘线的倾斜角度为α±1°的范围的中央侧的高角度区域和带束帘线的倾斜角度为β±1°的范围的胎肩侧的低角度区域,高角度区域的宽度为带束层的总宽度的1/2以上,低角度区域的宽度为带束层的总宽度的1/8以上。这样,通过如上述那样设定带束层的中央侧的高角度区域和胎肩侧的低角度区域,能够使胎面部的刚性分配适当化。带束层也可以在高角度区域与低角度区域之间具有容许带束帘线的角度变化的相连区域。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配置于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至少1层带束加强层作为用于使接地形状适当化的第1加强构造,该带束加强层以覆盖带束层的高角度区域的方式配置。在该情况下,带束加强层在比带束层的低角度区域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处终止。尤其是,优选的是,带束加强层为2层以上。通过将带束加强层如上述那样配置在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能够使接地形状适当化,抑制胎面部的中央区域处的偏磨损,并且能够避免滚动阻力的恶化。优选的是,在第1加强构造中,带束层在高角度区域与低角度区域之间具有容许带束帘线的角度变化的相连区域,带束加强层以覆盖带束层的高角度区域以及相连区域的方式配置。能够通过在高角度区域与低角度区域之间设置相连区域从而容许带束帘线的急剧的角度变化,但通过将该相连区域与高角度区域一起用带束加强层覆盖,能够缓和因相连区域而产生的变形(日文:歪み),能够提高耐久性。另外,优选的是,在第1加强构造中,带束层的双方具有高角度区域以及低角度区域。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胎面部的胎肩区域处的偏磨损。另外,优选的是,带束层的双方在高角度区域与低角度区域之间具有容许带束帘线的角度变化的相连区域,位于内侧处的带束层的相连区域和位于外侧处的带束层的相连区域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这样,通过使位于内侧处的带束层的相连区域和位于外侧处的带束层的相连区域相互错开,能够抑制局部地产生变形。而且,优选的是,在第1加强构造中,在胎面部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槽,该主槽包括至少1条中央主槽和位于该中央主槽的两外侧的一对胎肩主槽,带束加强层比各胎肩主槽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从带束加强层的末端位置到对应的胎肩主槽为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d为胎肩主槽的开口宽度D的50%以上。若带束加强层的末端位置与胎肩主槽的位置一致,则在胎肩主槽的槽底容易产生裂纹(英文:crack),但通过使这两者充分分离开,能够抑制槽底裂纹的产生。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以覆盖带束层的方式配置在该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至少1层带束加强层作为用于使接地形状适当化的第2加强构造,该带束加强层设定为每单位宽度的轮胎周向的刚性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区域比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区域高。通过将带束加强层如上述那样配置在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能够使接地形状适当化,抑制胎面部的中央区域处的偏磨损,并且能够避免滚动阻力的恶化。优选的是,在形成第2加强构造时,采用以下记载的构造中的至少1个。即,优选的是,在带束加强层中,每单位宽度的冠带帘线(英文:bandcord)的埋入(日文:打ち込み)根数以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区域比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区域多的方式配置。另外,优选的是,在带束加强层中,刚性比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区域的冠带帘线高的冠带帘线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区域。而且,优选的是,在带束加强层中,冠带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处于0°~30°的范围,该冠带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逐渐增大。通过采用这些构造,能够调整带束加强层的每单位宽度的轮胎周向的刚性。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是扁平率为65%以下的乘用车用轮胎。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降低在乘用车用轮胎中要求的滚动阻力,同时能够有效地抑制胎面部的胎肩区域及中央区域处的偏磨损。在本专利技术中,胎面部的接地形状在将轮胎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日文:正規リム)并填充了预定的气压的状态下将轮胎垂直地放置在平面上并负载了预定的载荷的条件下进行测定。“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基于的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中、该标准按每个轮胎而规定的轮辋,例如,若是JATMA则设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架设于一对胎圈部之间的胎体层、以及配置于胎面部中的胎体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2层带束层,该带束层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条带束帘线,且以在层间带束帘线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带束层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带束帘线在轮胎中心位置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α以及所述带束帘线在带束末端位置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β满足15°≤β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16 JP 2016-182190;2016.09.16 JP 2016-18219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架设于一对胎圈部之间的胎体层、以及配置于胎面部中的胎体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2层带束层,该带束层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条带束帘线,且以在层间带束帘线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带束层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带束帘线在轮胎中心位置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α以及所述带束帘线在带束末端位置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β满足15°≤β<α≤35°的关系,在将向所述充气轮胎填充240kPa的气压并负载了由标准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的75%的载荷的条件下接地了时的轮胎周向的最大接地长度设为L1,将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大接地宽度设为W1,将从轮胎中心位置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为最大接地宽度W1的40%的位置处的轮胎周向的接地长度设为L2时,所述最大接地长度L1以及接地长度L2满足0.8≤L2/L1≤1.0的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α与所述倾斜角度β之差为3°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具有所述带束帘线的倾斜角度为α±1°的范围的中央侧的高角度区域和所述带束帘线的倾斜角度为β±1°的范围的胎肩侧的低角度区域,所述高角度区域的宽度为所述带束层的总宽度的1/2以上,所述低角度区域的宽度为所述带束层的总宽度的1/8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配置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至少1层带束加强层,该带束加强层以覆盖所述带束层的高角度区域的方式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加强层为2层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胎面部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槽,该主槽包括至少1条中央主槽和位于该中央主槽的两外侧的一对胎肩主槽,所述带束加强层比各胎肩主槽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从所述带束加强层的末端位置到对应的胎肩主槽为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d为所述胎肩主槽的开口宽度D的50%以上。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在所述高角度区域与所述低角度区域之间具有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芝井孝志信田全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