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重载车辆车轮的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2021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2:49
一种用于重载车辆车轮的轮胎(100),其包括:‑胎体结构(101);和‑带束结构(105);和‑胎面带(106),其中,所述带束结构(105)包括:‑第一带束层(105a),其结合增强元件,所述增强元件沿一个或多个方向取向,并且选自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帘线;‑第二带束层(105b),其施加在第一带束层(105a)上,并且包括:i)定位在所述第二带束层(105b)的轴向外端处的一对侧向增强层(113),所述侧向增强层(113)结合沿大致圆周方向取向的增强元件;和ii)轴向地插置在所述一对侧向增强层(113)之间并且结合沿一个或多个方向取向的增强件的中央带束层(114);‑可选地,弹性体材料片(105g),其布置在所述至少第一带束层(105a)和所述第二带束层(105b)之间的;‑第三带束层(105c),其位于第二带束层(105b)的径向外侧,并且结合倾斜的增强元件;和‑第四带束层(105d),其位于第三带束层(105c)的径向外侧,并且结合在相对于第三带束层(105c)的增强元件的相反方向上的倾斜增强元件。

Tyres for heavy-duty vehicle wheels

A tire (100) for heavy-duty vehicle wheels includes: (101) carcass structure; (105) belt structure; (105) and tread belt (106). The belt structure (105) includes: (105) first belt (105a), a combined reinforcing element, the reinforcing element orientates in one or more directions and chooses cord made of free non-metallic materials; (105) second belt (b), and (106). It is applied to the first band layer (105a) and includes: i) a pair of lateral reinforcement layers (113) positioned at the axial outer end of the second band layer (105b), which are combined with reinforcement elements oriented along a roughly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and I i) a central band of the reinforcement layers (113) axially inserted between the pair of lateral reinforcement layers (113)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inforcement members oriented in one or more directions. Bundle layer (114); optionally, elastomeric material sheet (105g), which is arranged between at least the first band layer (105a) and the second band layer (105b); the third band layer (105c),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radial outer side of the second band layer (105b) and is combined with inclined reinforcement elements; and the fourth band layer (105d),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radial outer side of the third band layer (105c) and is combined with the third band layer (105b). An inclined enhancement element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relative to the enhancement element of the third band beam layer (105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重载车辆车轮的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特别是用于重载车辆的车轮,例如卡车、公共汽车、拖车以及一般而言用于其中轮胎承受高负荷的车辆车轮的轮胎。这些还可以包括轻型运输车辆(所谓的“轻型卡车”)。众所周知,轮胎一般包括:具有大致环形形状的胎体结构,所述胎体结构具有与相应的右和左胎圈结构相联的相对的侧边缘;带束结构,其相对于胎体结构施加在径向外侧位置处;胎面带,其径向叠置在带束结构上;和一对侧壁,所述一对侧壁相对于胎体结构侧向地施加在相对侧上。
技术介绍
专利CN102358110公开了一种子午线轮胎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这样的子午线轮胎:其使用通过螺旋缠绕钢帘线制成的带束结构。这种子午线轮胎包括胎面带、带束和侧壁。带束结构包括作为整体的四个带束:作为过渡层施加在径向内侧位置处的第一带束;依序设置在第一带束上的第二和第三带束;以及布置在第三带束上的第四带束。第一带束又包括中央带束条和两个带束条,所述两个带束条相对于中央带束条对称地布置在轴向外侧位置处,并且其中每个带束条由根据轮胎的圆周螺旋缠绕的帘线织物形成。根据CN102358110,这种由钢帘线制成的带束结构将有效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100),其包括:‑胎体结构(101),其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101a);‑带束结构(105),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胎体结构(101)的径向外侧位置处;和‑胎面带(106),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带束结构(105)的径向外侧位置处,其中,所述带束结构(105)包括:‑第一带束层(105a),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胎体结构(101)的径向外侧位置处,所述至少第一带束层(105a)结合沿一个或多个方向取向的增强元件;‑第二带束层(105b),其施加在所述至少第一带束层(105a)上,并且包括:i)至少一对侧向增强层(113),其相对于所述轮胎(100)的赤道面(X‑X)基本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03 IT 1020160000571331.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100),其包括:-胎体结构(101),其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101a);-带束结构(105),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胎体结构(101)的径向外侧位置处;和-胎面带(106),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带束结构(105)的径向外侧位置处,其中,所述带束结构(105)包括:-第一带束层(105a),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胎体结构(101)的径向外侧位置处,所述至少第一带束层(105a)结合沿一个或多个方向取向的增强元件;-第二带束层(105b),其施加在所述至少第一带束层(105a)上,并且包括:i)至少一对侧向增强层(113),其相对于所述轮胎(100)的赤道面(X-X)基本对称地布置,并且定位在所述第二带束层(105b)的轴向外端处,所述侧向增强层(113)结合沿大致圆周方向取向的增强元件;ii)至少中央带束层(114),其轴向地插置在所述至少一对侧向增强层(113)之间,并且结合沿一个或多个方向取向的增强元件;-弹性材料片(105g),其布置在所述至少第一带束层(105a)和所述第二带束层(105b)之间;-至少第三带束层(105c),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带束层(105b)的径向外侧位置处,所述至少第三带束层(105c)结合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相对于所述轮胎(100)的所述赤道面(X-X)倾斜的多个增强元件;和-至少第四带束层(105d),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第三带束层(105c)的径向外侧位置处,所述至少第四带束层(105d)结合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沿着相对于所述至少第三带束层(105c)的所述增强元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轮胎(100)的所述赤道面(X-X)倾斜的增强元件。2.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100),其包括:-胎体结构(101),其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101a);-带束结构(105),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胎体结构(101)的径向外侧位置处;和-胎面带(106),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带束结构(105)的径向外侧位置处,其中,所述带束结构(105)包括:-第一带束层(105a),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胎体结构(101)的径向外侧位置处,所述至少第一带束层(105a)结合沿一个或多个方向取向的增强元件,所述增强元件选自: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帘线,所述帘线可选地由弹性体材料涂覆;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丝线,所述丝线可选地由弹性体材料涂覆;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丝线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织物结构;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增强原纤化纤维;及其组合;-第二带束层(105b),其施加在所述至少第一带束层(105a)上,并且包括:i)至少一对侧向增强层(113),其相对于所述轮胎(100)的赤道面(X-X)基本对称地布置,并且定位在所述第二带束层(105b)的轴向外端处,所述侧向增强层(113)结合沿大致圆周方向取向的增强元件,ii)至少中央带束层(114),其轴向地插置在所述至少一对侧向增强层(113)之间,并且结合沿一个或多个方向取向的增强元件;-至少第三带束层(105c),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带束层(105b)的径向外侧位置处,所述至少第三带束层(105c)结合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相对于所述轮胎(100)的所述赤道面(X-X)倾斜的多个增强元件;和-至少第四带束层(105d),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第三带束层(105c)的径向外侧位置处,所述至少第四带束层(105d)结合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沿着相对于所述至少第三带束层(105c)的所述增强元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轮胎(100)的所述赤道面(X-X)倾斜的增强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00),其中,所述至少第一带束层(105a)的所述增强元件选自: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帘线,所述帘线可选地由弹性体材料涂覆;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丝线或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丝线,所述丝线可选地由弹性体材料涂覆;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线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织物结构;由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米诺利T·皮佐尔诺C·雷亚D·洛伦泽蒂
申请(专利权)人: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