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清洁装置的卸灰阀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4221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清洁装置的卸灰阀。该种具有清洁装置的卸灰阀,包括上下密封箱体、上下卸灰阀、驱动装置,上下密封箱体设有相同的清洁装置,上密封箱体的清洁装置包括设于上密封箱体内的泄灰斗,泄灰斗锥尖下端连接圆柱端,泄灰斗上端向外伸出飞边,飞边圆周连接第一圆柱齿轮,第一圆柱齿轮一部分伸出于上密封箱体外侧并齿啮合第二圆柱齿轮,第二圆柱齿轮与减速机输出轴连接,泄灰斗中设有与其内壁压接的刮板,刮板通过刮板支架与卸灰阀本体连接;圆柱端套接第一隔套,第一隔套外圈套接有与卸灰阀本体连接的轴承。泄灰斗转动,使得泄灰斗内腔表面相对于刮板运动,刮板刮擦泄灰斗内腔表面将其上附着的灰尘污垢刮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清洁装置的卸灰阀
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清洁装置的卸灰阀。
技术介绍
卸灰阀是除尘设备排灰、送风和其它设备给料的主要设备,适用于粉状物料和颗料状物料。为环保、冶金、化工、粮食、食品、电力等工业部门广泛应用。于原理和结构上的要求,必须要求特定负压,当卸灰时,等于是打开一个通道,粉尘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卸灰阀的腔室被分离排除。中国数据库中公开了一篇名为一种低噪音安全型高密封双层卸灰阀的专利,该种低噪音安全型高密封双层卸灰阀包括上密封箱体、下密封箱体、上下卸灰阀、拨灰盘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分别对上下卸灰阀驱动,所述上卸灰阀位于上密封箱体的进料斗下口部,上卸灰阀与进料斗下口部呈非水平的斜面密封面设计,拨灰盘位于上卸灰阀上端面;下卸灰阀位于下密封箱体的上口部。本技术可以解决传统的双层卸灰阀存在的上下卸灰阀的表面易积料、密封圈易脱落等引起的密封效果差、工作环境噪音大等技术问题,但是卸灰阀中阀门与锥形的腔室连接,长时间使用卸灰阀后,卸灰阀锥形的腔室内壁会积累大量的灰尘泥垢,长此以往会影响卸灰阀使用效率,甚至影响其使用寿命,而人工清洗,强度大,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清洁装置的卸灰阀。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具有清洁装置的卸灰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清洁装置的卸灰阀,包括上密封箱体、下密封箱体、上卸灰阀、下卸灰阀、驱动装置,所述上密封箱体的下端为锥形,锥尖朝下设置,上密封箱体的锥尖和下密封箱体上端密封连接,下密封箱体下端为锥形,锥尖朝下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分别驱动上卸灰阀和下卸灰阀进行开合运动,其结构包括分别与上卸灰阀和下卸灰阀通过球铰接连接的摆臂,所述摆臂另一端分别连接转轴,所述上卸灰阀连接的转轴与上密封箱体转动连接,所述下卸灰阀连接的转轴与下密封箱体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还分别固接有向外伸出的配重臂,所述上卸灰阀的转轴连接有朝下伸出的上摇臂,所述下卸灰阀连接有向上伸出有下摇臂,所述上摇臂和下摇臂相对设置,所述上摇臂和下摇臂间设置有驱动臂,所述驱动臂一端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与上密封箱体伸出的支架连接,所述上密封箱体、下密封箱体设置有相同结构的清洁装置,所述上密封箱体的清洁装置包括设置于上密封箱体内侧的泄灰斗,所述泄灰斗呈漏斗形,所述泄灰斗上端为锥形端,锥尖朝下,所述锥形端设置有与其外形对应的锥形内腔,所述泄灰斗锥尖下端连接有向下伸出的圆柱端,所述圆柱端开设有与泄灰斗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泄灰斗上端向外伸出有飞边,所述飞边圆周连接第一圆柱齿轮,所述飞边下端表面设置于第一支架上侧表面,所述飞边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与上密封箱体连接,所述泄灰斗与上密封箱体偏心设置,所述上密封箱体侧壁开设有与第一圆柱齿轮对应的方形通孔,第一圆柱齿轮一部分从方形通孔处伸出于上密封箱体外侧,所述第一圆柱齿轮伸出于上密封箱体外侧的齿啮合有相配对的第二圆柱齿轮,所述第二圆柱齿轮与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减速机连接于与上密封箱体连接的支架,所述泄灰斗中设置有刮板支架,所述刮板支架沿泄灰斗轴线设置,所述刮板支架表面朝向内腔壁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与泄灰斗的内腔外形相匹配并与内腔表面压接,所述刮板支架上端伸出于泄灰斗外侧并与上密封箱体连接;所述上密封箱体和下密封箱体结合面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圆柱端从第一通孔中伸入下密封箱体中,所述圆柱端外表面套接有第一隔套,所述第一隔套外圈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所述第一隔套呈L型,所述第一隔套的短边和泄灰斗的锥形端下表面接触,第一隔套的长边朝下设置,所述轴承套接于长边,所述轴承的内圈压接于第一隔套短边内侧的表面,所述圆柱端外侧还套接有第二隔套,所述第二隔套端面压接于轴承的内圈另一侧表面,所述第二隔套外圈表面开设有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内插接有螺栓,螺栓通过螺纹和圆柱端连接,所述第一隔套和第二隔套将轴承的内圈定位,所述轴承外圈套接有第三隔套,所述第三隔套外表面和第一通孔外形相匹配,所述第三隔套设置于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三隔套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压接有第一压盖和第二压盖,所述第一压盖和第二压盖开设有供圆柱端通过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压盖和上密封箱体内腔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压盖和下密封箱体内腔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压盖和第二压盖分别与轴承外圈两侧表面压接并将轴承外圈定位;所述下箱体内腔中的泄灰斗圆柱端伸出于下密封箱体开设的第二通孔外侧,所述下密封箱体下端的外表面连接有垫圈,所述垫圈中部开设有与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直径相等,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深度之和等于上密封箱体和下密封箱体的第一通孔之和的深度,下密封箱体中的第三隔套设置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形成的通孔内,下密封箱体中的第二压盖和垫圈下表面连接。启动减速机,减速机连接的第二圆柱齿轮转动,并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圆柱齿轮转动,由于第一圆柱齿轮设置于泄灰斗飞边的外侧,并且第一圆柱齿轮下端的圆柱端还设置于轴承内,所以泄灰斗转动,由于泄灰斗内腔表面与刮板接触,而刮板连接的刮板支架与卸灰阀本身固接,所以泄灰斗内腔表面相对于刮板运动,刮板刮擦泄灰斗内腔表面将其上附着的灰尘污垢刮除。所述上摇臂和下摇臂相对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用于减缓驱动臂对上摇臂和下摇臂的冲击及磨损,减小该种卸灰阀的震动,并延长该种卸灰阀的使用寿命。所述驱动臂伸向外侧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驱动臂在旋转过程中,滚轮将驱动臂对上摇臂和下摇臂压接后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减小该种卸灰阀使用时的震动、磨损、噪音。所述第一支架与飞边、第二支架与飞边相对的表面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相匹配的密封圈。密封圈将上密封箱体和下密封箱体中的灰尘限制于卸灰阀本体内,防止灰尘从方孔中飘散出。所述密封圈为毡圈。所述毡圈成本低,易于获得,防尘效果好。所述第一支架上表面沿周向设置有弧形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轴线与泄灰斗的轴线共线,所述飞边下表面开设有与第一凸起相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一凸起的高度。所述第一凸起对和第一凹槽配对设计,减小了第一支架与飞边间的摩擦,使得泄灰斗转动时更加顺畅。所述第二支架下表面沿周向设置有弧形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轴线与泄灰斗的轴线共线,所述飞边下表面开设有与第二凸起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二凸起的高度。所述第二凸起对和第二凹槽配对设计,减小了第二支架与飞边间的摩擦,使得泄灰斗转动时更加顺畅。所述刮板由橡胶制成。橡胶制成的刮板减小刮板对泄灰斗内腔壁的磨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泄灰斗的转动,使得泄灰斗内腔表面相对于刮板运动,刮板刮擦泄灰斗内腔表面将其上附着的灰尘污垢刮除,并且能够实现该种卸灰阀一边工作的同时一边清洁淤积于泄灰斗内腔表面的污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B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的C局部放大图。其中,1上密封箱体,2下密封箱体,3上卸灰阀,4下卸灰阀,5摆臂,6转轴,7配重臂,8上摇臂,9下摇臂,10橡胶垫,11驱动臂,12电机,13滚轮,14泄灰斗,15锥形端,16圆柱端,17飞边,18第一圆柱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清洁装置的卸灰阀,包括上密封箱体、下密封箱体、上卸灰阀、下卸灰阀、驱动装置,所述上密封箱体的下端为锥形,锥尖朝下设置,上密封箱体的锥尖和下密封箱体上端密封连接,下密封箱体下端为锥形,锥尖朝下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分别驱动上卸灰阀和下卸灰阀进行开合运动,其结构包括分别与上卸灰阀和下卸灰阀通过球铰接连接的摆臂,所述摆臂另一端分别连接转轴,所述上卸灰阀连接的转轴与上密封箱体转动连接,所述下卸灰阀连接的转轴与下密封箱体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还分别固接有向外伸出的配重臂,所述上卸灰阀的转轴连接有朝下伸出的上摇臂,所述下卸灰阀连接有向上伸出有下摇臂,所述上摇臂和下摇臂相对设置,所述上摇臂和下摇臂间设置有驱动臂,所述驱动臂一端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与上密封箱体伸出的支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箱体、下密封箱体设置有相同结构的清洁装置,所述上密封箱体的清洁装置包括设置于上密封箱体内侧的泄灰斗,所述泄灰斗呈漏斗形,所述泄灰斗上端为锥形端,锥尖朝下,所述锥形端设置有与其外形对应的锥形内腔,所述泄灰斗锥尖下端连接有向下伸出的圆柱端,所述圆柱端开设有与泄灰斗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泄灰斗上端向外伸出有飞边,所述飞边圆周连接第一圆柱齿轮,所述飞边下端表面设置于第一支架上侧表面,所述飞边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与上密封箱体连接,所述泄灰斗与上密封箱体偏心设置,所述上密封箱体侧壁开设有与第一圆柱齿轮对应的方形通孔,第一圆柱齿轮一部分从方形通孔处伸出于上密封箱体外侧,所述第一圆柱齿轮伸出于上密封箱体外侧的齿啮合有相配对的第二圆柱齿轮,所述第二圆柱齿轮与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减速机连接于与上密封箱体连接的支架,所述泄灰斗中设置有刮板支架,所述刮板支架沿泄灰斗轴线设置,所述刮板支架表面朝向内腔壁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与泄灰斗的内腔外形相匹配并与内腔表面压接,所述刮板支架上端伸出于泄灰斗外侧并与上密封箱体连接;所述上密封箱体和下密封箱体结合面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圆柱端从第一通孔中伸入下密封箱体中,所述圆柱端外表面套接有第一隔套,所述第一隔套外圈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所述第一隔套呈L型,所述第一隔套的短边和泄灰斗的锥形端下表面接触,第一隔套的长边朝下设置,所述轴承套接于长边,所述轴承的内圈压接于第一隔套短边内侧的表面,所述圆柱端外侧还套接有第二隔套,所述第二隔套端面压接于轴承的内圈另一侧表面,所述第二隔套外圈表面开设有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内插接有螺栓,螺栓通过螺纹和圆柱端连接,所述第一隔套和第二隔套将轴承的内圈定位,所述轴承外圈套接有第三隔套,所述第三隔套外表面和第一通孔外形相匹配,所述第三隔套设置于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三隔套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压接有第一压盖和第二压盖,所述第一压盖和第二压盖开设有供圆柱端通过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压盖和上密封箱体内腔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压盖和下密封箱体内腔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压盖和第二压盖分别与轴承外圈两侧表面压接并将轴承外圈定位;所述下箱体内腔中的泄灰斗圆柱端伸出于下密封箱体开设的第二通孔外侧,所述下密封箱体下端的外表面连接有垫圈,所述垫圈中部开设有与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直径相等,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深度之和等于上密封箱体和下密封箱体的第一通孔之和的深度,下密封箱体中的第三隔套设置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形成的通孔内,下密封箱体中的第二压盖和垫圈下表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清洁装置的卸灰阀,包括上密封箱体、下密封箱体、上卸灰阀、下卸灰阀、驱动装置,所述上密封箱体的下端为锥形,锥尖朝下设置,上密封箱体的锥尖和下密封箱体上端密封连接,下密封箱体下端为锥形,锥尖朝下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分别驱动上卸灰阀和下卸灰阀进行开合运动,其结构包括分别与上卸灰阀和下卸灰阀通过球铰接连接的摆臂,所述摆臂另一端分别连接转轴,所述上卸灰阀连接的转轴与上密封箱体转动连接,所述下卸灰阀连接的转轴与下密封箱体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还分别固接有向外伸出的配重臂,所述上卸灰阀的转轴连接有朝下伸出的上摇臂,所述下卸灰阀连接有向上伸出有下摇臂,所述上摇臂和下摇臂相对设置,所述上摇臂和下摇臂间设置有驱动臂,所述驱动臂一端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与上密封箱体伸出的支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箱体、下密封箱体设置有相同结构的清洁装置,所述上密封箱体的清洁装置包括设置于上密封箱体内侧的泄灰斗,所述泄灰斗呈漏斗形,所述泄灰斗上端为锥形端,锥尖朝下,所述锥形端设置有与其外形对应的锥形内腔,所述泄灰斗锥尖下端连接有向下伸出的圆柱端,所述圆柱端开设有与泄灰斗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泄灰斗上端向外伸出有飞边,所述飞边圆周连接第一圆柱齿轮,所述飞边下端表面设置于第一支架上侧表面,所述飞边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与上密封箱体连接,所述泄灰斗与上密封箱体偏心设置,所述上密封箱体侧壁开设有与第一圆柱齿轮对应的方形通孔,第一圆柱齿轮一部分从方形通孔处伸出于上密封箱体外侧,所述第一圆柱齿轮伸出于上密封箱体外侧的齿啮合有相配对的第二圆柱齿轮,所述第二圆柱齿轮与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减速机连接于与上密封箱体连接的支架,所述泄灰斗中设置有刮板支架,所述刮板支架沿泄灰斗轴线设置,所述刮板支架表面朝向内腔壁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与泄灰斗的内腔外形相匹配并与内腔表面压接,所述刮板支架上端伸出于泄灰斗外侧并与上密封箱体连接;所述上密封箱体和下密封箱体结合面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圆柱端从第一通孔中伸入下密封箱体中,所述圆柱端外表面套接有第一隔套,所述第一隔套外圈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所述第一隔套呈L型,所述第一隔套的短边和泄灰斗的锥形端下表面接触,第一隔套的长边朝下设置,所述轴承套接于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云涛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