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改性测试样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3699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塑料改性测试样条模具,涉及塑料改性领域。该塑料改性测试样条模具,包括动模载体,动模载体的底部卡接有模仁,所述动模载体的底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动模载体空腔内壁的顶部一体成型有矩形的凸起,所述凸起的中部呈空心状,所述模仁的顶部设置有卡紧机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块一,所述卡块一呈直角梯形状,且卡块一的顶部呈倾斜状。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发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过设置设置卡紧机构和楔形块的配合,从而完成模仁的固定,达到了快速安装模仁的效果,并且通过设置推杆和弹簧二的配合可以快速的将模仁推出,从而达到了快速拆卸的效果,从而使更换模仁更加的简单快速。

A Spline Mould for Plastic Modification Test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pline mould for plastic modification test,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lastic modification. The plastic modification test spline die includes a moving die carrier, the bottom of the moving die carrier is clamped with a die core, the bottom of the moving die carrier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the top of the cavity inner wall of the moving die carrier is integrally shaped with a rectangular protrusion, the middle of the protrusion is hollow, the top of the mould core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mechanism, the clamp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side plate and one side of the side plate. Fixed with a clamp block, the clamp block is in the shape of a right-angle ladder, and the top of the clamp block is incline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sets clamping mechanism and wedge block to match, thus completes the fixing of the die, achieves the effect of quick installation of the die, and can quickly push the die out by setting the combination of push rod and spring two, thus achieving the effect of rapid disassembly, thus making the replacement of the die more simple and fa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改性测试样条模具
本技术涉及塑料改性
,具体为一种塑料改性测试样条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样条测试模具一般采用固定模仁结构,把几个不同的测试样条做在同一个模仁上,模仁固定在模座上。这种结构有以下缺点:1.每个测试样条的大小、重量和注塑要求不一样,把不同样条放在同一个模仁上成型,就不能使每个样条均处于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成型,无法做出满足标准的测试样条;2.模座和模仁采用固定结构,如果后期需要增加其他测试样条,则需要重做一套模座和模仁,增加了成本。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可换模仁式样条测试模具”,公开号为CN201420489415.5,该专利中通过在模仁上开设有定位槽,模仁固定板内设有与定位槽相对应的定位凸边,通过抽屉式的模仁及模仁固定板达到快速更换模仁的目的,但是该专利中,只解决了定模仁更换的问题,由于定模仁和动模仁相适配,所以更换定模仁的同时也需要更换动模仁,而该专利并没有解决动模仁更换的问题。并且由于动模仁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随着动模的转动而转动,特别是在双色机中,需要两个动模互相转动配合,进行产品的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案由此而生。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技术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塑料改性测试样条模具,包括动模载体,动模载体的底部卡接有模仁,所述动模载体的底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动模载体空腔内壁的顶部一体成型有矩形的凸起,所述凸起的中部呈空心状,所述模仁的顶部设置有卡紧机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块一,所述卡块一呈直角梯形状,且卡块一的顶部呈倾斜状,所述侧板的一侧并且位于卡块一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卡块二,所述卡块二呈长方体状,所述卡块一和卡块二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动模载体的顶部贯穿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底端延伸至凸起的内腔中并固定安装有外表面光滑设置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移动套,所述移动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移动套之间设置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缠绕在升降杆的外表面,且移动套远离弹簧一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卡块一和卡块二相适配的楔形块,楔形块呈直角梯形状,且楔形块的底部并且位于靠近卡块一的一侧呈与卡块一相适配的倾斜状,同时楔形块的底部与卡块二的顶部接触,所述推杆的顶端延伸至动模载体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按钮,所述按钮与动模载体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缠绕在推杆的外表面。进一步的,所述按钮的顶部呈弧形面设置,且按钮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作。进一步的,所述动模载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与模仁的顶部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动模载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立柱,立柱有四根,且四根立柱呈矩形排列在动模载体的顶部,所述立柱的顶部焊接有顶板。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套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在凹槽的内部滚动设置有钢珠,钢珠与升降杆的外表面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杆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凸环,凸环位于钢珠远离弹簧一的一侧。有益效果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发技术过设置设置卡紧机构和楔形块的配合,从而完成模仁的固定,达到了快速安装模仁的效果,并且通过设置推杆和弹簧二的配合可以快速的将模仁推出,从而达到了快速拆卸的效果,从而使更换模仁更加的简单快速。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动模载体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移动套的剖面图。其中,1动模载体、2模仁、3卡紧机构、31侧板、32卡块一、33卡块二、4推杆、5升降杆、6移动套、7弹簧一、8楔形块、9按钮、10弹簧二、11限位板、12立柱、13顶板、14钢珠、15凸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塑料改性测试样条模具,包括动模载体1,动模载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立柱12,立柱12有四根,且四根立柱呈矩形排列在动模载体1的顶部,立柱12的顶部焊接有顶板13,动模载体1的底部卡接有模仁2,动模载体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1,限位板11的底部与模仁2的顶部接触,动模载体1的底部开设有空腔,动模载体1空腔内壁的顶部一体成型有矩形的凸起,凸起的中部呈空心状,模仁2的顶部设置有卡紧机构3,卡紧机构3包括侧板31,侧板3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块一32,卡块一32呈直角梯形状,且卡块一32的顶部呈倾斜状,侧板31的一侧并且位于卡块一3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卡块二33,卡块二33呈长方体状,卡块一32和卡块二33之间存在空隙。动模载体1的顶部贯穿设置有推杆4,推杆4的底端延伸至凸起的内腔中并固定安装有外表面光滑设置的升降杆5,升降杆5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移动套6,移动套6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在凹槽的内部滚动设置有钢珠14,钢珠与升降杆5的外表面接触,升降杆5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凸环15,凸环15位于钢珠14远离弹簧一7的一侧,移动套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移动套6之间设置有弹簧一7,弹簧一7缠绕在升降杆5的外表面,且移动套6远离弹簧一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卡块一32和卡块二33相适配的楔形块8,楔形块8呈直角梯形状,且楔形块8的底部并且位于靠近卡块一32的一侧呈与卡块一32相适配的倾斜状,同时楔形块8的底部与卡块二33的顶部接触,推杆4的顶端延伸至动模载体1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按钮9,按钮9的顶部呈弧形面设置,且按钮9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作,按钮9与动模载体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二10,弹簧二10缠绕在推杆4的外表面。在使用时,向上推动模仁2,当模仁2向上进行移动时,模仁2顶部卡紧机构3进入到凸起的内部,并且模仁2顶部的卡紧机构3上的卡块一32会与楔形块8接触,并推动楔形块8进行移动,同时挤压弹簧一10使弹簧一10进行蓄力,当卡块一与卡块二之间的间隙移动到楔形块8的位置时,弹簧一10的弹力将楔形块8回复原状,此时侧板的外壁与凸起的内壁之间接触,侧板的内壁与楔形块8的一侧进行接触,通过楔形块8和凸起的配合对模仁2进行固定,从而完成模仁2的安装。当需要拆卸更换模仁时,向下按动按钮,使弹簧二10进行蓄力,同时推杆4推动升降杆5向下移动,升降杆5向下移动时会带动楔形块8向下移动,并且将模仁2推出空腔,当模仁2推出空腔后,侧板从凸起的内腔中退出,此时水平移动模仁2,从而完成模仁2的拆卸。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改性测试样条模具,包括动模载体(1),动模载体(1)的底部卡接有模仁(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载体(1)的底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动模载体(1)空腔内壁的顶部一体成型有矩形的凸起,所述凸起的中部呈空心状,所述模仁(2)的顶部设置有卡紧机构(3),所述卡紧机构(3)包括侧板(31),所述侧板(3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块一(32),所述卡块一(32)呈直角梯形状,且卡块一(32)的顶部呈倾斜状,所述侧板(31)的一侧并且位于卡块一(3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卡块二(33),所述卡块二(33)呈长方体状,所述卡块一(32)和卡块二(33)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动模载体(1)的顶部贯穿设置有推杆(4),所述推杆(4)的底端延伸至凸起的内腔中并固定安装有外表面光滑设置的升降杆(5),所述升降杆(5)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移动套(6),所述移动套(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移动套(6)之间设置有弹簧一(7),所述弹簧一(7)缠绕在升降杆(5)的外表面,且移动套(6)远离弹簧一(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卡块一(32)和卡块二(33)相适配的楔形块(8),楔形块(8)呈直角梯形状,且楔形块(8)的底部并且位于靠近卡块一(32)的一侧呈与卡块一(32)相适配的倾斜状,同时楔形块(8)的底部与卡块二(33)的顶部接触,所述推杆(4)的顶端延伸至动模载体(1)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按钮(9),所述按钮(9)与动模载体(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二(10),所述弹簧二(10)缠绕在推杆(4)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改性测试样条模具,包括动模载体(1),动模载体(1)的底部卡接有模仁(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载体(1)的底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动模载体(1)空腔内壁的顶部一体成型有矩形的凸起,所述凸起的中部呈空心状,所述模仁(2)的顶部设置有卡紧机构(3),所述卡紧机构(3)包括侧板(31),所述侧板(3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块一(32),所述卡块一(32)呈直角梯形状,且卡块一(32)的顶部呈倾斜状,所述侧板(31)的一侧并且位于卡块一(3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卡块二(33),所述卡块二(33)呈长方体状,所述卡块一(32)和卡块二(33)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动模载体(1)的顶部贯穿设置有推杆(4),所述推杆(4)的底端延伸至凸起的内腔中并固定安装有外表面光滑设置的升降杆(5),所述升降杆(5)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移动套(6),所述移动套(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移动套(6)之间设置有弹簧一(7),所述弹簧一(7)缠绕在升降杆(5)的外表面,且移动套(6)远离弹簧一(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卡块一(32)和卡块二(33)相适配的楔形块(8),楔形块(8)呈直角梯形状,且楔形块(8)的底部并且位于靠近卡块一(32)的一侧呈与卡块一(32)相适配的倾斜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兆波黄俊敏黄铭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维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