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力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3664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6:31
一种扭力工作台,主要用于解决节约科研实验中对材料取放的时间和节约空间问题,主要有底座、嵌设于该底座上的轴承、设于该底座上的固定腔、立柱和工作台,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固定腔内,所述立柱底端穿过所述固定腔顶部穿设在所述轴承的中心孔内,所述立柱顶端安装所述工作台,所述立柱下部从下至上依次固定套设有第一伞齿轮和扭簧,所述第一伞齿轮和扭簧均在所述固定腔内,所述扭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固定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适配有第二伞齿轮,该第二伞齿轮外端连接有把手,该把手转动穿设在所述固定腔侧壁上,且该把手外端伸出所述固定腔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科研实验中对科研材料的存放。

A Torsional Workbench

A torsion table is mainly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aving time and space for material taking and plac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experiments. It mainly includes a base, a bearing mounted on the base, a fixing cavity, a column and a worktable mounted on the base. The bearing is located in the fixing cavity. The bottom end of the column passes through the top of the fixing cavity and through the central hole of the bearing. The worktable is mounted at the top of the column. The lower part of the column is fixed with a first bevel gear and a torsion spring in turn from bottom to top. The first bevel gear and the torsion spring are both in the fixed cavity.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torsion spring are fixed with the fixed cavity respectively. The first bevel gear is adapted with a second bevel gear, the outer end of the second bevel gear is connected with a handle, and the handle rotates through the fixed cavity.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fixing chamber,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handle extends out of the fixing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is mainly used for storing scientific research material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experi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力工作台
本技术涉及实验室中物品放置工作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扭力回转的扭力工作台。
技术介绍
科研实验是科学进步的一个阶梯,对科学发展至关重要,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如何在科研实验中可以最大限度节省取放实验材料所需要的时间非常重要,节省取放物品的时间用来进行科研实验将会大大提高实验效率;再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利用,在城市中,寸土寸金的土地让很多科研实验室变得非常狭小,没有较大的空间利用,在科研试验中科研人员往往需要起身走动去取放实验材料,而由于空间限制,很多狭小的科研实验室没有较多的空间让科研人员在里面走动,而且通过走动的方式取放实验材料对科研人员来说也是相当浪费时间的一种做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针对科研实验室空间的不足,以及科研人员在取放实验材料时浪费时间的现状出发,提供一种节约空间并且在取放材料时节约时间的一种扭力工作台。二、具体技术方案实现原理:一种扭力工作台,包括有底座(1)、嵌设于该底座(1)上的轴承(2)、设于该底座(1)上的固定腔(8)、立柱(11)和工作台(15),所述轴承(2)位于所述固定腔(8)内,所述立柱(11)底端穿过所述固定腔(8)顶部穿设在所述轴承(2)的中心孔内,所述立柱(11)顶端安装所述工作台(15),所述立柱(11)下部从下至上依次固定套设有第一伞齿轮(3)和扭簧(9),所述第一伞齿轮(3)和扭簧(9)均在所述固定腔(8)内,所述扭簧(9)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固定腔(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3)适配有第二伞齿轮(4),该第二伞齿轮(4)外端连接有把手(6),该把手(6)转动穿设在所述固定腔(8)侧壁上,且该把手(6)外端伸出所述固定腔外。工作原理:科研人员坐在靠近所述工作台的把手附近,通过转动所述把手带动所述第二伞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立柱转动、工作台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扭簧开始变形蓄力,待将所述工作台转动到需要的位置时,拿取所述工作台上的实验物品,此时可以将所述把手限位固定,当再次拿取所述工作台上的实验物品时,只需将经过限位的所述把手放开,此时,经过蓄力的所述扭簧开始回转进而带动所述工作台回转,以取出需要的物品。在取放物品时不需要起身走动,因此可以节约科研实验室的空间资源;当再次取放物品时只需将限位的所述把手放开,所述工作台在所述扭簧的扭力回转下可以快速回转到需要的位置,因此可以节约取放物品过程需要的时间。作为优选:所述立柱(11)为丝杆,该立柱(11)顶部适配有丝杆容纳杆(12),所述立柱(11)与所述丝杆容纳杆(12)螺纹连接,所述工作台(15)安装在所述丝杆容纳杆(12)顶端,将所述立柱(11)制成丝杆,并适配有与所述立柱(11)转动配合的所述丝杆容纳杆(12),因此可以通过转动所述工作台(15)来调节所述工作台(15)的工作高度,以适应不同科研人员的身高和习惯。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腔(8)侧壁上固定有加固块(5),所述把手(6)转动穿过所述加固块(5)并穿过所述固定腔(8)侧壁与所述第二伞齿轮(4)连接,所述固定腔(8)上还设有可转动的限位杆(7);将所述把手(6)转动穿设在所述加固块(5)上,进一步对所述把手(6)进行支撑定位,在转动所述把手(6)将所述工作台(15)转动到适当的位置之后,通过转动所述限位杆(7),使该限位杆(7)限制所述把手(6)转动,从而完成对所述工作台(15)的定位,方便对所述工作台(15)上物品的取放。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腔(8)的顶部固定有环套(10),所述立柱(11)穿过该环套(10)与所述丝杆容纳杆(12)连接,且所述立柱(11)在与所述环套(10)接触的侧壁处光滑,设置所述环套(10),可以防止所述立柱(11)与所述固定(8)腔顶部过度摩擦,可以起到充分保证所述立柱(11)的作用,并且所述环套(10)有助于减小所述立柱(11)与所述固定腔(8)顶部的摩擦,提供一个更加省力的操作环境。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15)底部与所述丝杆容纳杆(12)之间固定有至少3根支撑杆(13),且该支撑杆(13)均匀分布在所述丝杆容纳杆(12)侧边,所述支撑杆(13)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支撑所述工作台(15),使该工作台(15)更加平稳地存放实验材料。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15)底部的边沿均匀分布有凸块(14),当需要调整所述工作台(15)的工作高度时,可以通过推动所述凸块(14)调整所述工作台(15),同样是为了提供更加省力的操作环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所述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的设置,可以方便科研人员对所述工作台上实验材料的取放,只需要在靠近所述把手的位置旋转所述把手,即可完成对实验材料的取放,不需要再起身绕着所述工作台去取放,节约了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2、所述扭簧的设置,当第一次转动所述把手取放所述工作台上的科研材料之后,转动所述限位杆,使所述工作台固定,当再次需要拿去科研材料时,再次旋转所述限位杆将所述工作台释放开,此时,所述扭簧开始回转,带动所述工作台回转,可以快速转到需要的位置,因此减少了第二次取放科研材料的时间,因此节约了对科研材料的取放时间。3、将所述工作台设置成可以调节高度的方式,提高了本技术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科研人员不同的身高和习惯。4、本技术主要包括有底座、轴承、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扭簧、丝杆容纳杆和工作台,整体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适合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轴承,3第一伞齿轮,4第二伞齿轮,5加固块,6把手,7限位杆,8固定腔,9扭簧,10环套,11立柱,12丝杆容纳杆,13支撑杆,14凸块,15工作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扭力工作台,由底座1、嵌设于该底座1上的轴承2、设于该底座1上的固定腔8、立柱11和工作台15组成,所述轴承2位于所述固定腔8内,所述立柱11为丝杆,该立柱11顶部适配有丝杆容纳杆12,所述立柱11与所述丝杆容纳杆12螺纹连接,所述工作台15安装在所述丝杆容纳杆12顶端。所述工作台15底部的边沿均匀分布有凸块14,该工作台15底部与所述丝杆容纳杆12之间固定有至少3根支撑杆13,且该支撑杆13均匀分布在所述丝杆容纳杆12侧边。所述立柱11底端穿过所述固定腔顶部穿设在所述轴承2的中心孔内,所述立柱11顶端安装所述工作台15,所述立柱11下部从下至上依次固定套设有第一伞齿轮3和扭簧9,所述第一伞齿轮3和扭簧9均在所述固定腔8内,所述扭簧9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固定腔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3适配有第二伞齿轮4,该第二伞齿轮4外端连接有把手6,该把手6转动穿设在所述固定腔8侧壁上,且该把手6外端伸出所述固定腔8外。所述固定腔8侧壁上固定有加固块5,所述把手6转动穿过所述加固块5并穿过所述固定腔8侧壁与所述第二伞齿轮4连接,所述固定腔8上还设有可转动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力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1)、嵌设于该底座(1)上的轴承(2)、设于该底座(1)上的固定腔(8)、立柱(11)和工作台(15),所述轴承(2)位于所述固定腔(8)内,所述立柱(11)底端穿过所述固定腔(8)顶部穿设在所述轴承(2)的中心孔内,所述立柱(11)顶端安装所述工作台(15),所述立柱(11)下部从下至上依次固定套设有第一伞齿轮(3)和扭簧(9),所述第一伞齿轮(3)和扭簧(9)均在所述固定腔(8)内,所述扭簧(9)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固定腔(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3)适配有第二伞齿轮(4),该第二伞齿轮(4)外端连接有把手(6),该把手(6)转动穿设在所述固定腔(8)侧壁上,且该把手(6)外端伸出所述固定腔(8)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力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1)、嵌设于该底座(1)上的轴承(2)、设于该底座(1)上的固定腔(8)、立柱(11)和工作台(15),所述轴承(2)位于所述固定腔(8)内,所述立柱(11)底端穿过所述固定腔(8)顶部穿设在所述轴承(2)的中心孔内,所述立柱(11)顶端安装所述工作台(15),所述立柱(11)下部从下至上依次固定套设有第一伞齿轮(3)和扭簧(9),所述第一伞齿轮(3)和扭簧(9)均在所述固定腔(8)内,所述扭簧(9)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固定腔(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3)适配有第二伞齿轮(4),该第二伞齿轮(4)外端连接有把手(6),该把手(6)转动穿设在所述固定腔(8)侧壁上,且该把手(6)外端伸出所述固定腔(8)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力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1)为丝杆,该立柱(11)顶部适配有丝杆容纳杆(12),所述立柱(11)与所述丝杆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秦川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