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齿轮表面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358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摩托齿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摩托齿轮表面打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该摩托齿轮表面打磨装置,通过设置了支撑块、螺纹杆和螺母,拧动螺母对摩托齿轮进行竖直方向的固定,使其上下保持不动,还通过设置了连接杆、第一气缸和固定块,第一气缸带动固定块左右移动,使得固定块与摩托齿轮啮合,保证摩托齿轮水平方向被限制,不会产生偏移,还通过设置了圆杆、第二气缸、第二横板和活动套,第二气缸带动活动套在圆杆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打磨块与摩托齿轮的位置,从而实现了对摩托齿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打磨,不需要人工进行翻转。

A Surface Grinding Device for Motorcycle Gear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otorcycle gears, and discloses a surface polishing device for motorcycle gears, including a bottom plat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servo motor, and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first servo moto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rotating rod. The surface polishing device for motorcycle gears is equipped with support blocks, threaded rods and nuts, and the nuts are screwed to fix the motorcycle gears vertically so as to keep them fixed up and down. The connecting rod, the first cylinder and the fixing block are also set up. The first cylinder drives the fixing block to move left and right, which makes the fixing block mesh with the motorcycle gears and ensures that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of the motorcycle gears is limited. The second cylinder drives the movable sleeve to move up and down on the rod so as to adjust the position of the grinding block and the motor gear, thus realizing the grinding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of the motor gear without manual overtur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齿轮表面打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摩托齿轮
,具体为一种摩托齿轮表面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齿轮是依靠齿的啮合传递扭矩的轮状机械零件。齿轮通过与其它齿状机械零件(如另一齿轮、齿条、蜗杆)传动,可实现改变转速与扭矩、改变运动方向和改变运动形式等功能。由于传动效率高、传动比准确、功率范围大等优点,齿轮机构在工业产品中广泛应用,其设计与制造水平直接影响到工业产品的质量。齿轮轮齿相互扣住齿轮会带动另一个齿轮转动来传送动力。将两个齿轮分开,也可以应用链条、履带、皮带来带动两边的齿轮而传送动力。在齿轮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齿轮的表面进行打磨,现有的绝大多数打磨装置都没有固定齿轮的装置,齿轮在打磨过程中会在打磨轮的带动下发生位移,对打磨的质量造成影响,同时齿轮的上下两面均需要进行打磨,现有的需要人工对齿轮进行翻转,浪费了大量人力的同时且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齿轮表面打磨装置,解决了不能对齿轮进行固定和需要人工进行翻转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齿轮表面打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第一伺服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下表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贯穿转动槽的内部并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螺纹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摩托齿轮,所述摩托齿轮的下表面与支撑块的上表面搭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下表面与摩托齿轮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放置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所述圆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右侧面与第二横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远离第二伺服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打磨块。优选的,所述转动槽的环形槽,且转动槽内部的宽度与转动块的宽度相适配。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和转动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以放置板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放置板的两端。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为弧形齿块,且固定块内部的齿轮与摩托齿轮表面的齿轮相啮合。优选的,所述摩托齿轮的水平中线与固定块的水平中线位于同一直线。优选的,所述打磨块的宽度比摩托齿轮的半径小三厘米。(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齿轮表面打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摩托齿轮表面打磨装置,通过设置了支撑块、螺纹杆和螺母,拧动螺母对摩托齿轮进行竖直方向的固定,使其上下保持不动,还通过设置了连接杆、第一气缸和固定块,第一气缸带动固定块左右移动,使得固定块与摩托齿轮啮合,保证摩托齿轮水平方向被限制,不会产生偏移。2、该摩托齿轮表面打磨装置,通过设置了第三气缸、第二伺服电机、第二转动杆和打磨块,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打磨块对摩托齿轮进行打磨,还通过设置了圆杆、第二气缸、第二横板和活动套,第二气缸带动活动套在圆杆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打磨块与摩托齿轮的位置,从而实现了对摩托齿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打磨,不需要人工进行翻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正剖图;图3为本技术放置板结构俯视图。图中:1底板、2第一伺服电机、3第一转动杆、4放置板、5转动槽、6转动块、7支撑杆、8正反电机、9螺纹杆、10支撑块、11摩托齿轮、12螺母、13连接杆、14第一气缸、15固定块、16圆杆、17第一横板、18第二气缸、19第二横板、20活动套、21第三气缸、22第二伺服电机、23第二转动杆、24打磨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摩托齿轮表面打磨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2,第一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3,第一转动杆3远离第一伺服电机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4,放置板4的下表面开设有转动槽5,转动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块6,转动槽5的环形槽,且转动槽5内部的宽度与转动块6的宽度相适配,使得转动块6可以在转动槽5内部稳固移动,转动块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支撑杆7和转动块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杆7以放置板4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放置板4的两端,使得放置板4的放置更加稳固,始终保持水平,支撑杆7的底端贯穿转动槽5的内部并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放置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正反电机8,正反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螺纹杆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0,螺纹杆9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摩托齿轮11,摩托齿轮11的下表面与支撑块10的上表面搭接,螺纹杆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12,螺母12的下表面与摩托齿轮1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设置了支撑块10、螺纹杆9和螺母12,拧动螺母12对摩托齿轮11进行竖直方向的固定,使其上下保持不动,放置板4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14,第一气缸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为弧形齿块,且固定块15内部的齿轮与摩托齿轮11表面的齿轮相啮合,使得固定块15可以对摩托齿轮11进行固定,保证摩托齿轮11在进行打磨的时候不会产生偏移,摩托齿轮11的水平中线与固定块15的水平中线位于同一直线,固定块15左右移动时便可以对摩托齿轮11进行固定或脱离,设置了连接杆13、第一气缸14和固定块15,第一气缸14带动固定块15左右移动,使得固定块15与摩托齿轮11啮合,保证摩托齿轮11水平方向被限制,不会产生偏移,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杆16,圆杆1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17,第一横板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18,第二气缸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19,圆杆16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套20,活动套20的右侧面与第二横板1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设置了圆杆16、第二气缸18、第二横板19和活动套20,第二气缸18带动活动套20在圆杆16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打磨块24与摩托齿轮11的位置,从而实现了对摩托齿轮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打磨,不需要人工进行翻转,活动套2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气缸21,第三气缸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22,第二伺服电机2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23,第二转动杆23远离第二伺服电机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打磨块24,打磨块24的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齿轮表面打磨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3),所述第一转动杆(3)远离第一伺服电机(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4),所述放置板(4)的下表面开设有转动槽(5),所述转动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块(6),所述转动块(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底端贯穿转动槽(5)的内部并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正反电机(8),所述正反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0),所述螺纹杆(9)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摩托齿轮(11),所述摩托齿轮(11)的下表面与支撑块(10)的上表面搭接,所述螺纹杆(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12),所述螺母(12)的下表面与摩托齿轮(1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放置板(4)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14),所述第一气缸(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5),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杆(16),所述圆杆(1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17),所述第一横板(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18),所述第二气缸(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19),所述圆杆(16)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套(20),所述活动套(20)的右侧面与第二横板(1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套(2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气缸(21),所述第三气缸(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22),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23),所述第二转动杆(23)远离第二伺服电机(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打磨块(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齿轮表面打磨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3),所述第一转动杆(3)远离第一伺服电机(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4),所述放置板(4)的下表面开设有转动槽(5),所述转动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块(6),所述转动块(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底端贯穿转动槽(5)的内部并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正反电机(8),所述正反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0),所述螺纹杆(9)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摩托齿轮(11),所述摩托齿轮(11)的下表面与支撑块(10)的上表面搭接,所述螺纹杆(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12),所述螺母(12)的下表面与摩托齿轮(1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放置板(4)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14),所述第一气缸(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5),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杆(16),所述圆杆(1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17),所述第一横板(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18),所述第二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春峰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跃发锻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