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齿摆角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1237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研齿摆角控制机构,包括电机、箱体、通过轴承装于箱体上的输入轴和主动轴,其特征在于输入轴和主动轴上设有相啮合的锥齿轮副,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连接,在主动轴的端部设有旋转编码器,旋转编码器的输出电缆与电机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并能在任意位置设置定点研磨时间对齿轮副进行修正研磨,能有效的控制齿轮副的研磨质量,节约齿轮副的研磨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研齿摆角控制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研齿的摆角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研齿是所有弧齿锥齿轮加工必须进行的工序之一,研齿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齿轮副的噪声大小和使用寿命;研齿的原理是:在专用的研齿机上,使齿轮副啮合传动,在齿轮副上供给研磨剂,利用小齿轮摆动机构,使小齿轮摆动,即摆动小齿轮节锥母线,与大齿轮作全齿长上的接触,达到研齿目的,最关键的是小轮节锥摆动大小的控制。传统的研齿摆角控制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电机(未示出)、箱体10、通过轴承装于箱体10上的输入轴11、主动轴12和从动轴13,输入轴11和主动轴12上设有相啮合的蜗杆14和涡轮15,主动轴12和从动轴13通过链轮链条机构16相连,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14连接,在从动轴13的一端还设有上凸轮17,在上凸轮17上设有两个反向撞块18和起保护作用的两超程撞块19,在箱体1上设有与两组撞块对应的两信号开关20、21,两信号开关20、21均接入电机的电源电路中;当电机通过蜗杆14、涡轮15、主动轴12、链轮链条机构16带动从动轴13及上凸轮17转动时,上凸轮17上的反向撞块18与对应的信号开关20接近,信号开关20导通,使得电机反向转动,从而由主动轴13上的凸轮摆动机构22带动小齿轮轴上的小齿轮反向转动;小齿轮的摆角大小由人工调节反向撞块18的位置控制;该结构的不足之处是:小齿轮在摆动中只能连续摆动到所设定的两端极限位置,中间不能停顿,不能对齿轮副任意位置进行修正研磨,无法很好的控制齿轮副的研磨质量,且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研齿摆角控制机构,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并能在任意位置设置定点研磨时间对齿轮副进行修正研磨,能有效的控制齿轮副的研磨质量,节约齿轮副的研磨时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研齿摆角控制机构,包括电机、箱体、通过轴承装于箱体上的输入轴和主动轴,其特征在于输入轴和主动轴上设有相啮合的锥齿轮副,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连接,在主动轴的端部设有旋转编码器,旋转编码器的输出电缆与电机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取消了从动轴、链轮链条机构、上凸轮、两个反向撞块和信号开关,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在旋转编码器的人机界面上可任意设置主动轴的摆角度数,并能在任意位置设置定点研磨时间对齿轮副进行修正研磨,能有效的控制齿轮副的研磨质量,节约齿轮副的研磨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研齿摆角控制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由图3所示,该研齿摆角控制机构,包括电机(未示出)、箱体1、通过轴承装于箱体1上的输入轴2和主动轴3,输入轴2和主动轴3上设有相啮合的锥齿轮4和锥齿轮5,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4连接,在主动轴3的端部设有旋转编码器6,旋转编码器6的输出电缆与电机相连。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在旋转编码器6的人机界面上可任意设置主动轴3的摆角度数,并能在任意位置设置定点研磨时间对齿轮副进行修正研磨,能有效的控制齿轮副的研磨质量,节约齿轮副的研磨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研齿摆角控制机构,包括电机、箱体、通过轴承装于箱体上的输入轴和主动轴,其特征在于输入轴和主动轴上设有相啮合的锥齿轮副,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连接,在主动轴的端部设有旋转编码器,旋转编码器的输出电缆与电机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齿摆角控制机构,包括电机、箱体、通过轴承装于箱体上的输入轴和主动轴,其特征在于输入轴和主动轴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华晋嘉陈华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内江庆隆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