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功率优化器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
,特别是指一种光伏功率优化器。
技术介绍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通常由多个光伏组件通过串并联的方式构成光伏阵列。由于每个光伏组件的参数不完全相同,再加上灰尘、阴影遮挡、云、热斑等因素,使得光伏阵列之间互相影响,导致光伏发电系统输出功率减少,最终影响系统发电量。为了使光伏阵列中每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的功率输出都达到最大值,通常在每一块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一个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的功率优化器,功率优化器的输出再通过串并联的方式重新构建光伏阵列,从而保证在光伏阵列中的某些光伏组件出现功率失配时,其他光伏组件仍然能够保持其最大功率输出。因此,从原理上来说,目前的光伏功率优化器其实是一种具有最大功率跟踪功能的直流直流电能变换器,通过直流-直流升降压变换电路,使光伏组件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输出状态,并根据后端逆变器的需求情况调整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值,保持整体功率输出最大。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目前市场上主流光伏组件为晶硅产品,功率优化器都是采用非隔离型电路拓扑结构。为了防止非晶硅薄膜光伏组件TCO(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功率优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变压器和直流变换电路,所述直流变换电路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具有正向和反向输入端,所述隔离变压器并联在所述直流变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直流变换电路的反向输入端接地,所述光伏功率优化器通过所述直流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光伏组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功率优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变压器和直流变换电路,所述直流变换电路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具有正向和反向输入端,所述隔离变压器并联在所述直流变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直流变换电路的反向输入端接地,所述光伏功率优化器通过所述直流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光伏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功率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换电路还包括BUCK降压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功率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降压电路包括开关管、续流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续流二极管并联在所述直流变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续流二极管的负极经过第一电感连接到所述隔离变压器初级线圈的一端,并经过所述开关管连接到所述直流变换电路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续流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直流变换电路的反向输入端、所述隔离变压器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在所述直流变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线圈的一端经过第二电感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容的高压端,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低压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功率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换电路还包括BOOST升压电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功率优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BOOST升压电路包括开关管、续流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开关管并联在所述直流变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开关管的一端依次经过续流二极管的正极、负极连接到所述隔离变压器初级线圈的一端,并经过所述第一电感连接到所述直流变换电路的正向输入端;所述开关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直流变换电路的反向输入端、所述隔离变压器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在所述直流变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线圈的一端经过第二电感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容的高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炜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铂阳顶荣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