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路切换方法和通信电路切换电路技术

技术编号:20723065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电路切换方法和通信电路切换电路。其中,通信电路切换电路包括: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和切换电路,其中,检测电路,用于检测通信总线发送端的电平信号特征;控制电路,与检测电路电性连接,用于根据电平信号特征生成通信电路切换信号;切换电路,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用于根据通信电路切换信号,切换通信总线所接入的通信电路。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不同通信电路无法兼容的问题,实现了通信电路的自适应切换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电路切换方法和通信电路切换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信电路切换方法和通信电路切换电路。
技术介绍
空调机组大多采用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简称为UART)通信,UART通信采用一主多从的总线拓扑,通信时序为主机点名,从机在规定时间应答。也有多联机采用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AreaNetwork,简称为CAN)通信,CAN通信支持多主机通信,通信时序为只要总线空闲就可以发送数据,出现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时,通过仲裁决定哪个设备优先发送,且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屏蔽自身发送。现有的商用变频空调主板与驱动板的DSP之间的通信有的采用UART通信电路,有的采用CAN通信电路。由于不同的通信电路无法兼容,在后续软件配套驱动板时需要为不同的通信电路分别适配,从而导致软件开发周期加长,开发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电路切换方法和通信电路切换电路,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不同通信电路无法兼容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电路切换电路,所述通信电路切换电路包括: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和切换电路,其中,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通信总线发送端的电平信号特征;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检测电路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平信号特征生成通信电路切换信号;所述切换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通信电路切换信号,切换通信总线所接入的通信电路。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电路切换方法,包括:检测通信总线发送端的电平信号特征;根据所述电平信号特征,生成通信电路切换信号;根据所述通信电路切换信号,切换通信总线所采用的通信电路。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电路切换方法和通信电路切换电路,采用检测电路检测通信总线发送端的电平信号特征;控制电路根据电平信号特征生成通信电路切换信号;切换电路根据通信电路切换信号,切换通信总线所采用的通信电路的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不同通信电路无法兼容的问题,实现了通信电路的自适应切换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信电路切换电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切换电路的电路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检测电路的电路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信电路切换电路在系统中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信电路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好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切换电路,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信电路切换电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电路切换电路包括:检测电路1、控制电路2和切换电路3,其中,检测电路1,用于检测通信总线发送端的电平信号特征;控制电路2,与检测电路电性连接,用于根据电平信号特征生成通信电路切换信号;切换电路3,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用于根据通信电路切换信号,切换通信总线所接入的通信电路。上述的通信电路切换电路优选设置在驱动板上,此时监测电路1用于检测驱动板的通信总线发送端的电平信号特征。由于无论驱动板和主板之间是采用CAN通信电路还是UART通信电路,驱动板的通信总线接收端如果没有接收到与该通信电路相适应的正确数据,则驱动板将不会在规定时间(例如3s)内回复主板,即此时驱动板的通信总线发送端将在规定时间内都持续保持高电平(一般为大于4V)。因此,如果检测到驱动板的通信总线发送端一直保持高电平(不发送),则说明目前实际采用的通信电路并非受到主板支持的通信电路,即主板采用了一种通信电路相适应的通信协议向驱动板发送了数据,而主板和驱动板之间的通信总线上实际接入的是另一种通信电路。在上述情况下,控制电路产生通信电路切换信号,并由切换电路根据通信电路切换信号来切换接入通信总线的通信电路,从而使得主板和驱动板之间的通信总线实际接入的通信电路与主板采用的通信协议相适应。可见,将上述电路应用到驱动板或者主板中,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主板和驱动板的不同通信电路无法兼容的问题,实现了通信电路的自适应切换的技术效果。可选地,通信电路包括但不限于:UART通信电路和CAN通信电路。可选地,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端和输出端,其中,检测端与通信总线发送端电性连接;控制电路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切换电路包括输入端和动作端,切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电路的动作端用于根据通信电路切换信号,切换通信总线所接入的通信电路。能够实现上述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切换电路的功能的电路结构有多种,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别给出了一种较优的电路以实现上述电路的功能。参考图2,切换电路包括:双刀继电器K1、继电器供电电源Vcc、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4、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其中,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缠绕在双刀继电器的控制侧铁芯上;继电器供电电源、第一线圈、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GND端依次电性连接;继电器供电电源、第二线圈、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GND端依次电性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负极与继电器供电电源电性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负极与继电器供电电源电性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为一个切换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为另一个切换电路的输入端;双刀继电器的一个动触点与通信总线发送端电性连接,与一个动触点对应的一对静触点分别与两个不同的通信总线的发送端电性连接,双刀继电器的另一个动触点与通信总线接收端电性连接,与另一个动触点对应的一对静触点分别与两个不同的通信总线的接收端电性连接,其中,在第一线圈通电时控制侧铁芯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线圈通电时控制侧铁芯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通过上述的电路,当IO1接收到高电平,IO2接收到低电平时,Q3导通而Q4截止,此时双刀继电器左边的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电路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电路切换电路包括: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和切换电路,其中,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通信总线发送端的电平信号特征;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检测电路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平信号特征生成通信电路切换信号;所述切换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通信电路切换信号,切换通信总线所接入的通信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电路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电路切换电路包括: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和切换电路,其中,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通信总线发送端的电平信号特征;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检测电路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平信号特征生成通信电路切换信号;所述切换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通信电路切换信号,切换通信总线所接入的通信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路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电路包括:UART通信电路和CAN通信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路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检测端与所述通信总线发送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切换电路包括输入端和动作端,所述切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动作端用于根据所述通信电路切换信号,切换所述通信总线所接入的通信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电路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电路包括:双刀继电器、继电器供电电源、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缠绕在所述双刀继电器的控制侧铁芯上;所述继电器供电电源、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GND端依次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供电电源、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GND端依次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负极与所述继电器供电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负极与所述继电器供电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为一个切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为另一个切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双刀继电器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炳南陈剑丰王志鹏王帆林中虎欧相柱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