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板后浇带的支模方法及其使用的模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浇带施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楼板后浇带的支模方法及其使用的模板。
技术介绍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的宽度一般在700mm-1000mm之间。后浇带施工时需要支设模板,即在后浇带宽度两侧安装模板将两侧的混凝土隔开。对于楼板的后浇带施工,板面通常捆扎有两层钢筋,传统模板的支设与钢筋的捆扎同步进行,至少在下层钢筋捆扎完成后就必须支设后浇带模板。如图1所示,常用的为上下带有U型卡槽19的木模板,模板上下的U型卡槽19分别卡于上下层的X轴钢筋上,然后在U型卡槽19部分钉上木板将多余空隙封堵。采用上述的模板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模板宽度较宽,且U型卡槽19与X轴钢筋之间形成相互限制,拆除模板时,模板难以从密集的钢筋中取出;现有技术中的模板有的为多次裁切再拼接的结构,模板损坏严重,使用寿命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板后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板后浇带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板状结构的板体(1),所述板体(1)中部设有延伸至底部并贯穿板体(1)前后侧的开口(4),所述板体(1)内设有滑槽(5),滑槽(5)与开口(4)联通,所述滑槽(5)中滑动连接有两块对称设置的活动板(6),每块活动板(6)上均设有上下两个半圆缺口(8),两块活动板(6)的半圆缺口(8)配合形成用于供钢筋穿过的通孔;所述板体(1)的一侧设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安装于板体(1)上的固定部(9)以及设置于活动板(6)上的连接部(10)以及连接于固定部(9)和连接部(10)之间的拉簧(11),所述弹性组件至少为2组,每个活动板(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板后浇带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板状结构的板体(1),所述板体(1)中部设有延伸至底部并贯穿板体(1)前后侧的开口(4),所述板体(1)内设有滑槽(5),滑槽(5)与开口(4)联通,所述滑槽(5)中滑动连接有两块对称设置的活动板(6),每块活动板(6)上均设有上下两个半圆缺口(8),两块活动板(6)的半圆缺口(8)配合形成用于供钢筋穿过的通孔;所述板体(1)的一侧设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安装于板体(1)上的固定部(9)以及设置于活动板(6)上的连接部(10)以及连接于固定部(9)和连接部(10)之间的拉簧(11),所述弹性组件至少为2组,每个活动板(6)均连接有弹性组件,两个活动板(6)所连接的弹性组件的弹力方向相反,所述拉簧(11)与连接部(1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后浇带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5)延伸至板体(1)的底部,所述滑槽(5)于板体(1)底部的入口处安装有挡条(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后浇带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5)的深度只限活动板(6)部分滑入滑槽(5),所述连接部(10)设置于活动板(6)无法滑入滑槽(5)的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板后浇带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0)为设置于活动板(6)上的挂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后浇带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侧边设有用于与相邻板体(1)拼接的拼接结构,所述拼接结构由设置在板体(1)其中一条侧边处向底部延伸的燕尾槽(2)以及设置于另一条侧边处的燕尾条(3)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后浇带模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活动板(6)相向的一侧设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由设置于一块活动板(6)上的凸沿(17)以及设置于另一块活动板(6)上的凹槽(18)组成。7.一种楼板后浇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